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基層播音員主持人想要更好的做出一檔優質的節目,務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因而就有賴于不斷地練習。當前來看,貴港市的語言環境復雜,有普通話、壯話、客家話、粵語、土白話等語種組成,常年生活工作在這種語言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要克服方言對普通話的干擾和影響,這無疑是一種考驗和挑戰,因此,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業務素質、準確規范的語言至關重要。
語言是承載節目信息的主要載體,它不僅能完成對整個節目內容的傳播,還體現了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專業能力是否過硬。基層播音員主持人更要注重語言能力的提高。
首先,播音員主持人對自身的普通話水平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基層播音員主持人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有效的推廣普通話,還可以更好的運用到節目中來,讓節目更具有效性。第二,播音員主持人還要做到語言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在節目中所體現出來的就是沒有過多累贅的廢話,邏輯清楚,語言規范。在觀眾觀看節目時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節目的引導作用和規范性,從而增加節目內容的認同度,以此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其次,每個播音員主持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形象和風格,這將直接代表并影響一個欄目的整體氣質。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需要基層播音員主持人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增強自身對于“美”的鑒賞能力,這個“美”并不是狹義的概念,而是對于聲音美、語言美、形象美等整體的認知和把握。
不論是新聞類節目還是專題類節目,都不是單向性的傳播,而是通過播音員主持人對內容的理解和對情感方面的把握與受眾產生互動的傳播方式,尤其是專題類節目中主持人更要注重情感的把握,把感情融入到播音中來,在主持過程中要恰到好處的把握整個節目的節奏并用真摯客觀的情感將節目內容娓娓道來,拉近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通過播音員主持人的言談舉止、氣質風度,自信從容的展現自身的個人魅力,增強整個節目內容的感染力。在整個過程中主持人的親和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親和力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不斷提高的精神素質來展現的,只有熱愛生活、熱愛觀眾、熱愛學習才能不斷的得到提升,在熒幕上可以更自然更從容的展現來贏得觀眾對主持人的認可和對節目的喜愛。
這就要求播音員不只是把稿件播完,也不只是完成鏡頭前的主持工作,而是還要參與到節目的策劃、采訪和編導等工作中,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還能把節目做的更加鮮活生動和富有感染力。
例如2015年度獲得的廣西廣播電視獎(電視社教系列片)二等獎的系列片《發現與傳承》,該片主要講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社會文明的歷史見證,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運用紀錄片的手法,對貴港市十六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羅列、展示,用鏡頭紀錄下“非遺”項目最質樸和原生態的內容。片中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涉及到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習俗,和廣大觀眾有很大的距離感,如果播音員主持人只是完成記者采訪回來的稿件,就很難和節目融合,主持人本身沒有認知和體會,就更無從談起讓觀眾產生共鳴了。
該系列片通篇播音員主持人都參與其中,從構思到采訪都和記者一起完成,以記者的身份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大家看到了這些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留存和發展中的歷史脈絡及現實情況。反映出了各級文化部門,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同時,也呼吁人們愛護珍惜,前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喚起人們對家鄉的熱愛。主持人在整個節目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為節目增添了很多亮點。讓節目更接地氣,更有親和力。
總而言之,作為基層單位的播音員主持人,要更好的做節目就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普通話水平以及語言的規范和嚴謹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識的形成自己的風格,提高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并且積極的參與到節目中來,讓所做的節目更有開可看性和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