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信息化,尤其是黨的十八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握主動。”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前,信息化已經深刻影響到我國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發展信息化,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推進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化建設中數據應用服務,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也成為發展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當前,伴隨著信息化高速的發展,互聯網影響日漸深入,對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推動教學改革,推動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有了重大改革。與此同時,各種系統應運而生,各種數據不斷增長。教育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成了寶貴資源。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進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對傳統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深度挖掘數據內部信息,取出有意義信息,為高校教育數據分析與應用提供參考,為教育者提供教學情況,為管理者提供本高校、本部門現有狀況,為學習者提供自身的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
隨著高校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與支持力度不斷增多,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目前我國高校幾乎都建成了校園網,覆蓋了全校教學、行政、辦公、休閑、生活等區域。許多高校都制定了中長期規劃,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也在逐漸地豐富,建立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不斷完善教學資源的學習平臺。很多學校也開始嘗試無線網絡的建設,這些信息化建設很大程度方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也提高了高校教學質量。與此同時,高校在招生、教學管理中也積極嘗試信息化建設,提升了工作效率。雖然我國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中取得了很多成效,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不得不承認,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中還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現階段,有些高校發布消息通過公告欄、口頭傳達,學生獲取信息滯后。有些高校通過短信群發、QQ、微信群等通知,容易造成各部門信息獨立,學生需要添加多個群或者需由輔導員等匯總后轉發。
學費、等級考試費用、電費、水費、一卡通等繳費服務,學生需要到人工窗口排隊辦理,尤其是開學初期學生排著長長的隊伍,繳費效率不高,便捷性低。
高校部門事務繁多,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各部門應用系統不同,應用功能不同,每套系統數據都有各自的數據標準,數據標準不一,容易造成不能有效應用這些數據。
高校中大量業務涉及多個部門,需要跨部門辦理,由于責權劃分不夠清晰,致使師生在辦理具體業務時無法確認業務歸屬問題,有時需要各部門間跑多次,同時導致業務部門間相互推諉現象嚴重。
高校信息化建設,由學校與信息主管部門制定統一數據標準,建設數據中心,把各部門應用系統端口雙向打通,依照數據標準集中存儲。增強不同信息部門的數據溝通和使用,建設PC端系統和移動端APP,隨時隨地綜合處理事務和數據報告,提高效率與便捷,更好的服務于師生。
1.網上辦公與移動辦公模塊
很多高校建設信息化,會把辦公系統建設放在第一位。辦公系統包含日常的通知公告、發文瀏覽、一周會議、待辦事項、值班安排等。把網上辦公遷移到校園APP中,通過PC端和移動端雙向辦公,隨時隨地處理辦公事務,提高辦公效率與便捷。
2.課表與課程
校園平臺與APP和教務系統數據打通,集成與分析課表、課程、教師、教室等數據,用戶可根據周/日切換課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上課時間,自主新增課程表中沒有出現的,或是臨時添加的課程,選擇課余時間蹭課或者空余教室學習。
在選課時,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報告和同門弟子的交流評價,了解相同課程、不同老師授課情況,再選擇自己想要的授課老師。這是對教師的一種鞭策,也是對學生的負責。
3.繳費充值
集成學費、等級考試費用、電費、水費、一卡通等繳費服務,在平臺上和手機APP上實現網絡自助充值,免去師生排隊和人工收費,提高繳費效率,節約成本。
4.書籍借閱
書籍借閱對接圖書管理系統,查看師生圖書借閱信息與書籍歸還信息等。通過對圖書系統的數據集成與分析,展示師生當前借閱與歷史借閱情況,可以生成個人借閱報告和圖書閱讀借閱報告等。圖書館可以結合報告,分析師生閱讀興趣,組織閱讀活動,既可以滿足大眾需求,也可以個性化提供服務。
5.考試與成績
對接教務系統,集成與分析考試信息和成績信息,學生可以在應用內查看自己考試安排情況、自主添加相關安排,可以查看在校期間各學年成績數據,也可以查看自己在班級或者所在專業的排名情況。
6.智能提醒
校園平臺與手機APP,和校園內各系統數據信息對接,通過應用消息通知和手機短信等方式提醒師生校園通知、上課時間、考試時間、出成績、調課、借閱到期、余額不足、繳費信息等事項。
7.校情報告
校情報告可以通過對各部門系統數據進行分析,形成不同的數據分析報告,可以包括:消費報告、課程成績報告、書籍借閱報告、學生事務報告、維修報告等不同內容。學校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報告進行分析,對問題較大的環節及普遍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改進,也可以通過分析,對一些師生給予一定關懷,對一些師生事務進行一些常規整改。
8.校圈交流
校圈顧名思義是校園內交流平臺。校圈需要師生實名登錄,管理者可以通過校圈發布一些通知,師生可以通過校圈進行學習和生活提問、發表個人心情、交友、二手市場交易等。師生可以通過平臺互動交流,增強感情。
9.報修事務
有些高校報修需層層上報,會造成一些遺漏或者維修不及時。師生通過平臺可以更快捷的反應問題。管理者可以分析報修數據報告,對一些普遍常見的問題,在假期時可以集中檢查,提前解決一些問題,也可為以后的維護積累經驗。
高校應用系統多,數據復雜,加之高校歷史數據存儲基本為紙質,既有重復性數據,又有冗余性數據,質量參次不齊,加工整理困難。各應用系統數據庫不一樣,各自標準不一,如何把這些數據整合,提取高質量數據是一個重要挑戰。
數據整合分析是其中一部分,信息部門還要提高數據的安全性,不能使數據被不法分子獲取。
數據應用服務需要大數據作為基礎,高校中的大數據,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各職能部門。大量的數據分布在各職能部門中,信息部門想要獲取難度較大。高校教職員工需提高資源共享意識。信息部門在收集、整理、應用、分析數據時,需保護好用戶的隱私與學校部門不能分享的信息。
通過研究,在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要高度重視和發展信息化建,適應大數據發展要求,結合信息化發展要求、教學發展規律、學校自身特點,吸收信息化發展成果,建立并完善對有效信息的應用分析,宏觀把握數據報告,提升各部門服務與決策的科學管理效率。為高校教育數據分析與應用提供參考,為教育者提供教學情況,為管理者提供本高校、本部門現有狀況,為學習者提供自身的學習、生活情況。隨著對大數據理解和應用的深入,我們期待大數據為師生帶來更多的便捷服務。
參考文獻:
[1]趙玉潔.大數據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9).
[2]賴偉良;舒暢;曾杰.淺析智慧校園建設中基于大數據的移動應用設計和實現——以移動校園輕應用“奕報告”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03).
[3]顧慶傳;申云成.淺析新時期高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及信息化管理[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0).
[4]周揚玲.大數據時代下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及建議[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