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珊珊 北方民族大學
叮鈴鈴......學生喝酒打架了;叮鈴鈴......學生送醫院了;叮鈴鈴......學生被騙報案了......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的響起,每一次的處理都會令輔導員身心俱疲。如此多的現象出現,我們是否反思現象背后蘊藏的本質?探尋學生出現此類現象的根源,追本溯源,真正從根源上幫助學生,解決學生遇到的各類難題。
學生請假是輔導員最常見的事務性工作,面對學生的各種奇葩理由,輔導員也是絞盡腦汁跟學生斗智斗勇,尋根究底,以避免學生拿“假生病”當噱頭而逃課,影響學風建設。但某些學生的請假現象背后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問題本質需要我們去及時發掘。
小M,大一學生,該生近期經常曠課,某天前來找輔導員請假,請假理由是身體不舒服,卻無病例等。輔導員當場拒絕了小M的請假,并且鼓勵她克服一下,堅持上課。小M聽后情緒有些激動,稱自己真的很難受,輔導員再次細看了該生,頭發凌亂油膩,帶著口罩,心理敲響了警鐘,祥細詢問。發現該生近期情緒持續低落,有自殺想法。輔導員及時介入,征得該生同意后去學校心理中心做咨詢,后經專業醫院診斷,該生有抑郁自殺傾向,需藥物治療,學院聯系家長及時辦理休學手續進行專業治療。
工作中最害怕遇到的就是午夜鈴聲,面對學生突發情況的處置,輔導員往往身心疲憊。小N,大二女生,某天半夜被舍友緊急送往醫院,原因是醉酒后身體不適。輔導員半夜趕往醫院,看到學生躺在急救室的病床上,感覺可恨又可憐。輔導員沒有著急去訓斥學生,默默的協助醫生對學生進行檢查,同時詢問學生的身體狀態,像大姐姐一樣握著她冰涼的手。學生看著輔導員的眼睛,說:“老師,你的手好暖。”同時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和遭遇,該生幼時父母離異,父親后來去世,從小就跟隨姑媽一家生活。姑媽一家對自己比較好,但是自己非??释改傅膼?,感覺很孤獨,近日跟男朋友分手,感覺整個世界都拋棄了自己,選擇了喝酒的方式來讓自己好一些。輔導員了解后,引導該生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如何積極看待身邊事物和人,針對其家庭經濟困難,講解了國家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及勤工儉學等政策。第二天學生主動承認錯誤并交了檢討,同時跟男朋友約談和平分手,經過輔導員幫忙聯系已獲得勤工儉學崗位,學生本人也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案例一是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事件,本次心理危機成功干預主要是通過學生日常請假現象及時發現問題本質,及時捕捉到學生心理問題信號,從輔導員層面、心理中心層面、學院層面、家長層面等形成有效聯動機制,建立大學生家庭聯系溝通的機制,服務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從而避免事情的進一步發展和惡化。
案例二是學生緊急突發事件,通過學生突發事件的現象及時發現學生問題本質,學生對情感需要的迫切,學生對待事物的消極態度,學生對解決不良情緒方式方法的匱乏,對日常消費和水平的無計劃性等,深入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從精神和物質雙方面對學生進行恰當幫扶,引導該生重回正途,避免在岔路上越走越遠,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輔導員人生導師作用。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將輔導員的工作做扎實有特色有亮點,取得明顯的育人效果,輔導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多總結、多反思,通過日常工作的一些問題現象發現問題本質,尋找學生工作的切入點。
當學生出現各種問題現象時,巧妙利用談心談話共情技巧,避免直指問題,采取迂回戰術,找到話題切入點,例如案例二可以采取詢問她身體目前狀況切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溫暖,逐漸建立信任關系,產生共情,從而愿意開口、主動講述事情緣由。在學生主動訴說時要做到學會傾聽,聽學生的故事,可以使學生感到被尊重,情緒得到合理渠道的排解,同時會更愿意打開自己,聽老師的分析和引導,對下一步工作的處理奠定良好的關系基礎。
心理學認為會出現“標簽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在很多時候會先入為主,給學生貼上了各種的標簽,殊不知這樣對學生是多么的不公平,可能給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多大的傷害。因此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要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深入了解情況,仔細核對事實,不誤解、不冤枉學生。
以人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人文關懷困境和難題,同時對待學生必須堅持做事有底線,處事有原則,有情有理,情理結合,最終達到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