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蓮
[摘 要]德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通過耳提面命的說教進行道德教育。相反,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樹立一個生動,直觀,開放的德育觀念,形成以育人為本的學校德育思想,以科學的德育思想指導德育實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教育;問題與對策
一、中學生德育問題現狀
1.缺乏對道德的正確理解
中學生的道德品質往往都是來自于教師與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大多是一種理論,缺乏生動的現實性。中學生對道德意識缺乏直觀的理解。家長和老師只告訴學生這個事情是對還是錯,經常不告訴學生是非的原因,這就導致學生的道德意識很模糊,學生可能會在不經意中違反了道德規范而感到沾沾自喜,很可能就會違背道德底線,在老師和家長發現后,如果沒有給于正確的指導,而是一個責罵,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也會因此而加劇。因此,中學生必須對道德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行為。
2.德育教育不平等,學生缺乏獨立性
德育是一種具有主觀意識的客觀教育活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應該是平等的關系。只有相互平等,師生互動才能有效。而我國當前的道德教育則是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高于學生。這是一種強制性的灌輸教育。老師告訴學生這就是對的,不注重學生的思想,這樣的教育,不管學生的心理情緒如何,學生心理當然不滿,心中會產生逆向的心理,情緒也會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你講我聽、我行我素的局面。
二、中學生德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1.從教師自身出發,抓好安全防范工作,使學生在微妙的思想道德素質中形成正確的人格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在教學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教師自身沒有很好的修養,而去管理學生,學生肯定會有“不服”的心理情緒,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最有吸引力的時候那就是認真工作,用自己的專業水平來征服他人。因此,教師就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學習,不斷用自己的職業素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保障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道德素養的形成。其次要做好自己的道德建設。初中生的各個方面都處于形成期,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很容易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可以看出,自身道德教育的良好道德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要以誠實,文明,尊重他人的方式對待人,才能真正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進而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使學生在模仿中形成正確的道德素養。
2.注重實際發展
傳統的道德教育通常是重灌輸、輕啟發。許多學校在學期一開始時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來教導,而不知這樣的講道只會引起學生的反叛心理,不能起到德育教育的根本作用。因此,如果要建立現代德育觀,就應放棄抽象理論的宣講,用實際需要的各種形式的道德指導和啟示來取而代之。比如,可以通過舉辦“五四”“國慶”演講比賽和知識競賽,讓學生學會獨立,學會評價,學會承擔,學會適應,學會生存。因此,要教育學生關心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通過“春耕”,“農村采摘”等生產實踐培養學生抵御挫折的能力,用多角度的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打破陳規,追求創新的實踐。總之,初中生喜歡參加活動,多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豐富德育內容,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優良品質。
3.以學生為根本,重視德育活動實效
在組織學校德育活動時,要明確初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他為中心作為中心來開展德育活動。德育活動需要給學生帶來一些實用性,同時也要從本質上陶冶學生的情操,糾正自己的思想。學校要勇于放棄一些費時費力,耗資巨大的德育實踐活動,結合學生的心理,思想等實際情況,開展高效的德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初中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操。
4.密切關注網絡信息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使用電腦。中小學生使用電腦已成為普遍現象。可是網絡因為其沒有限制性和篩選性,這些學生在上網的時候很容易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這些不健康的事情可能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正因為現在的網絡道德規范機制還沒有正式形成,所以如何防止學生在上網時接觸到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已成為當前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互聯網上的黃色賭博和虛幻的游戲世界可能會讓學生沉迷其中。一旦沉迷,就會陷入這個虛幻的世界,人格與心理也會逐漸出現問題。現在的中學生對外界的事情充滿好奇感,很容易被互聯網上的這些信息所吸引。再加上這個年齡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互聯網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學校和家庭如果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就可以將網絡上的積極的一面來幫助學生學習。有關部門可以專門為中學生建立未成年人網絡。通過本網站,可以保證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同時還需要聯合相關部門打擊網絡上的不健康信息和網站,為中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的互聯網環境,在此基礎上還應該鼓勵學生獨立學習,讓學生把握自己的時間分配。
5.促進學校,家長和社區的有效協調
初中生德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項目,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校要做好基礎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德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積極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社會各界要積極營造高度的道德規范和文明的社會氛圍。只有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有效配合,才能建立全方位的德育體系,確保學生的發展。
在初中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初中階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有關德育工作者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改進教育方法,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以有效達到“智育”兼“德育”的目的,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玉琴.對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探討[J].山西教育,2010(11).
[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認識與實踐[J]. 張忠強. 科技信息. 2011(23).
[3]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 劉光恒. 科技信息.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