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規模、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不顯著,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不顯著,董事會中的四委員會的設立與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未領取薪酬的董事比例與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
[關鍵詞]董事會特征 信息披露 相關性 回歸分析
一、導論
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的若干名董事而組成的公司經營和財務決策機關。董事會有義務維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抑制上市公司內部人員的信息披露質量違規行為。
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內外部治理的質量存在密切的聯系,本文通過實證研究,試圖找到公司治理內外部各要素影響公司信息披露的具體途徑,為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二、文獻綜述
劉立國(2003)發現執行董事比例、監事會的規模與財務舞弊的可能性正相關,流通股比例則與之負相關。
王艷(2007)認為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只有獨立董事的比例達到一定的比例時,才會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張曉嵐(2009)認為董事會的年齡結構、控股股東派出的董事比例、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董事的比例等因素與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
Fama E.F.和Jensen(1988)研究發現在公司治理中,董事會可以有效地監督經理層的經營行為進而最小化兩權分離所帶來的代理成本。
Chen c.和Jaggi(1990)考察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情況后發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較高的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較高。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性假設
(1)假設一:獨立董事比例越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越高。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是為了降低董事會的機會主義行為和道德風險,由股東大會直接聘任的機構,旨在平衡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2)假設二:四委員會的設立越齊全,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越高。我國董事會下設四個委員會:戰略投資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它們可以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監督公司的經營情況。
(3)假設三:董事會會議次數越多,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越低。從某種程度上說,獨立董事參加董事會會議可以看做是對公司業績下滑的一個反應。由于公司的經營業績出現下滑的跡象,董事會不得不及時組織董事會會議,幫助企業走出財務困境。所以本文提出假設董事會會議次數越多,信息披露質量越低。
(4)假設四: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同一人將降低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根據委托代理理論,董事長若與總經理為同一人,則對公司的控制將大大增加,將增加利益輸送的可能性,而將很大程度降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深圳證券交易所2014年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代碼以2014年的為標準。在此基礎上,本文根據研究對象的需要,進行了如下篩選:考慮到國家法律對創業板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夠嚴格,因此,剔除創業板公司,只考慮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最后選入樣本的公司450家。
數據主要來源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國泰君安數據庫。本文采用的數據分析軟件是SAS 9.3和EXCEL。
(三)變量定義
本文擬以深圳交易所“信息披露——誠信檔案——信息披露考評的結果”作為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符號用P表示。該考評結果是根據2014年修訂地《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辦法》打分確定的。信息披露考核結果最后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本文將該結果進行量化,分別賦值,不合格即違規為1,合格為2,良好為3,優秀為4。
(1)自變量。本文自變量為U為獨立董事的人數;S為四委的設立個數;I為董事會會議次數;W董事會與總經理的兼任情況,兼任為1,否則為0;Q為未領取薪酬的董事會人數。
(2)控制變量。董事會規模R;監事會規模0;委員會的設立總數G;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一致性為Y,一致為1,不一致為0;公司總資產的對數E;資產負債率Y。
(四)模型建立
通過分析董事會特征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相關理論,根據本文提出的相關假設,依據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本文擬建立以下模型:
用SAS 9.3和excel做實證分析。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相關性分析
本文運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法對“會計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指標與董事會特征中的各個指標進行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首先從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來看,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與四委員會設立總數、未領取薪酬的董事人數存在顯著相關性,與獨立董事比例及董事會會議次數、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情況沒有顯著的相關性。其次,從因變量和控制變量的關系上來看,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人數、監事會總人數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最后,從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來看,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兼任情況在5%的顯著水平上相關,和未領取薪酬的董事比例在1%水平下顯著相關,但是相關系數均小于50%。
(二)回歸分析
(1)從表2可以看出,獨立董事的規模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為正,但是統計上不顯著(t=0.370),這與假設1是不一致的。
(2)從表2可以看出,設立四委的數量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負相關的,并且在統計上是顯著的(t=2.190),這與假設2是相反的。
(3)從表2可以看出,董事會會議次數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為負,但統計上不顯著(t=0.006),這與假設3不一致。
(4)從表2可以看出,董事會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兼任情況對會計披露質量的影響為正,但在統計上不顯著(t=0.520),這與假設4是不一致的。
五、研究結論
(一)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于西方國家有效性更低,而獨立董事的性質也決定了其對于企業經營業績的關注度不會像普通股東那么高。因此,獨立董事實踐中并未發揮其相應的職能,更難以真正地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二)四委設立并不能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四委員會設立,使得董事會內部機構臃腫,彼此之間職能重合,信息交流的障礙增大,從而影響了信息的披露的效率,導致信息披露真實性的降低。
(三)董事會會議次數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顯示,董事會會議次數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正相關的,但是影響力非常微弱。一方面,董事會頻繁召開會議,是因為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謀求更優質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董事會的會議常常發生表明公司發生經營不當事件,急需做出挽救的方案,那么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也就不高。應該結合其他各方面的信息,辯證地分析董事會會議次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四)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并不會降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董事長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對于公司的整體信息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董事會發揮作用,在一個有效的董事會制度框架下,兩職合一帶來操縱導致利益輸送的可能將會下降,有利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