萬清平
仙桃市第一中學 湖北仙桃 433000
雷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今天,我套用一下:創設一個風口,讓語文也能飛起來!下面我就從教學角度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什么是教師的人格魅力?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個人成熟的并能夠感染和教育學生的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力量。
作為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人格魅力。要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教師必須先具備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和借鑒同行們的看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樹立良好的敬業精神,做到恪盡職守、無怨無悔。
其次、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人之模范”,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品質。
第三、強化大語文觀念,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力爭做到博覽群書、教學相長。生活處處是語文!教師淵博的知識如源頭活水,總能給學生以滋養。一個具有淵博知識的教師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偉大,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第四,用心關愛學生,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教師之所以有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是“善與愛”的代表。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的愛是心靈和肉體、智慧和思想、幸福和義務的結合。”所以“愛心”是教師必備的人格內容,是教師最基本的心理品質,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更是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的關鍵。
人格高尚的教師是一面旗幟,是一盞航燈,會對學生產生無形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會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早年浙江紹興有個傳統,莊戶人家一旦生下女兒,就會在地窖里埋下一壇米釀的酒。十七八年以后,女兒長大了,這些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個美麗而惹人遐思的名字---女兒紅。
同樣是一袋米,如果做成米飯存放四五天,那鍋米飯就會變餿變壞。而紹興人家卻能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歷久彌香,這是什么原因?差別在哪里呢?就在那一點點獨特的酒曲。
中國的烹飪講究火候和佐料,掌控好了,這個火候和佐料就成了經驗的結晶,就能烹出誘人菜肴,就可以“一招鮮,吃遍天”了。
語文教學也像釀酒像烹飪,需要假以時日,在學習他人成功經驗的同時,注意自身的實踐和總結,才能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火候。而注意自身的實踐和總結,則是語文教師成長為優秀語文教師的“酒曲”。一個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將自己學習語文的切身體會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你的引領下,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而這些個性化的教學經驗,經過自己不斷地總結、提高,就會形成你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教師將自己有價值的“食材”一個個整合,翻炒調味,最后很可能就是一頓豐美的教學大餐。
我把自己的做法編程幾句口訣:讀書看報做摘抄,閑暇之余發“牢騷”。日積月累成常態,娛人娛己樂陶陶。并把這種體驗告訴我的學生,讓他們參考,另外我在教學實踐中尤其注意總結課堂上閃現的火花、學生的精彩閃光點,并將它們積累起來,總結多了,個人的教學思想就大體具備了。在我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每一次自認為的教學上的新創意,新實踐,都被我一一總結過,并把它們變成了教學心得。雖上不了臺面,但自我很受用。
做一個個性化的教師,教學研究方面也要用心專一,學會只“追一兔”。據說臺灣圍棋高手林海峰十二三歲時,父親送他去日本拜棋壇名將吳清源為師,懇請賜教秘招。吳清源笑笑說:“現在下棋都公開比賽,已沒有什么秘招可言,我送你一句話好了:追二兔不得一兔。林海峰瞄準“一兔”,鍥而不舍地“追”了十年,終于成為棋壇高手。這個故事當時給我的啟發很大。一個人要想在語文教研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創建談何容易?于是我從學生困惑的和自己比較喜歡的文言文入手,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在單元教學時狠抓文言文講解,從文言現象、實詞虛詞入手,一直到文言文句式、斷句翻譯,講清講透,結合練卷逐一落實,收效不錯。我認為要想在教學研究上有點作為,就要像激光光束那樣集中專一,像林海峰那樣只“追一兔”。我堅信這一點。
曾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語文是朕的皇后,雖然朕幾乎從來都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的穩固……”如何讓這位“朕”多翻翻語文這位“皇后”的牌子呢?興趣很關鍵。孔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語文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1、精設導語,創設氛圍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建的一步。好的導語以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力。反之則會壓抑學生的熱情,分散學生的精力。所以,導語的設計不可忽視。開頭當如爆竹,驟響易徹。
2、飽含激情,全心投入
教語文是要有激情的,只會冒煙不會燃燒的教師不會有激情,沒有激情課堂就不會有感染力,沒有感染力怎么會吸引學生圍著你轉?語文教師應該是講臺上一站就有強大的氣場,HOLD住所有學生。這個時候你可以是詩人,可以是散文家;可以是高人雅士,可以是市井平民;可以豪放,可以婉約;可以指點江山,可以激揚文字;可以笑傲江湖,可以柴米油鹽;可以是趙本山、范偉,可以是倪萍、朱軍……講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任我生旦凈末丑,盡情演繹喜怒悲歡!如能這樣,學生還能無動于衷嗎?
3、跳出俗套,另辟蹊徑
對教師而言,必須常教常新,不能墨守成規。總是作者、背景、分段、總結中心、歸納藝術特點,學生定然感到枯燥單調乏味,難以激起興趣,所以,必須另辟蹊徑。例如教《拿來主義》一文,我開講既不說作者,也不提背景,而是讓學生熟讀課文第七段,并要求學生依據“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一句中的“所以”,從上文尋找能與之相呼應的“因為”的內容或者可以放置“因為”的位置。這使得學生感到耳目一新,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求問題的興趣。
4、開拓延伸,生發深化
課堂教學應該緊扣教材,目的明確,這無可置疑。但這并不等于機械死板,拘泥于課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這樣,教學內容將陷于僵化。所以,在課堂上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適時適量適度的拓展延伸,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拓寬學生視野,增加課堂的容量。
5、接軌高考,強化實戰
課堂講解要注意與高考考點密切接軌,這樣學生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誰不想獲得解題妙招呢?比如在師生探討課文相關問題時,可將發散思維與高考試卷現代文閱讀的開放題相結合,啟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導學生如何答題。學生言之成理的答題思路和答題套路從哪里來,課堂是最好的練兵場,課文分析是最好的范例。
當學生在語文課堂里已經能夠沉醉于老師的魅力,親其師、信其道了,這時,語文教師要趁熱打鐵,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不遺余力!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文課尤其要記筆記,特別是基礎年級新授課時,要特別強調學生記筆記,因為基礎年級不可能一下子進入專題學習,老師結合文本講課時,智慧的火花時有閃現,而這樣的情形又稍縱即逝,如果學生不能迅速將老師的法寶記在筆記本上,時間一長就忘了,當時聽得入迷,過后再想尋覓,已了無蹤影。教師最好一個星期檢查一次筆記本,把它當成一項作業批改,既可糾正學生課堂上的誤記,還可查看學生課余是否完善了講義,是否真正掌握了相關知識。配套練習堅持一課一收一批改,如果時間允許,面批面改更有效。
一個單元上完,語文的晚自習基本是做單元測試,進行整卷練習,我們要珍惜這個自習的測試訓練,因為語文不可能像數學那樣天天做整卷練習,時效性是必須要做到的,批改綜合練卷要迅速,要保質保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教師想要掌握學生的真實能力就很困難,更不能針對學生的短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那么,惡性循環一形成,我們就會束手無策,只能每次看著學生的差成績焦躁不已。
朝讀是背誦默寫的主陣地,錯失了這個陣地,高考語文所要考試的篇目就會落空,語文課本內容在高考中體現最明顯的就5分,如果這5分都把握不住,那語文課本復習基本就是做無用功!教師要在朝讀時明確板書背誦默寫的任務,一天一要求,日積月累,逐步推進,5分可以抓好抓全!
在上完一篇課文后,針對配套練卷上的高考延伸題,教師要精講,講準講透,知識點講解最怕誤導,本來學生根據自己的朦朧感覺還可做對,但老師一講錯,就會后患無窮。考點講透后,還要輔以扎實的訓練,將其消化落實!另外,教師還要教授最基本的方法,通式通法最可靠,比如將通式通法編成口訣也不失為增強記憶的方法。比如成語辨析,一詞三義固然要記清,但成語本身浩如煙海,還要三義記全,實屬不易,我們只要求結合語境進行判斷辨析,排除降難就可以了,每個成語記住核心義、核心區別就夠了。比如“駭人聽聞”和“聳人聽聞”,只需要加點后綴就可以區別了,“駭人聽聞壞人壞事,聳人聽聞夸大其詞”,再比如“目無全牛技術高,別無長物沒錢了;汗牛充棟書籍多,栩栩如生死如活”等等,再比如病句,記住現代漢語六大成分位置,對語序不當題很有幫助:主謂賓,定狀補,主干枝葉分清楚,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狀語有時在主前,逗號分開心有數。再比如判斷關聯詞位置,只需簡記“相同后,不同前”六字訣就可以了。
人人都說語文難,難就難在作文關,篇篇只能兩三段,段段只有三兩言,誠愿神仙施援手,度過此劫謝蒼天。這是學生的心里寫照。作文其實是可以過關的,“溫飽線”45分,“小康線”48—50分,“富裕線”51—60分,經過扎實訓練,可以實現。那么,教師指導很重要,學生練筆是關鍵,作文高分是學生寫出來的,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所以。老師的職責是講范式,學生的職責是勤練筆。堅持三年,何愁大功不成?高一主抓記敘文、散文寫作,高二主抓議論文寫作,高三按高考時新的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進行規范訓練,作文大有作為!
語文也是要勤做苦練的,語文如戀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每天一刻鐘,陣地不失守,總分要飛躍,語文顯神威!
綜上所述,創設好魅力課堂和應試指導這個風口,迎接最強旋風,我們的語文也能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