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往來的日益密切,對臺新聞主播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掌握所從事工作的積極意義,同時,還應增強對新聞信息的感知能力,將對臺廣播節目創辦的獨具特色,獲得觀眾的喜愛。由此可見,本文對該論題展開全面探究,有利于促進對臺廣播新聞主播全面發展,提高主播的業務能力。
對臺新聞節目播放之前,主播應熟記新聞稿件,節目播放的過程中脫稿播報,由于當前新聞節目對時效性要求較高,進而主播備稿的時間相對縮短,這需要主播快速瀏覽稿件、記憶稿件,對于突發事件,需要主播在直播間等待新聞推送,即主播要做好即時播放的準備。
社會發展步伐逐漸加快,網絡用語更新速度隨之加快,并且新詞使用次數較頻繁,因此,主播應時刻關注網絡熱詞,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對于來自臺灣地區的詞語更應熟記,如大陸用窩心表達憋氣之意,但臺灣視窩心為暖心,類似的詞語還有很多,進而主播應準確理解詞語在不同地區的含義。隨著“神馬”、“犀利”等熱詞在新聞節目中出現次數的不斷增多,這時主播應全面關注,了解熱詞的來源和含義,以免專門調查浪費播報時間。
近年來,主播身份由專職變為多職,原來主播只負責新聞信息播報,現如今,主播既要負責節目主持,又要負責材料編輯和導播,這能大大加快采編一體化的發展進程,進而主播要全能發展,從多方面對自我進行嚴格要求。
對臺新聞主播具有一定話語權,并且主播評論具有較強影響力,特別播報兩岸關系、兩岸往來的熱點新聞時,主播更要字句斟酌,全面了解新聞內容以及背景,掌握我國在此方面制定的方針政策,以免提供錯誤的輿論引導,真正做到言之有度[1]。
從上述介紹中能夠看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中,對臺新聞主播主持新聞節目時應全面提升自身心理素質,這不僅是主播擔任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還是提高對臺新聞節目收視率的有效途徑,下文介紹了提升主播心理素質的有效措施。
作為一名對臺新聞主播,應深入解讀方針政策,時刻關注法律方針的變化,同時,還應了解并尊重文化差異,基本能力具備后,主播主持新聞節目的過程中遇到敏感詞匯能夠靈活處理,轉變播報方式,以免照本宣科產生歧義,以免影響兩岸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正確解讀。換言之,主播應增強自身感知能力,注重詞語積累,借助新聞節目這一載體完成新聞信息的準確傳達,深化觀眾對新聞信息的理解,豐富自身以及受眾的內心體驗。如果主播掌握的詞匯量較少,進而詞匯創作效果達不到預期,受眾接受到的新聞信息也會大打折扣,導致對臺新聞節目收視率逐漸降低。
由于對臺新聞節目具有即時直播這一特點,進而主播的心態、工作狀態也會及時呈現,并無充足的調整時間,因此,主播應在播報的過程中對自我正確認知、全面認知,根據認知結果短時間內進行狀態調整。在這一過程中,主播應對以往節目主持中的表現通過回放、暫停的形式對自我全面審視,客觀認知播報狀態,閑暇時間勤練習、主動探索,確保調整至最佳的工作狀態,掌握適合的播報節奏,爭取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環境,加快心理狀態調整速度,以此優化對臺新聞節目質量,提高受眾對所播報新聞節目的滿意度。簡言之,主播應不斷提高自身元認知能力,增強此方面的心理素質。
近年來,受眾對新聞主播提出了較高的工作要求,即主播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應協調好個性和低調間的關系,既要表達內心情感、又要將情感掌控在一定范圍內,以免個人強烈的主觀色彩影響新聞客觀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主播作為溝通兩岸關系的紐帶和橋梁,應注重情感主持,站在兩岸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掌握適合的播報形式,這能獲得良好的節目效果。與此同時,主播還應總結受眾提供的反饋,關注受眾對熱點新聞做出的評價,并對受眾及時回饋,回復受眾提出的問題,這能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主播做好這一基本工作即增強共情能力的表現,這項能力增強后,兩岸情感溝通阻力也會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對臺新聞主播還應為提高隨機應變能力、適度緊張度調節能力而做好充分準備,上述基本能力提升均是增強心理素質的表現,這不僅能夠增強主播對所從事職業的榮譽感,而且還能拓展職位上升空間,有利于為兩岸關系和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
綜上所述,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對臺新聞廣播主播應在認知自身職責的基礎上,做好播音工作,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心理素質。同時,在了解聽眾需要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播報形式,改變播報語言,以此提高對臺廣播收視率。此外,主播還應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從各方面進行自我要求,并在強化自身基本功的同時,豐富知識儲備,鍛煉新聞播報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華.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2):87.
[2]朱樂.對臺廣播新聞主播心理素質探析——以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為例[J].中國廣播,2012(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