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彭杰 周瑩
[摘 要]在國際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當今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并且精通英語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必不可少。本文以ESP教學理論為研究視角,探討了工程英語的教學現狀及基于ESP教學理論工程英語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ESP;工程英語;教學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迅速發展,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參與國際化工程與事物不斷擴大,英語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雖然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逐年上升,然而大學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很難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實際的具體的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有所改觀,在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廣泛的交際活動。國家教育部在文件中明確指出: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具備全球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應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幫助學生以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了解、借鑒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吸收過國外文化的精髓,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西方應用語言學者在本世紀60年代提出了ESP教學理論。該理論專家認為:要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必須改變英語教學的傳統概念,樹立新概念。把ESP教學理論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意念功能為綱,交際能力為目的,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在創設的各種場合中,學會運用語言,進而全面提高交際能力。
一、ESP綜述
ESP是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依據應用語言學,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在其專業領域用英語學習交流的能力。Strevens最早給ESP的定義為:“ESP courses are those in which the aim and the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principally or wholly not by criteria of education (as when English is a school subject) or but by functional or practical general English requirements of the learners.該教學理論始于20世紀60年代,它是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分支,以特定的目標為導向并建立在學習者的需求分析上的英語教學。此種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與發展。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ESP 教學理論有明顯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交際需要。ESP具有四個本質特征:1.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備要求 2.課程必須在內容上與某些特定的學科、職業及活動有關 3.重點放在詞法、詞匯、篇章結構與那些特定的活動相適應的語言運用上 4.必須與EGP有鮮明的對照。ESP包括三個根本特點和五個可變特點。三個根本特點包括:(1)它的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2)采用課程應有的方法和活動;(3)以語言、技能、語篇和體裁為中心,并與特定場合的活動有關??勺兲卣鳎海?)與特定的課程相關或為其設計;(2)在特定教學情境下,可以使用與通用英語不同方法;(3)可為高等院?;蚵殬I場所成年人設計,也可以是中學生。
二、工程類英語
工科院校的英語致力于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協調發展,即具備人文社科知識又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能進行翻譯、教學或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此人才的培養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工科院校的英語即工程英語是科技英語的一個分支,是相關工程與英語相結合的專門用途英語(ESP),它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工程類專業的基本理論,同時又能夠閱讀行業的最新資訊,拓展國際視野。
三、工程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現狀
理工高校的學生普遍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低下,可能很多同學在通過高考時總分尚可,但是大多存在偏科現象,基礎薄弱加上方法不對及積極性低下造成培養即精通英語又熟悉工程專業知識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難上加難。
2.師資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的工程英語由英語語言教師轉型而來,他們的確擁有豐富的語言教學經驗和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游刃有余的教授學生的語言知識,但是工程類專業知識匱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專業結合不多,而一些工程英語教師是由英語基礎較好的工程類專業教師擔任,他們雖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但英語基礎薄弱,教學技能欠佳,只能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英語文化及英語語言的精髓涉及的很少。因此,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的教師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培養高水平、復合型的ESP師資隊伍勢在必行。
3.教材內容陳舊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或專業外文文獻,內容陳舊,缺乏新意,落后于科技的發展,隨意性強,覆蓋面窄,不能充分反映相關專業的最新動態。具體講,這些教材缺乏明晰的教學目標、專業知識特點及連貫性,很少涉及基礎科技英語翻譯理論知識,以及科技英語基本寫作技巧。鑒于相關專業知識日新月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選擇相應的教學材料。
4.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工程英語課程大多采用的是翻譯教學法,基本模式是對篇章逐句翻譯,期間專門分析某些重點句子的語法現象,剖析單詞和短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模式基本不涉及全面訓練語言的綜合技能,不利于學生聽、說、讀、寫等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
5.考核方式簡單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工程英語的考核形式一般是筆試,題型設置單一,多為詞匯和翻譯,內容單一,考核覆蓋面窄,這種考核方式多數同學都能通過,但是英語水平并沒有提高,特別是英語的聽、說能力,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輕視英語學習的后果。
ESP理論指導下的工程英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6.明確教學目標
ESP根本特點中的第一點“它的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工程英語作為一種ESP的一種,其教學應該定位為培養學生應用專業英語的綜合能力,偏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懂得如何自主深入學習,具有不斷獲取新知的能力。具體點就是,不僅能夠通過閱讀國外文獻和資料獲取本專業的先進理論和技術,同時能夠進行簡短的專業英語對話。要獲得這一效果,應該讓學生意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懂得只有具備較高的專業英語水平,把握最新的科技動態,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增強就業優勢。
7.建設工程英語師資隊伍
ESP第二個特點:采用課程應有的方法和活動。工程英語的教學應根據學生的特定需求和教學內容來安排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教學目的。這一重任就交給了工程英語的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角色應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任課教師是教材內容的傳播者;另一方面,任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指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工程英語的任課教師,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的理論和實踐,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的水平,系統地學習一些英語的構詞法,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技巧以及英語教學法,將英語課和專業課的教學方法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學校方面,可以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學習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師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編制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配合課堂教學,將較難的單詞和句子分析及翻譯等教學內容通過投影設備以圖、形、聲的直觀效果呈現于學生面前,這種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受到直觀刺激,讓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狀態,從而事半功倍,提高教學效果。
8.加快教材建設
ESP教學的第三個特點是以語言、技能、語篇和體裁為中心,并與特定的場合有關。這就決定了工程英語的教學內容應該注重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的過渡,注重與專業課的協調性,兼顧多樣性與廣泛性。專業知識的更新要求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形式進行轉變。課程所選課文語篇和題材應與本科的課程相協調,應涉及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應用能力的與專業相關的合同、標書及英文視頻資料,保證教學的新穎性和廣泛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內容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種教材,可適當補充一些相對較新的學術期刊及經典案例,進行分析講解,擴大學生的視野,緊跟學術的前言。此外,面對媒體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傳統教材依然以紙質書面材料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還需大力開發教材媒體的多元化程度。
9.完善考核方式
工程英語的考核要切實體現大綱的要求,以綜合的培養為重點,可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將課堂上回答問題、課堂討論、作業完成情況等納入考核范圍,其次,豐富期末考試的形式。適當考慮英語演講、話劇表演及提交項目報告等考核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更全面、綜合、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期末考試的題型力求多樣化:翻譯給定的專業文章、撰寫英文摘要等,充分評估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表達的能力。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重視工程英語的學習,提高出勤率,活躍課堂氣氛,改善作業質量等。與此同時,考核的區分度也好,學生的成績基本呈正態分布,合理拉開了檔次。
四、結語
在工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ESP教學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其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具有獲取最新時訊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清標,宋燕等.土木工程國際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Strevens,P.Special-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 aperspective [J].Language Teaching Linguistics, Vol.Nol.1 No.31977.
[3]吳玲玲,張宏.城市規劃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64-165.
[4]艾嵐.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4):121-123.
[5]王艷.對我國ESP教材編寫原則的探討[J].中國外語,2011(3):77.
作者簡介:張彭杰(1988-),女,石家莊鐵道大學英語教師,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周瑩(1980-),男,石家莊鐵道大學英語教師,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石家莊鐵道大學十二五教育規劃課題“工程類專業公共英語ESP模式建構”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