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
【摘要】全世界對于青少年犯罪問題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和關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突顯出來,其中就有青少年犯罪問題。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進行適當的分析進而提出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建議,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成因分析 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223-02
我國現在已經基本普及了互聯網技術,在迅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眾多因素沖擊著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在我國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問題。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是非常地成熟,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青少年是國家和諧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維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本文詳細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進而提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對策建議,希望以此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就有青少年犯罪,其指的是未滿25周歲已滿十四周歲的青少年做出要受到刑事處罰、觸犯刑法、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以下是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較快,很多青少年的家長工作任務繁重,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相對就會比較忽視,很多父母不關心孩子的身心需求,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教育理念也不是非常地正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但是在部分家庭中家長的榜樣模范作用并沒有做好,不能夠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標準。當然也有部分家長對于孩子過分的關注,在孩子身上傾注過多的心血,但是殊不知這樣其實在無形中增加了子女行為和心理問題產生的誘因,很多孩子的心理負擔就會加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相對都不成熟,在生活過程中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苛刻,處理孩子出現的錯誤行為可能會采用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并且目前我國離婚率逐年增加,家庭溫暖的喪失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誘因。
2.學校因素
我國應試教育現象嚴重,因此很多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不是非常的重視,將大部分的教育精力都放在文化成績上。學校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極為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環境受到污染。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就非常充分地顯示出了這一點。國家和教育部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強調,但是很多中小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夠給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幫助,不能夠及時地挽救可能走向歧途的青少年。
3.社會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社會上泛濫著黃賭毒等違法亂紀現象,暴力、色情光碟、雜志、書刊等對于青少年都產生著重大影響。青少年正是充滿激情充滿抱負的年紀,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受到了走后門、偽造假證件等不良事件的影響,他們奮斗學習的激情也就隨之喪失了。青少年犯罪行為的出現極為有可能是由于他們不平衡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失足青少年在社會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貶低和歧視,在正常情況下也會有人因為青少年的年齡較小等欺辱他。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青少年很有可能會感覺沒有反抗力,身心疲憊,在緊張的思想壓力之下難免會誤入歧途。
4.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和生理成熟的過渡期,在這一時期他們對于他人的意見可能會很難聽進去,一般會出現高估自己、小看別人的看法。青少年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不成熟的心理發育造成的,這一時期他們缺少堅強的意志力,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弱,情緒相對也非常地不穩定。面對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壓力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作出不正確的選擇,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是精神疾病。
二、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對策
1.家庭方面
青少年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非常深遠,每一個家庭的家長都要以身作則,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努力承擔起來。不論工作任務多么繁重,家長都要時刻關注孩子成長的身心需求,對孩子予以一定的尊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家長不能夠采用暴力的方式,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給予適當的期許給自己的子女將孩子明白自己對他的關心的同時也不會給他太大的壓力。即使是離異家庭,父母更應該將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營造出來,盡可能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2.學校方面
學校作為教育場所,在預防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上應該做到有組織、有計劃。中小學內應該加強素質教育,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給學生,保證學校學習環境的健康和諧。除此之外,學校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對青少年處理問題、交友能力進行培養,盡可能地做到一視同仁。學校為了防止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可以在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社會方面
在青少年犯罪預防這一問題上,社會各界人士都應該參與其中,將影響和侵蝕青少年心靈的不良社會文化和社會環境消除掉,為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樹立提供環境。
4.自身方面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和家長應該積極引導青少年學會自我教育,將青少年自我調控、體驗和認識的能力提高,以便從根本上將青少年的組織提高。青少年在交友、生活和學習上還有很多需要發展、完善和充實的地方,只有在自我教育的幫助下,青少年才能夠在自信、自尊的情況下體驗成功,展示自我。因此學校和家長應該將鍛煉青少年的環境提供給他們,讓他們盡可能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人物,在解決問題、正確認識問題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毛立科.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討[J].法制博覽,2017(27).
[2] 閔英梓. 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法制博覽,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