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
【摘要】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數學學習的領域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并形成探究能力和確定主動探究態度的過程。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活動課 五個方面五個步驟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20-02
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數學學習的領域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并形成探究能力和確定主動探究態度的過程。一般形式為:教師指導學生從感興趣的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學生以個人獨立研究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養成初步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要注意五個方面:
1.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即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追求的是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和諧統一,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探索和發現知識所經歷的過程,它強調讓學生盡可能的像科學家那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猜測、叩問、嘗試、驗證的過程,體驗發現知識、再創知識的自我發展的過程。
2.注重數學與生活想結合
即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要求學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背景材料,運用已有知識,進行觀察、測量、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歸納,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從而去驗證自己的假設并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3.注重一定的情感體驗
即通過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索研究,親身體驗到付出一定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或經受挫折對自己毅力的挑戰和思維直覺、推斷邏輯的檢驗、錘煉。
4.注重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即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在師生、生生之間相互協作、互相啟發中,根據課題的需要自覺承擔一定的任務,扮演自己的角色,在集體探究活動中主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用多重的觀點來分析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5.注重學生的創新思想
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打破了傳統教學那種劃一呆板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能夠大膽創新、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能夠超越課本的框架,不被教材上的數學知識體系要求所禁錮,去汲取教材之外的知識信息。能夠超越教師的思維方式,不被教師的教學要求框架禁錮,實現自己的求真創新目標。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要讓學生寫數學小論文,注重五個步驟:
1.加強課堂滲透,打好理論基礎
為了使學生對寫作小論文有一個宏觀的把握,首先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應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進行探討,啟發學生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歸納、引伸、拓寬。
2.以題綱形式列出部分選題指南,作為學生確定研究方向的參考論題
比如:“例談初中數學幾何題的代數解法”、“二次函數圖象的性質與系數的關系”、“一道習題的引伸與發展”、等等,并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理明白的文章就是好論文。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獨立確定符合自己實際水平的研究專題,進行研究與探索。
3.布置學生收集和整理與自己專題相關的資料
確定了研究專題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多地收集與本專題有關的參考材料。有的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了《初中生數學學習》、《中學生數理化》、《二次函數復習》、《初中數學總復習》、《初中數學難題巧解》等書籍,也有的從因特網上查找到了相關資料。收集資料的過程,也是學生翻課本、閱讀課外資料、跑圖書館、網上搜索查尋的過程,有利于形成濃郁的自覺研究的風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不少以往不愛看數學課外讀物的學生,通過參與這一項活動,也對閱覽室、因特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4.指導學生對已有資料進行學習、研究和再創造應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學生手里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資料,對研究的內容心里也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就可以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寫出有自己觀點的專題研究小論文。可喜的是,學生交上來的小論文在文采、邏輯性等方面,都大大超乎我的意料,有的論文體現了學生一定的發散思維、綜合分析和總結提煉的能力;有的文章雖短短數千字,就題論理,但對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挖得比較深,對我的教學工作也有一定的啟發。
5.進行成果展示,推動交流與研討
成果展示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是對學生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作出的充分肯定。為了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感、自我價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我把這些小論文按專題類型進行了整理,結集出版并在班內發行,人手一份,并推薦一部分淺顯易懂的優秀論文在校報、黑板報上發表。我還鼓勵和指導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以此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做就為學生自主研究、體驗感悟、自我反思營造了較好的學習氛圍,還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數學課上,只要老師一提出問題,學生便會自覺積極地進行獨立思考,開展相互討論,充分體現了他們增強了他們自主研究學習的積極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中,不拘泥于課本、教師等權威的影響,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這對于激發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學生創新精神是極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