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紅糖就是女性的養生佳品。民間更有“女不可百日無糖”的說法。坐月子、生理期、感冒,一杯溫暖的紅糖水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然而,微信朋友圈里近期流傳著一種說法稱,紅糖沒那么神奇,靠紅糖補血不現實。紅糖打著“補血”的功效,從糖類中脫穎而出,那么它真的有此作用嗎?

圖/東方IC
紅糖是甘蔗汁直接提煉的紅色晶體,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2、葉酸、鐵等元素。而人們通常所說的“補血”主要補的是紅細胞。從現代醫學上來說,影響紅細胞合成的營養因素主要是鐵、維生素B12以及葉酸。所以,補血的關鍵是給予充足的鐵、維生素B12和葉酸。
美國農業部收集的紅糖含鐵量為0.71毫克/100克,中國市場的紅糖含鐵量偏高,根據北京營養源研究所的數據,紅糖中鐵的含量約為2.8毫克/100克。不過,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王雯指出,紅糖中的鐵屬于吸收率比較低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差,沒法起到補鐵補血的效果。
同時,有機構對紅糖中的葉酸和維生素B12的含量也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葉酸的含量平均只有4微克/100克,維生素B12的含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以得出,紅糖補血效果甚微。
此外,紅糖中也沒有什么“止痛”的成分。不過,“痛”是一種主觀體驗。糖能刺激身體分泌多巴胺,讓人體感到愉悅——愉悅了,可能就不覺得那么痛了。
王雯提醒消費者,紅糖的本質仍然是糖,與白糖相比,對人體的影響區別并不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不要為了補血而攝入大量糖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天食用添加糖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這個“糖”不僅包括白糖,也包括紅糖。不管什么糖都不宜多吃,多吃容易引發肥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為了補充營養而導致高血糖,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消費者想要補血,考慮性價比與食用量,王雯建議消費者選擇動物制品補血。補血需要的是血紅素鐵,其主要存在于紅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等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平均在10毫克/100克~30毫克/100克,且在人體內吸收率也高,遠超紅糖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含鐵量。
此外,有專家提醒,成年人每天吃肉40克~75克,每月食用動物肝臟2次~3次,每次25克左右。經期女性每月還可補充150克~200克動物血,這樣就基本不用再擔心缺鐵了,自然也不用再額外補血了。(據《大河健康報》《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