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鵬
[摘? ?要]舊詞新義是新詞語產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以原有舊詞形為外部表現形式,以與原詞形所示意義具有一定聯系的新意義為語義內容的一類詞語,通常是通過詞義引申、借代等途徑產生的。有關舊詞新義的研究比較少,是當前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要面臨的現狀,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調整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技巧等方式教授舊詞新義,使留學生理解舊詞新義現象,更好地融入漢語目的語環境。
[關鍵詞]舊詞新義;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分類;策略
一、舊詞新義的分類及內涵
舊詞新義是指原本就存在的詞形再次出現的時候卻增添了不同的意義。通過搜索網站發現,針對舊詞新義的研究較少,但是舊詞新義存在研究價值。舊詞新義的新義和舊義之間必然存在聯系,那么這種聯系是通過什么方式建立的呢?
詞義引申,是指舊義是通過本義和引申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來產生新義,這一途徑可以具體分為三類:靜態形似,動態相似,作用相似。新義和舊義建立聯系可以通過本義和引申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來實現,這種聯系可能是形態上的相似,可能動作上的相似,還有可能是作用上的相似,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它們都屬于引申,在這類詞語中引申義和本義所指的對象相似。新義和舊義通過引申聯系起來的占有很大比重。
舊義通過比擬產生新義就是用和甲事物存在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說明或者描寫甲事物。這是舊詞新義的另一重要產生途徑。在搜集到的語料中,通過比擬這種方式產生新義的有:黑,綠色,花瓶等。具體例子:“黑”的舊義指顏色,黑色。新義有抹黑的意思。“綠色”舊義指一種新鮮、有活力的顏色,新義指新鮮無污染或者是快捷方便,如我們經常看到的綠色通道、綠色食物。
舊義借用一個具體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標志,直接作為另一事物的名稱,從而產生新義,這種舊詞新義產生的方式叫作借代。具體例子如人們在網絡中經常會說“大蝦”原義是一種“生物”,新義是指網絡技術高超,經常是對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資深網友的稱呼。新義既顯示出大俠樂于助人的風范,又戲謔的描寫出了網民在上網時弓著背如“大蝦”般伏在案上打字的形象。“眼球”原義是指生理器官眼珠,現在借代為注意力。
這些詞語具有的共同特點都是直接借用一個具體事物或標志特征作為符號成為另一事物的名稱,這種舊詞新義的產生方式叫做借代,相對來說,借代產生的舊詞新義現象比較少。而且,這類舊詞新義大多存在于名詞之間。
一個舊詞新義的產生往往是由幾個因素共同作用,因此上述幾種分類也不是單獨存在的,他們之間也有交叉重疊的部分。
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舊詞新義教學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句子的基本結構單位,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要接觸這種語言的詞匯,沒有詞匯,就無法傳遞信息,也就無從交際。“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掌握詞匯,絕不僅僅是記憶生詞,完成目的語和母語的簡單對譯,更多的是掌握詞語的意義,提高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所以針對舊詞新義的理解和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有意義且不可缺少的,舊詞新義作為詞匯中特殊的一部分,除了具有詞匯的基本特征外還承載著比較多的文化因素,掌握出現頻率較高的舊詞新義能夠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補充一些貼近生活實際,貼近文化氛圍的詞匯,最大程度的滿足留學生學習漢語,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需求,并幫助其更好地融入漢語語言環境中。教師應遵循的原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該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基礎上,把握以下原則。
實用性原則:舊詞新義一定要以解決留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交際障礙為目標,選擇使用面廣,與留學生生活有密切關系的詞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擴大留學生的詞匯量,同時也可以激發留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學的適量性,循序漸進,在選詞上要注意根據學生對語言的接受程度,遵循“i+1”的原則,由淺入深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探索詞匯意義,切忌急躁冒進。
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留學生母語國家文化的不同,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學習相同的詞匯的時候可能產生不同的偏誤,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講授舊詞新義的時候,面對文化沖突,妥善解決。
兼容性原則:在舊詞新義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結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由點及面,由舊詞新義擴展到整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甚至可以擴展到文化教學。本文通過對舊詞新義的了解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探討,從教師的角度,對留學生詞匯學習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希望可以擴大留學生的詞匯量,促進其更好地進行交際。
參考文獻:
[1]曾柱.淺議現代漢語中的舊詞新義現象[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7):66.
[2]邵敬敏. 現代漢語通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46.
[3]朱德熙. 語法問答 [M] . 商務印書館.1999.80.
[4]曾柱.淺議現代漢語中的舊詞新義現象[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7):68.
[5]侯昌碩.? 衍生與借用—新時期舊詞新義現象研究[D].復旦大學,2008:1.
[6]李佳苧, 孫玥, 劉若彤.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4(22):105.
[7]周健,廖暑業. 漢語詞義系統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 2006(3):113.
[8]孫新愛.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應把握的幾個原則[J] .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2(2):17.
[9]黃伯榮,廖序東. 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