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平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采取的重大舉措。在新課程改革中,十分強調十分強調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本文講述鄉土史教學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關系以及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將鄉土史歷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課程改革;鄉土歷史;愛國主義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采取的重大舉措。在新課程改革中,十分強調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把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2001年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制定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思路。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感中,愛國主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一、鄉土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鄉土歷史”,顧名思義,它是指家鄉或故鄉的歷史,鄉土歷史資源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向導,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豐厚的教學資源和學習題材。鄉土史是學生家鄉的歷史,離學生更直接,更真實。學生會對家鄉歷史有特殊的親切感,家鄉的先民遺跡、歷史掌故、紅色故事都能激發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是“從直接表達愛家庭、愛學習、愛故鄉的感情,逐漸過渡到認識更加深刻的社會關系,從理性上認識祖國的概念”。渭南市 臨渭區地處渭南城市中心,是渭南市轄區之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臨渭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自秦置下邽縣起,逐漸擁有京兆、馮翊兩郡之利,漢唐時期尤為繁盛。近代以來,英杰輩出,文武兼備。歷史上曾出過5位宰相,40余位將軍,16位尚書。秦代程邈,是我國漢字隸書的創造者,唐代大將軍張仁愿,大詩人白居易,北宋名相寇準,都出生或居住在這里,為其贏得“三賢故里”美譽。近現代時期的臨渭,涌現出抗日傳奇英雄王勁哉,建立陜西第一個團組織的革命先烈王尚德,開國上將張宗遜,中國中央警衛團首任政委楊德中,著名政治活動家屈武,先后9次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植棉能手張秋香等著名人物。這些家鄉歷史和家鄉人物的講述,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喚起對家鄉的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
二、鄉土史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每個民族都重視自己的文化傳承,每個地區都有本土文化。習近平多次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落小、落細,就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相反,“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渭南市臨渭有“三賢故里”之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不勝枚舉,石器、骨器等琳瑯滿目。近現代革命遺存有赤水中共地下黨活動舊址,塔山戰斗指揮部舊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王尚德烈士陵園,另外還有石鼓山寺廟遺址、六姑泉、渭南老火車站、渭南鼓樓等古代建筑。這些本土文化遺產,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珍貴素材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鄉土史能激發學生建設祖國的熱情
學生對家鄉的感情,會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很多人長大后會立志建設家鄉,也會有學生外地求學歸來工作,建設家鄉。這種感情可以生化為長大后熱愛祖國、建設祖國。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好鄉土史教育這一有力工具,引導學生把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建設家鄉、貢獻家鄉的愿望和對祖國的熱愛、建設祖國聯系起來。近代以來,無論是響應武昌首義,參與打響反清第二槍,還是推翻滿清、創建民國;無論是發動渭華起義,創建陜北革命根據地,還是堅持八年抗戰、血戰永濟,不讓日寇踏進陜西一步;無論是肅清極左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還是反腐倡廉、立志創新,實現中華崛起,臨渭人民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臨渭區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稱號。通過這些古今知識的介紹,怎能不激起他們建設美好家鄉和美麗祖國的美好愿望。
四、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將鄉土歷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德育的一大特點,也是主要陣地。中學歷史知識具體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它不像文學,沒有藝術的虛構,也不像政治,沒有抽象枯燥的理論說教,因此,運用具體生動的歷史知識進行思想教育,就會比其他學科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中得到思想啟迪。歷史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了教師要確立起自覺的德育意識外,關鍵還要給出學習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幾種方法。
第一,在課前導入中采用當地歷史史料,充分利用鄉土歷史,講述當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跡以及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家鄉的情況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在講述秦始皇“焚書坑儒”這部分知識時,就在課前導入時講述灰堆遺址,在臨渭區沋河東岸河灘低處矗立的一個高土臺上,據傳這里就是秦始皇焚書臺遺址。1958年12月該遺址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2008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都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最好的教材。通過講述,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歷史原來就在身邊,只有使學生真正了解家鄉的歷史,才能產生無比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濃厚感情。
第二,帶領學生參加教學實踐活動。我在征求上級領導同意后,帶領學生先后參觀了赤水中共地下黨活動舊址、塔山戰斗指揮部舊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王尚德烈士陵園等革命舊址,在現場為他們介紹遺址文物,講述革命先烈歷史故事。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參考資料: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M]. 教育部,2001年.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3]劉軍.中學歷史教學探索[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