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紅,李梅,楊靜,李金鸝,劉靜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泌尿外科,山東青島,266071)
護理專業自主性是指護士在執行護理工作時,具備獨立完成護理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有自主決策及獨立判斷的能力、權力[1]。良好的專業自主性能夠改善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以及穩定護理隊伍[2]。離職意愿是指個體在一定時期內變換其工作的可能性[3],它與實際的離職行為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是離職行為的前因變量,對實際的離職行為有很好的預測力[4]。目前,由于我國缺乏專科護士準入制度,專科護士出現培訓與使用脫節的現象,多數專科護士培訓后仍繼續從事常規護理工作,導致專科護士人才流失及教育資源的浪費[5-6]。國內研究護士的專業自主性起步較晚,現有的研究大多數探討自主性缺乏的原因[7-8],關于專業自主性與相關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其離職意愿的現狀的了解,并分析二者的相關性,為護理管理者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保持體系提供依據。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2016年11 月-12月,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山東省3家三級甲等醫院的200名臨床專科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書;②臨床在崗的護士;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④獲得專科護士證書1年以上 (包括全國專科護士與山東省專科護士)。排除標準:①已調離臨床崗位;②調查期間休假或外出進修者。入選200名臨床專科護士中,男18名,女82名。年齡:26~30歲60名,31~40歲 76名,41~45歲 64名。工作年限:5~10年65名,11~20年72名,21~25年63名。 學歷:大專104名,本科及以上96名。職稱:護師79名,主管護師106名,副主任護師及以上15名。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調查表自行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專科護士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學歷和職稱等。
1.2.2 護理工作行為量表 護理工作行為量表由KELLY等[9]于2001年研發。該量表包括倡導患者角色(8個條目)、把握專業角色(10個條目)、獨立決策行為(7個條目)、護理創新行為(5個條目)4個維度35個條目,其中5個條目為檢驗問卷是否有效的不計分條目。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可能”、“不可能”、“可能”到“很可能”分別賦予 1~4 分。總分30~12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士自主性水平越高。本研究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44,各分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82~0.826。
1.2.3 離職意愿量表 中文版由李棟榮等[10]于2000年修訂而成。該量表共6個條目,包括辭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離職意愿Ⅰ)、尋找其他工作的動機(離職意愿Ⅱ)、獲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離職意愿Ⅲ),其中,離職意愿Ⅰ由條目1和條目6構成,離職意愿Ⅱ由條目2和條目3構成,離職意愿Ⅲ由條目4和條目5構成。每個條目包括4個選項,采用1~4級反向計分,回答“經常”計4分,“偶爾”計3分,“甚少”計2分,“從不”計1分,分數越高表示離職意愿越強。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73,內容效度為0.677。鄭世利等[11]研究表明,離職意愿量表適合用于臨床護士,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研究者在征得被調查者所在醫院護理部同意及本人知情同意下,使用統一指導語,通過現場、電子郵件、微信等方式發放問卷,被調查者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224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回收有效率為89.29%。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描述;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
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總分為(73.80±6.16)分,條目均分為(2.46±0.43)分,各維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把握專業角色(2.86±0.52)分、倡導患者角色(2.43±0.41)分、獨立決策行為(2.16±0.40)分、護理創新行為(2.13±0.38)分。
臨床專科護士離職意愿總分為 (15.84±3.47)分,均分為(2.64±0.65)分。
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的相關性分析見表1。由表1可見,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P<0.01)。

表1 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相關性分析 (n=200,r)
自主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構成了人格發展的主要方面,并為人的精神成長提供支持和動力;自主性即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意識與調控能力,是個體自主調節行為使其與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個體應不依賴于他人、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并能依據個人的判斷,積極主動地去做該做的事情,從而獲得自身發展[12]。護理工作專業自主性包括兩方面,一是醫院組織的權利分配(執業者能否取得支配權與自主性);二是護理工作的發展 (護理專業必須具備重要的知識與技巧,形成獨占的管轄權)[13]。專科護士的自主性行為是決定專科護理專業性的重要品質特征,同時也是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有效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總分為(73.80±6.16)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一致[14]。說明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可能與我國的現實情況、醫院管理規定、護士的法律法規、護士在醫護關系中占次要地位以及護士工作壓力大等因素有關。相關研究結果顯示[7,15],阻礙護理專業自主性發展主要為以下3個因素:①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護理管理職能不明確、專科護士的權利和職責不明確;②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對專科護理工作不認識,如一部分醫生不了解專科護士的業務范圍;③一部分專科護士對自己專業的理解陷入誤區。臨床專科護士作為護理領域的中高端人才,很難滿足于一般事務性工作,更熱衷于挑戰性、創造性工作,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一旦不能滿足,可能會另謀高就以期自我實現。本研究對象的護理專業自主性各維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把握專業角色 (2.86±0.52) 分、倡導患者角色(2.43±0.41)分、獨立決策行為(2.16±0.40) 分、護理創新行為(2.13±0.38)分。表明專科護士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具有較好的獨立性和責任感,但在護理專業角色的提升和護理專業創新想法、技術的發展上還有所欠缺。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注重將專科護士使用與其素質能力相匹配,實現良好的組織績效;科學合理地“授權”,鼓勵專科護士發揮其自身的潛能,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使其沉浸于護理工作中。
隨著護理學科的飛速發展,臨床護理實踐科學化、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促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國由于缺乏專科護士準入制度,使得大部分專科護士培訓后仍繼續從事常規護理工作,很大程度上限制臨床專科護士的發展[5],導致其離職率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專科護士離職意愿總分為(15.84±3.47)分,均分為(2.64±0.65)分,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6],表明臨床專科護士離職的可能性較大。目前,國內專科護士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及職業期望值也相應提高[16],但由于臨床普遍存在專科護士角色定位模糊、沒有體現其工作崗位的價值、缺乏配套管理體系等問題,使其心理失衡,職業態度消極,影響其留職意愿。李倫蘭等[17]調查發現,阻礙專科護士工作實施和角色發展的因素主要為工作負荷重以及沒有體現工作崗位價值的待遇。進一步了解影響臨床專科護士離職意愿的相關因素,并制訂相關措施,降低其離職意愿,以利于我國專科護士人才隊伍的穩定、健康發展。建議護理管理者應根據專科護士的不同特征并且結合科室發展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有意識加強專科護士職業情感培養,提升其職業認同水平,盡量避免工作實施和角色發展中存在的阻礙因素,提高專科護士發展護理專業的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P<0.01),即臨床專科護士把握專業角色、獨立決策行為以及護理創新行為越多,其離職意愿就越低。離職意愿對實際的離職行為有很好的預測力,與工作相關因素、環境因素、工作場所、社會支持等因素密切相關[18]。護士專業自主性是決定護士專業性的關鍵特征,護士專業自主性的提高有利于護理的專業地位、社會地位以及職業認同感的提升。臨床專科護士作為科室骨干,工作中多承擔重要臨床任務,體驗到更多的價值感與成就感,使得其對專業自主性要求相對較高。臨床護理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與壓力的工作,“臨床護理專家”的角色定位彰顯了專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對于這一群體,由工作壓力帶來的負性情緒體驗及其對于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應引起護理管理者的關注[18]。 孫一勤等[19]認為,通過授權給護士更多的機會參與制度、組織和程序的決策,可以增進護士在臨床實踐中的決策能力和專業自主性。一項研究表明[20],護理領導對護理專業自主性有著直接的作用。護理管理者可適當授權給專科護士,使她們有更多機會參與護理工作制度的制訂,增進其在臨床工作中的決策能力和專業自主性;通過資源、信息和支持提高專科護士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重視和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她們在護理患者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臨床技能、技巧,以提升其的專業自主性水平和提高適應職業壓力的水平;可以從實際出發,以培養和提高臨床專科護士的專業自主性為切入點,提升其對護理專業角色的認識和提高其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提高臨床專科護士的獨立決策能力及培養其創新能力,從而提高臨床專科護士的自主性,進而降低其離職意愿。
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和離職意愿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臨床專科護士專業自主性與離職意愿呈負相關。護理管理者需從實際出發,以培養和提高臨床專科護士的專業自主性為切入點,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而降低臨床專科護士的離職意愿。
[1]梁萍,王媛,李彩玲,等.某軍隊醫院護士專業自主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2):88-90.
[2]ENNS V,CURRIE S,WANG J.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work setting as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depression and absenteeism in Candian nurses[J].Nurs Outlook,2015,63(3):269-277.
[3]孫言花,葉志弘,華宏妹,等.浙江省腫瘤專科護士培訓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7):2150-2154.
[4]張振路,史瑞芬,鄭志惠,等.廣東省三級醫院專科護士培養及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2):840-842.
[5]甘玉云,李倫蘭,汪亞兵,等.安徽省骨科專科護士工作現狀及工作阻礙因素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65-68.
[6]蔣維連.手術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504-506.
[7]王芳,喬巨峰.護理專業自主性發展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6):417-418.
[8]肖雪軍,謝婉花.護士專業自主性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3 下旬版):782-784.
[9]KELLYK,WALTZ C F,JENKINS L S.The nursing activity scale.Measurementofnursing outcomes,measurement nursing performancein practice [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2001:253-261.
[10]李棟榮,李經遠.矩陣式組織結構下角色沖突、組織承若、離職意愿相聯性研究-以工業技術研究院員工為例[D].臺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2000.
[11]鄭世利,薛穎,楊紅.北京市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彈性、離職意愿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6):2060-2063.
[12]吳秀玲.權力與專業自主性:護理人員專業地位現狀之探討[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2005.
[13]THOMPSONC,CULLUMN,MCCAUGHAND,et al.Nurses,information use,and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the real world potential for evidence based decisions in nursing[J].Evid Based Nurs,2004,7(3):68-72.
[14]陳愛萍,趙芹芹,陳瑜欽.綜合醫院護士專業護理實踐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A):797-800.
[15]何圣紅,夏海鷗,章涇萍,等.血液凈化專科護士工作作用和阻礙因素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4):1072-1075.
[16]吳淼,王英麗,徐梅.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手術室護士離職意愿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0):1154-1157.
[17]李倫蘭,夏海鷗,徐鳳玲,等.安徽省ICU專科護士工作現狀及阻礙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26-1230.
[18]李倫蘭,高小雁.骨科專科護士培訓后工作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3):194-196.
[19]孫一勤,葉志弘.健康護理工作環境構建策略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38-139.
[20]MANOJLOVICH M.Promoting nurse's self-efficacy.a leadership strategy to improve practice [J].JONA,2005,35(5):2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