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英語學習,是大學生獲取英語知識和學習技能的重要的途徑,而且對于人才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大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也造成了大學畢業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的大有欠缺。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更為激烈的競爭,對人才的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也對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創新方面的改革等等。
經過大一和大二的英語學習,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許多同學通過了四級甚至是六級考試,但是多數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不高,尤其是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還不是很理想,這個問題在英語專業學生身上也是如此。從大學英語課堂上來看,大多是以老師為中心,很多學生聽課心不在焉。當回答問題時,主動愿意的同學更是寥寥無幾,僅僅是照著書本上念,根本不加以思考。要是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多半中式英語,語法錯誤比比皆是。在大學里中,更多學生只會聽但不會表達。還有各種考試對口語水平的忽視,以及在教學中對口語課程安排的忽視,使口語一直被學生老師所不重視。這其中有學生自身原因,還有教育方式的問題。
許多學生是因為上課而來上課,上課非常被動,使得這個課堂互動氛圍很不樂觀。這使得老師在上課中無法進行好的互動,而學生也沒有進一步獲取更高的知識,這使得英語陷入死角落,學生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上課,課堂參與度并不高。
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是想考四六級,而有些學校的是硬性要求,對于沒有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的,不給予其學士學位以及畢業證書。并且大多數的學生隨著社會的需求,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讓他們也去考四六級以此作為自己能力部分的證明之一,為以后就業做準備。即便是英語專業的,很多由于難轉專業,也是硬著頭皮學習,甚至有一些,為了以后能進入外企,也是轉到了英語專業,其自身也并非出于對英語的興趣。這種功利性的目標不利于長期的英語學習。
很多學生認為上課沒用,也不從教材中學習,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為英語學習的枯燥,一味的依賴做課外練習的這種方式,沒有自己的見解,不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而對于大學英語的雜,以及深度,老師沒有高中的強制學習以及死記硬背。英語學習不見成效,很多學生信心逐漸下降,久而久之也放棄了學習英語。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確在語言表達天賦和語法用法上比母語有所欠缺。而且英語的發音對于我們亞洲人來說還是比較難的,由于長時間受中國語言的影響,畢竟這是母語。而受到不同地區差異的同學,比如北方口音重,南方卷舌音等。許多同學因為發音不標準,認為自己說英語難聽,不好意思在課堂上發言,也不愿意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與老師互動,越來越失去對英語的興趣。
其實學習英語,或是任何一門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很枯燥的。在遇到困難的時,許多同學都放棄了。比如說計劃每天聽聽力,但一天又有其他很多事情沖突的時候,慢慢就沒有再堅持下去了,又比如在學習語法的時候,由于長難句的復雜,很多學生便沒有學習的決心,很難學好一門學科。即使在這些基本難題上都解決了,但長時間發現一門語言并不是簡單的去背誦,還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等,而短時間內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學多學生受到挫敗,便慢慢放棄,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中國長期而又普遍的英語教育方式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其實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利于語言的學習。學習語言是要表達出來的,而不是一味的聽講。要是在課堂上,老師是主,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上就會有所欠缺,時間越久,有些同學更會缺乏思考。所以課堂上老師應該拋出問題,引著同學們思考討論表達,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這樣形成的課堂氛圍,將會帶動每一個學生,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
我們的模擬會議形式,就是利用英語多功能教室,以會議的形式來將單詞、語法轉化為具體應用學習。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趣,也帶動了上課的氛圍。我們這個實驗室還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放。根據不同的專業,設計不同的課堂內容,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用起來,在英語提高的同時也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讓同學多關注世界時事,拓展自己的能力。在這樣的氛圍里,同學們都可以盡情的享受說英語的過程,而不是面對苦澀無味的冗長雜文,毫無頭緒,我們盡量致力于創新,讓學生接受新型學習英語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張寬,董勝潔.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調查[J].廣場英語.學術研究,2012(11).
[2]楊麗冬.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思考及建議[J].科技信息,2009(21).
[3]車宇玲,黃永霖.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6).
[4]樓青,朱吉梅.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問卷調查與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