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傳媒產業呈現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與碰撞的態勢,在這一形勢下,傳統電視新聞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如何在全新的發展局勢下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成為了現階段電視新聞產業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目前,全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普及正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各類新興傳播媒體也在逐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1]。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等優勢,所以,新媒體的加入導致傳統媒體呈現出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以電視新聞報道為例,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手機、電腦等新媒體資源相比,電視這一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具有很明顯的約束性和局限性。電視媒體采用的單向傳播的方式,只是一味的將新聞信息灌輸給用戶,并不具備交流與反饋功能。雖然在新聞播出后,會通過其他途徑對用戶的看法有所了解,但由于缺少實時性,所以達不到與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2]。
一直以來,電視新聞的傳播都是嚴格按照電視臺制定的流程和方式進行的,主要以接檔形式為主,即一檔節目接著一檔節目,這種傳播方式下觀眾幾乎不存在自主選擇權。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用戶有絕對的自主選擇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想要觀看的節目,而且往期所有節目均可在網絡上搜到,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到自己所需的新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如果不對內容與形式進行改革與更新,那么必定會被淘汰[3]。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力,提高時效性也是一直以來新聞傳播十分關注的手段。然而就以往電視新聞傳播的情況來看,播出一條新聞所需要經歷的程序是十分繁瑣的,往往等新聞播出之后,已經有了一個時間差[4]。然而新媒體則不同,新聞發布者只需注冊一個ID號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快速的將新聞內容傳播出去。比如說,雅安地震發生之后,幾分鐘后便占據了整個網絡,人們在地震發生后基本上也只能通過手機和網絡與親朋好友聯系。相對而言,電視新聞跟蹤報道就會慢很多,無法與網絡媒體的迅速反應相比擬,這也成為了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發展的一大挑戰。
在新媒體語境下,各類新興傳播媒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電視媒體作為以往最受歡迎的傳播媒體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目前,只有一些老年人仍然將收看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消遣方式。由此可見,在新媒體語境下,由于傳統電視新聞報道傳播方式的制約,從而導致其受眾群體正在逐漸縮小。從科學角度來講,當今以電視為載體,報道的新聞內容已經逐漸淡化于當代社會,這是科技時代發展的必要結果。
在新媒體語境下,用戶在接收電視新聞信息時,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希望通過某種平臺將自己對于新聞內容的看法表達出來。針對這一問題,傳統電視新聞報道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轉變現有的單向傳播的新聞傳播方式,為受眾群體提供反饋信息的途徑。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在接觸信息環境時,更希望其傳播環境是一個多樣化的、開放性的狀態。傳統電視新聞報道過去的傳播方式過于單一,未來的時間里,可以結合數字化手段以及網絡傳播媒介對現階段的報道形式進行不斷改革與創新,以此來呈現出不同的報道形式。比如說,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新聞報道中的相關內容通過圖像、視頻以及聲音相結合的方式,為用戶模擬一個場景,一方面可以增強新聞傳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新聞傳播效果。
首先,在新聞獲取渠道方面,要選擇能夠及時掌握社會實時動態的媒體,然后根據網絡平臺上用戶對各類新聞的看法和態度,對所要播放的新聞報道進行選擇,使受眾群體能夠從電視終端中了解更多信息資源。其次,新聞傳播內容應打破傳統只關注大型事件的模式,在其中穿插一些民生類的新聞板塊,這樣可以使新聞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更易被人們所關注。
綜上所述,盡管互聯網媒體的出現給傳統新聞媒介的發展帶來了影響,但其帶來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互聯網媒介,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融合,不斷實現內容上與形式上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胡盼弟,楊凱.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策略研究[J].科技傳播,2017(16).
[2]倪朦.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D].安徽大學,2013.
[3]張玉喜.試析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發展變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
[4]包達.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綜述[J].科技傳播,2015(21).
[5]高志成.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策略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