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青

“今天,先給大家讀一篇關于勞模的新聞報道,講講他們的故事……”上午9時,江蘇無錫某社區養老院的閱覽室內,社工周晉敏正在用方言給20多位老人讀報。該社區有一支“朗讀者”隊伍,堅持為養老院里的老人讀書讀報,至今已整整5年。
讀完報紙上的熱點新聞,便到了朗讀活動的重頭戲:老人們的點播環節。在前一天的活動中,社工講述了唐氏家族的歷史,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又聯想到大名鼎鼎的榮氏家族,第二天便請小周再給大家讀讀榮氏家族的故事。
“百年來,‘面粉大王’‘棉紗大王’等稱號,一直圍繞著榮氏家族……”周晉敏面前的一沓資料上,圈圈點點做了很多標記,有搜集的歷史資料,有補充的時代背景,還有當時的奇聞逸事。聽到感興趣的地方,幾位老人都興奮地打開了話匣子。
社區的書記說,2012年,養老院為了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想請社區幫忙找人為老人讀報。但當時社工人數少,每周安排一兩次,后來社工人數不斷增加,現在每周五天安排社工輪值,周末安排社區黨員干部、大學生志愿者前來朗讀。每次根據內容安排一小時左右,這成了老人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光。
由于場地限制,朗讀活動一開始在大廳里進行,后來二樓改建了一個閱覽室,并受央視《朗讀者》節目啟發,成立了更加規范化的“朗讀者”隊伍。5年來開展讀書讀報活動510期(次)左右,累計受益老年人5500余人次。
目前,養老院共有200多名老人,社工和志愿者們對服務對象進行摸底調查,了解他們平時喜歡看什么報紙、雜志,讀報時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養生保健、預防詐騙等內容。現在,根據老人們的建議,每天的朗讀內容又增加了5到10分鐘的國內外新聞。當天的新聞,老人們當天就能知道,還在茶余飯后進行討論。
92歲的張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師,自從老伴去世后,她便住進了這所養老院。她平時喜歡讀書看報,但隨著年紀漸老只能借助老花鏡或放大鏡閱讀,十分吃力。“朗讀者”成立后,她成了最早的“粉絲”,每天總是早早地來占位子。“朗讀的內容很符合老年人的興趣,堅持這么多年也很不容易。”張奶奶說,有時女兒來接她也舍不得回去,不想錯過每天的這一個小時。
當地領導稱,“朗讀者”隊伍深受老人們的歡迎,下一步打算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并將這一模式向更多的社區和街道推廣,共同關愛老年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