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京杰
【摘要】為適應當代衛生人才培養要求,針對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制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就《藥理學及護理應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校基礎教研室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采取一系列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淺談《藥理學及護理應用》在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
【關鍵詞】五年貫通制 藥物學及護理應用體會 護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44-01
藥理學及護理應用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是各醫學院校重要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是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藥學的紐帶。學習藥理學及護理應用目的是要掌握防治疾病的方法,按照疾病變化的內在規律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藥,以較小的風險獲得較好的療效。藥理學及護理應用課程涉及知識面廣,內容繁多、抽象,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生理、病理生理、生物化學等基礎知識,這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好該門課程較為困難。本文就我校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學思考與改革,旨在培養五年貫通制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以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現將我校經驗介紹如下。
一、新時期的五年貫通制護生的特點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新時期的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制衛校護生均是“九零后”,90%以上為女生,平均年齡為(16~18)歲,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自小嬌生慣養,惰性思想較重,主動意識不夠,自控力、自律性不強,遇到問題易緊張激動,情緒波動較大,處理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較好地換位思考,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與高中起點的本專科學生相比綜合能力較弱。
二、教學對策
1.因人與專業不同進行施教
(1)面對當前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制職業衛校教育的現狀,來我校就讀的生源參差不齊,素質差距懸殊,大多數學生起點低,底子薄、根基差。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所以我們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結合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降低教材難度,在授課過程中將內容進行增減,把握重點、難點,以適應各專業的要求。
(2)結合教學大綱,重點突出以實用性為原則。我們在教學中做到“三個”重點講,護理專業教學大綱中要求熟練掌握的內容,臨床上常用藥物和護考常考點。與此同時結合我校學生特點,認真做到“兩個”復習,課前提問回顧復習;課后認真總結復習。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易化理論和實踐教學
(1)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需要理解掌握的基礎內容,要求學生給予重視與理解,在理論教學中鼓勵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如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以及聯想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到結核病一線用藥時,我們用的聯想法,異煙肼選擇性作用于結核分枝桿菌,對其他微生物幾乎無作用,我們用“用情專一”,讓學生一下子記住。通過這樣的教學比單純直接去講結核病的一線用藥會取得意料之中的成效,使得學生思路始終跟著老師,同時這種啟發式、互動式教學也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
(2)同時加強實踐教學。針對一些學生平時反映抽象概念,我們多是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一些動畫、圖像等一些直觀動態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3.明確教學目標,課前復習銜接新課,注重理解我校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中的重難點問題,授課中做到有針對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等綜合能力。在知識銜接和理解上很下工夫。《藥物學及護理應用》學習內容相互交叉,學生較難學,學完之后又很快遺忘。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理解透問題,其實醫學知識都是互相有交又和銜接的。例如在學習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時,學生對于抗慢性心功能藥物的藥理作用難以理解,不會分析什么病理情況導致左心或是右心衰竭,究其原因就是生理當中的循環系統沒有學好,沒有活學活用,不會用已學的知識去分析;這樣,學生在老師講解過程中,弄不清楚怎么樣才能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如何才能消除心衰。即使當時老師講解時記住了藥理作用,也無法應用[1]。那么我們在上課前先對正常循環生理系統做個復習,然后在復習的同時通過提問的方式以及設問讓學生自己解決,通過這樣的手段才能使得學生真正掌握、理解。
4.加強課后講習,注重歸納總結
針對藥理學及護理應用內容繁雜,記憶量大的特點,我們針對配套練習冊,以章為單元,在老師講完本章后,要求學生首先自行復習,獨立完成習題。
5.授課中突出其橋梁學科的特點
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關系十分密切,藥理學及護理應用是一門醫學橋梁學科,傳統的藥理學獨立性較強,只講藥,很少聯系基礎學科知識,更少聯系臨床,學生對疾病一無所知,學習必然枯燥死板,知識難于理解,不能遷移[2]。藥理學及護理應用應突出橋梁學科的特點,加強與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聯系,突出護理應用,使相關學科知識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內容始終有一根潛在的邏輯主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總之,我校基礎教研室就《藥理學及護理應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采取一系列教學手段對理論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通過考試、學生問卷調查、其他教師評課等,都反饋很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原本枯燥、難于理解的課程變得易學好懂。
參考文獻:
[1]李候延麗,劉小蕓,王延慧.以“病例為引導”的藥理學理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6,4(1):70.
[2]劉亞敏,左艇.淺談藥理學教學中的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1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