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敏宜?孫靖惠
[摘 要]“一帶一路”要實現互聯互通,語言互通是基礎。沒有語言互通,政策難以溝通,更談不上民心相通,同時也影響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等環節,而這里提到的語言是指沿線國家當地民眾熟悉的主流語言,即非通用語種(除聯合國常用的6種語言外的其他語種)。因此,語言資源尤其是非通用語種資源已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方案也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針對當前非通用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提出創新性的復合型、實用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一帶一路;非通用語種;復合型人才;培養
一、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1.非通用語種專業數量和招生情況不合理,具有滯后性
“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所使用的官方語言及當地通用語共60余種,而截至2017上半年,全國高校小語種專業開設只覆蓋其中44種,并且相當一部分的專業隔一年或數年才招生,每屆只招10多人,而人才培養的周期一般為四年甚至更長,因此人才培養速度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其次,大部分非通用語種人才的需求與兩國間國際關系的密切程度相關,若兩國關系好且有合作項目,相關語言人才需求就會短時間內激增,但高校開設語種專業的滯后性以及人才培養所需時間之長,導致整個外語人才的供應市場落后于其需求,需求方難以找到適合的語言服務人才,耽誤了項目的開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2.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質量下降,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語言人才緊缺不只是數量的問題,還是質量的問題,即人才培養與“一帶一路”建設需求不對接,而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部分高校在缺乏優秀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育資源以及不具備招生的基本條件下,一哄而上地開設非通用語種專業,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下降,不能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的要求。其次,高校不了解目前社會所需的人才類型與要求,還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培養單一型的外語翻譯人才。
二、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策略
1.調整非通用語種學科專業布局結構
語言人才供應的滯后性,高校和社會解決不了,需要國家頂層的通盤設計,在此,建議國家制定“‘一帶一路語言資源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語言資源開發的目標和順序。其次,根據各地區的經濟與地域特色,合理安排非通用語種專業分布點,比如,廣西借助與東盟各國文化相近、地緣相鄰的優勢,增設南亞和東南亞小語種,成為中國-東盟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2.非通用語種人才全日制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模式并行
針對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符的問題,可以通過完善全日制學歷教育的不足來解決,但該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也只能為往后幾年的發展提供語言人才,而不能解決現階段的人才需求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引入非學歷教育模式,作為非通用語種人才學歷教育的有效補充,可以解決“一帶一路”戰略中非通用語種人才需求的時間緊迫性問題。
(1)加強全日制學歷教育。首先,國家應加強高校申請開設新的非通用語種專業的準入門檻審核和學校資質審核,把不具備教學條件的學校排除在外,確保開辦語言專業的高校必須有充足且優秀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保證語言人才培養質量。
其次,著重解決優秀外語教師匱乏與教育模式落后的問題。加大現有外語教師的培訓力度,為教師到語言對象國進修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利于其開拓教學思路,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而全面提升非通用語種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聘請大量沿線國家的優秀外籍教師,有效解決非通用語種師資緊缺的現狀。再者,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一帶一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如,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采用“3+1”、“專業+語言”、“語言+專業”等人才培養模式。在泰語、越南語、老撾語等6個語言專業中實行“語言+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語言類專業中增設經貿、管理、人文類課程模塊,豐富語言類專業課程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外語人才從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稅收學、旅游管理等8個專業中實行“專業+語言”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上三種實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已取得不錯的成效。
(2)引入非學歷教育模式。非學歷教育模式能有效解決當下非通用語種人才急需的問題,因為它的時間比學歷教育更為靈活,有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不同時段;內容上有日常交際、商務外語、法律外語等不同目標,可以針對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人才。非學歷教育指的是各種培訓、進修等,把目前只具備語言能力的單一型人才,按照其興趣和所長進行分類,包括法律、貿易、金融、電商、旅游、文化等合作領域,根據這些領域的培養目標與要求,就某一點專業知識進行短時間強化訓練,直接培養目前急需人才,因此該模式在非通用語種教學過程中同樣行得通。通過上述兩種方法進行非學歷教育,實現訂單式培養,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同時有效解決復合型外語人才匱乏的問題。
“一帶一路”策略是未來若干年國家長期堅持的倡議,不斷探索與創新適宜且有效的復合型、實用化非通用人才培養模式是關鍵,這需要國家、高校與社會三方加強溝通與合作,及時交流最新的人才需求信息與探討新的人才培養方向。從更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國家需要制定亟需有效的語言人才培養、使用和儲備機制,以規避“一帶一路”政策在未來實施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風險和阻力,順利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參考文獻:
[1]《“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市場全景式分析與行業及政策建議(2017)》,中譯語通·譯世界、察哈爾學會和語言大數據聯盟聯合發起,2017-08-29.
[2]楊亦鳴、趙曉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國情手冊》,2016-11.
[3]《 “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短缺 高校培養急需頂層設計》,《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2016-07-07.
[4]李德鵬:《非學歷教育:“一帶一路”戰略中小語種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02-17.
[5]李 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小語種人才培養的困境和出路》,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611844.
[6]彭建玲、彭志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學留學生教育為例》,《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