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建
交通史學是通過交通事業各個時期史料,研究交通(包括公路和水運)發展過程的學科。史志出版是行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業影響較大,因此,編好交通史志,為交通運輸行業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使命光榮,任務艱巨。交通史志類圖書的特點決定了交通史志類圖書出版工作的特殊要求,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交通史志類圖書出版工作。
交通史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是十分廣泛的。現階段我們主要出版的是公路交通史和水運史類圖書。大型交通史志類圖書編寫工作歷時長,耗資巨大,參與收集資料、撰寫、評審的人力眾多,因此一般要借助于政府部門的支持。現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國水路交通史叢書》編委會和地方交通史志編撰研究協作組這兩個平臺,吸納更多的單位和專家參與,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交通史志來我社出版。
毋庸置疑,質量是圖書生命線。史書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史書的質量。史志類圖書要在精品開發上下功夫。首先,選擇稿件內容方面要求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詳略得當、特點鮮明、消除抵牾,注意涉外和保密。其次應注意內容、形式、編排上的靈活性,注重封面版式藝術效果、形式創新等。最后要注意充分使用新的工藝、新的材料,雅而不俗。
史志類圖書與其他科技類圖書審稿加工工作有不同的地方,下面論述一下在審稿加工交通史志類稿件時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編輯史志工作,實際上是在做一項崇高的文化事業,是在做一項精神遺產工程,這些資料留之后世,十分重要,編輯務必把好“政治關”。編輯工作必須從有利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出發,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文稿要公正客觀,不溢美、不貶損,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和黨的統一大業。在編輯工作中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和政治影響放在首位,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發揚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對史料的觀點、內容進行反復推敲,努力做到“資料無禁區”。凡是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涉及重大革命題材和重大歷史題材的選題,均須按照新聞出版總署有關重大選題備案管理的規定辦理備案手續,否則不得出版。
史志類圖書的編撰會應用大量史料,史料是史書的基礎,史料真實可信,史書才能成為一部信史。編輯在作者編撰史志的過程中,就要提醒作者選用史料應盡量以第一手的圖書、檔案文獻以及實物史料為主,結合考訂,務使資料真實可靠。編輯在加工稿件的過程中要對這些史料進行辨偽與考證,注意查找疑點。有些資料看起來似乎真實可靠,有的史實常常有不同的說法,就要進行鑒別比較,于無疑處見疑竇,弄清史事的真實情況。對一些有懷疑、有不同意見的史事,應很好地用史料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有些史料是從書籍或檔案中來的,有的甚至來源于正史或名著,只要發現有疑點,也應及時考訂鑒別。史志類圖書與其他圖書不同,其內容廣博,對編輯的綜合知識要求比較高。有些史志類的書籍會包含一些國家領導人照片,這時要仔細核對照片,辨別真偽,并核對照片標注的領導人信息,避免張冠李戴,并按要求進行重大選題報備。
有些史志類稿件作者分不清史和志的區別,有可能出現書名所標明的史(志)與正文內容體裁不符或是史志兩種體裁交叉的情況。編輯在審稿時應注意審查,如遇不合適的情況,應及時與作者溝通,進行修改。史和志的區別如下:
(1)編寫方法形式不同。史體,主要記述歷史,一般以時間、事件、人物等線索,傾向于縱向的發展,通過對歷史現象的分析、研究,探索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故論述是史書的主體。志體,寓褒貶于敘事之中。有時也追溯過去,但主要的是記載現狀,就是把事物橫向分門別類地記載,只有記載而不論述。
(2)主體門類廣狹不同。史體是以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中心軸線,記事集中,論述深入、系統,雖也有許多門類,卻圍繞著一個核心內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和主線。志體重在資料收集,舉凡一地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事無巨細,只要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發展變化的事物,各個門類,各種重要資料,都在記述范圍之內,平列敘事,并無明顯的特定軸心。
(3)內容詳略不同。一般來說,史的范圍較專、較約,志的范圍則較廣、較博。
(4)成書方法不同。 史主要依據文獻、調查研究或考古發掘論證過去,詳古略今,論點集中,具有論述的特點。志則依靠調查采訪,積累資料,詳今略古,分門別類,各成體系。
史志類稿件應具有史料性功能。因此,稿件的內容和體裁必須符合科學性、資料性、全面性、規范性、指導性、權威性和時間性等基本要求,杜絕內容缺漏、記述含糊、資料不完整、數據不準確的現象。主要問題有:①工作總結、新聞報道等慣性思維。例如:“在×××的大力支持下,干部職工積極學習,認真領會×××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具體措施,一是……,二是……。最后取得了×××的成績,達到了××××的標準,主要經驗一是……,二是……,三是……。今后設想是……”。②自我評價、自我議論。例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普遍提高”。③表述模糊,缺乏衡量尺度。例如“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取得顯著成績”“基本完成”等。④“開頭戴帽”與“結尾穿靴”,即開頭鋪陳與結尾贅述一些無實質性的內容的文字。多為虛話、空話、套話,缺少具體內容,沒有信息質量。
另外,還有的稿件過于簡單,有些部門的稿件重要工作內容寫的不充分、不完整或有遺漏,與其單位的地位不相稱、與其所完成的工作任務不匹配。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少數編寫工作的人員不熟悉業務。
史志注重的是內容的資料性,主要采用說明體和記敘體記載事件、事實,稿件要求內容“貨真價實”,表述應開門見山、直言其事,筆法應言簡意賅,所陳述內容要經得起當代使用者檢索和歷史的檢驗。
對于文稿結構和語言表述請大家注意以下這些方面,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1.框架結構方面。史志類稿件結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結構影響內容的表達。結構是對正文內容的安排。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觀點、主張的表達。因此,史志類稿件的加工就要注意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二是結構影響讀者的理解。史志內容完整、層次分明、條例清楚、重點突出、過渡合理就可以有效避免作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費解、誤解和不解等問題。
史志類稿件主要問題有:一是條目設計不合理,內容順序顛倒。二是內容斷層或前后重復或多處重復。
史志結構通常由概述加條目組成,條目多為記事類,內容主要記述一個地區或行業方面的事件,撰寫基本要素可按事主、時間、地點、事情經過、原因和結果的順序來寫。因此,條目標題要明確、簡潔、見題明義,一般不用口號和形容詞。條目選材標準應遵循的原則是從收集資料的社會價值出發。條目反映的事、物、人要有社會意義,有代表性、標志性和存查價值。
2.表述內容方面。史志類稿件的表述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語言準確。語言準確是指語言能夠表現客觀事物。二是語言簡潔。語言簡潔是指用最少的文字表現最多的信息。內容要精粹,長話短說,惜字如金。三是語言通俗。語言通俗是指語言要淺顯易懂,力求言淺意深、直白明了。四是語言莊重。語言莊重是指語言具有嚴肅、鄭重的特點,做到語言規范、語句完整、詞語搭配合理。
史志類稿件在這方面主要問題有:一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專業術語、簡稱口語化,如“服務大局”“進一步完善……”。二是計量單位、數字、計算表達不規范、不準確、不統一等。三是文字措辭夸張。類似例子很多,比如“××異常嚴峻”“××的建成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發揮了空前的作用”等。四是遣詞造句語太過主觀臆測、虛妄,如“將××工程作為全市當前壓倒一切的頭號工程來抓”等。
史志類稿件中遇到上述問題,要與作者溝通修改。
(1)注重圖書館配。館配是中國圖書銷售市場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出版社市場經營的重要板塊。交通史志類圖書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很適合圖書館收藏。我社正在不斷建立完善自己的圖書館配流通渠道,將很大地促進交通史志類圖書的銷售。
(2)探索圖書直銷。交通史志類圖書多為精品圖書、大部頭書,一般有精裝、套裝、印裝精美、碼洋較高等特點,適合進行圖書直銷。交通史志類圖書的潛在讀者人群不同于大眾類圖書,人數少卻固定。針對此特點,我們可以積極搜集潛在作者信息,建立讀者數據庫,定期通過電子郵件、電話、郵寄書單等方式向讀者介紹我們的圖書產品。積極利用交通運輸部網站、社網站、社微博進行圖書宣傳,促進銷售。
交通史志類圖書編寫工作大多歷時長,耗資巨大,參與收集資料、撰寫、評審的人力眾多,最后的出版是這偉大事業成果的呈現,一定要防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編輯在交稿后精雕細刻的工作十分重要,這里包括史料的核對,內容的調整,文字的修改,觀點的推敲,體例編排,裝幀設計等各個方面都應多下點功夫,百尺竿頭,再進一尺,用知識結構網和責任心構筑起嚴密的防線,編輯出版質量好的交通史志,為交通運輸行業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魏啟宇.魏啟宇文存[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劉向東.注重內容質量,打造精品圖書[J].中國編輯,2017(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