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鳳
【摘要】 目的 探析肺結核患者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及凝血功能的變化及意義。方法 選取30例肺結核患者作為分析組, 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 觀察兩組研究對象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凝血功能表現。結果 分析組纖維蛋白原(Fg)、D-二聚體(D-D)、血小板(PL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血漿凝血酶時間(TT)明顯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組CD3+、CD8+、CD3+/CD8+分別為(63.11±3.25)、(27.59±2.89)、(1.21±0.12)%, 對照組CD3+、CD8+、CD3+/CD8+分別為(67.44±3.35)、(24.77±3.10)、(1.68±0.16)%,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組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干擾素-g(IFN-g)分別為(62.62±4.35)、(29.40±2.59)、(122.12±4.79)ng/L, 對照組IL-2、IL-10、IFN-g分別為(57.92±4.15)、(21.06±2.23)、(169.80±5.79)ng/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肺結核患者中, 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及凝血功能等指標水平存在明顯改變, 在治療中可由此對肺結核機制、治療、預后等進行分析研討。
【關鍵詞】 肺結核;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凝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21
肺結核屬于臨床常見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類型, 究其病因與結合分岐桿菌感染正相關。患者臨床表現以胸痛、咳痰、消瘦等癥狀為主, 且具有高度傳染性, 對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在既往研究中有學者指出[1-5], 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凝血功能等相關指標在肺結核中具有特異性表現, 近年來也相繼成為臨床研究熱點。本次研究設30例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析肺結核患者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及凝血功能的變化及意義, 旨在為肺結核的臨床診療方案、預后評價提供參考,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肺結核患者作為分析組, 本組患者入院均行臨床及影像學檢測檢查確診, 符合我國衛計委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 本組患者均為進展期患者(即活動性肺結核, 病灶增多增大, 出現空洞或空洞擴大, 痰菌檢查轉陽性, 發熱等臨床癥狀加重等),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齡35~60歲, 平均年齡(48.5±5.5)歲。選擇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齡35~60歲, 平均年齡(49.1±5.0)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炎癥因子檢測方法 對兩組對象均與空腹抽取外周血5 ml, 將其置于特定溫度(-80℃)內保存, 由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炎癥因子, 即IL-2、IL-10、IFN-g予以檢測;試劑盒選擇南京凱基生物科技發展有新公司提供, 酶標儀:深圳雷杜(Rayto)生命科學有限公司 (RT6000酶標儀), 通過標準曲線核算所需濃度值。觀察兩組IL-2、IL-10、IFN-g水平的差異。
1. 2. 2 免疫細胞檢測方法 對于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由流式細胞儀(美國BD.FACSC anto型)進行, 分別檢測CD3+、CD8+、CD3+/CD8+等水平, 抗體均由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在檢測中各項程序均嚴格依據說明書完成。比較兩組CD3+、CD8+、CD3+/CD8+水平的差異。
1. 2. 3 凝血功能檢測方法 凝血功能包括Fg、TT、D-D、PLT等指標, 儀器選擇全自動凝血分析儀(Sysmex CA5100型), 操作中均依據說明書完成。分析兩組Fg、TT、D-D、PLT的差異。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分析組Fg、TT、D-D、PLT分別為(2.67±0.17)g/L、(26.40±1.13)s、(0.87±0.08)mg/L、
(319±32)×109/L, 對照組Fg、TT、D-D、PLT分別為(1.62±
0.13)g/L、(17.59±0.68)s、(0.13±0.01)mg/L、(203±18)×109/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6.87、36.59、50.27、17.31, P<0.05)。
2. 2 兩組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分析組CD3+、CD8+、CD3+/CD8+分別為(63.11±3.25)、(27.59±2.89)、(1.21±0.12)%, 對照組CD3+、CD8+、CD3+/CD8+分別為(67.44±3.35)、(24.77± 3.10)、(1.68±0.16)%,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8、3.64、12.87, P<0.05)。
2. 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分析組IL-2、IL-10、IFN-g分別為(62.62±4.35)、(29.40±2.59)、(122.12±4.79)ng/L, 對照組IL-2、IL-10、IFN-g分別為(57.92±4.15)、(21.06±2.23)、(169.80±5.79)ng/L,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28、13.37、34.75, P<0.05)。
3 討論
結核病是一組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隨病情進展可逐漸侵及諸多臟器, 其中又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突出[6, 7]。排菌者屬于重要傳染源, 但人體在感染結核菌后, 由抵抗力降低、細胞介導變態反應增高等作用機制下可引起臨床發病。
結合分岐桿菌參與了肺結核的發生與進展, 對肺組織形成嚴重損傷, 對肺功能造成影響, 促使人體血液血氧含量、血二氧化碳含量異常, 對凝血功能造成影響[8]。在本次研究中, 肺結核患者凝血功能各項指標明顯不同于健康體檢者, 由此說明當患者機體出現高凝狀態是肺結核發生、進展的重要前提, 此外PLT的升高提示機體呈現功能亢進, 這與分岐桿菌引起的凝血、血栓、細胞粘附、組織病理損傷正相關[9]。T淋巴細胞同樣參與到肺結核的發生與進展中,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分析組CD3+、CD3+/CD8+等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CD8+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其中CD3+多不直接參與到對肺結核的清除, 但可對抗原活化信號予以識別, 利于免疫應答, 同時結核分岐桿菌在感染期間可對CD3+間接消耗, 這可能與病菌數量相關;CD8+則參與到T細胞的分化、增殖, 具有抗體保護作用;CD3+/CD8+水平的升高則意味著機體自身免疫存在異常反應;故該指標在肺結核中意義重大。炎性因子方面分析組IL-2、IL-10等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IFN-g則低于對照組(P<0.05), 其中IL-2屬于B細胞、T細胞的分化, 可促進免疫細胞因子分泌, 提升免疫細胞防御、清除病原菌能力;IL-10則為Th2細胞分泌的抗炎因子;IFN-g則屬于肺結核中控制感染的重要因子, 可促進Th1細胞增殖與抗原表達能力[10]。
綜上所述, 在肺結核患者中, 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及凝血功能等指標水平存在明顯改變, 在治療中可由此對肺結核機制、治療、預后等進行分析研討。
參考文獻
[1] 馬維蘭, 韓芳, 牛敏. 肺結核患者免疫細胞、炎癥因子及凝血功能的變化及意義.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1):85-88.
[2] 唐小山. 中醫內服外貼聯合利福噴丁對肺結核患者呼吸功能相關指標及細胞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四川中醫, 2016(11): 82-85.
[3] 劉義. IFN-γ、IL-17等細胞因子在肺結核診斷和療效評價中作用及機制的研究. 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 2011.
[4] 王心靜, 曹志紅, 楊秉芬, 等. 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反應性因子對活動性肺結核的鑒別診斷意義. 免疫學雜志, 2013(9): 822-825.
[5] 戰云飛, 劉風霞, 楊效光, 等. 結核診斷指標在診斷肺結核中的臨床意義.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21):5369-5371.
[6] 張曉梅, 張興旺, 葉華, 等. 結核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試驗在結核病中的診斷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11): 1568-1570.
[7] 王利嫻, 宋然, 王麗萍, 等. 治療期檢測肺結核患者外周血T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變化的臨床意義探討.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A01):532-533.
[8] 馬花. 噬血細胞綜合征炎癥因子表達水平變化及其意義研究. 鄭州大學, 2016.
[9] 洪旭華, 陳凱. 結核藥聯合利福噴丁對肺結核患者免疫功能、炎癥因子、VEGF及MMP-9的影響.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2):111-114.
[10] 王心靜, 曹志紅, 劉金鑫, 等. 難治性肺結核患者PBMCs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Th1細胞因子反應低下. 中國醫師雜志, 2012, 14(10):1300-1302.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