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招貼設計》,其教學目的之一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創意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將創意概念以視覺形式呈現出來,然而該課程在新媒體環境下遇到了一些新問題。
新媒體、移動技術和電子商務市場發展,新文化觀念的變革等,對傳統教育體系沖擊很大。設計觀念更新加快、學科之間滲透加速,其應用領域也有很大的變化。可是現有課程傳統意識濃厚,因此學校教育企業所需人才滯后于行業需求的變化。課程教學改革更多是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上改良,只停留在初級學科的研究和課程體系改革,鮮有對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舉措。
《招貼設計》課程修讀學生來自學習對象來自不同專業生,其基礎有很大的差異,用相同大綱和教學內容很難滿足不同專業基礎學生的學習。
從課程內容設置來看,授課案例陳舊,與行業需要脫節,講授內容對今后就業工作崗位作用不大。從師資隊伍來看,行業從業經驗嚴重不足,從企業、行業到教學崗位的少之又少,我們走訪廣東省內5家獨立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資,只有二所院校部分教師有過企業一線工作經驗。
《招貼設計》課程成果最終以設計作品形式展示,作品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現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學時比例,理論講授部分的時間偏多,實踐操作時間較少,很難保證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作品構思與創作。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人才、產業、創新有機銜接與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時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加就業、扶持創業、促進經濟升級和轉型、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福斯特(PhilipJ.foster)最早撰文提出“產教融合”概念。我國在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國家政策經過了一個不斷發展的歷程。我國校企協同、產教融合的國家政策從2005年全國職教工作會提出“校企合作”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出現“產教融合”經歷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產教融合是在校企協同合作的基礎上,通過企業、行業生產過程中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對接,“產”是生產勞動、技能提升、素質養成、社會服務等行為,“教”教育教學、教學管理、科技研發、社會服務的過程。其本質是以企業為先導,以系統完整培養行業技術為基礎,訓練行業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打破企業和教育各自獨立的陋習,開展校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是學校和企業雙向交互和整合的過程,由學校單向自發育人模式變為雙向互動模式,具有較高的融合性和穩定性,是協同育人的更高層次。
產教融合視閾下《招貼設計》課程改革,從課程自身特點出發,積極迎接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對知識學習方式和對教學內容的需要,積極協調產和教兩個方面,充分利用創新類課程本身來構建課程新體系,促進產業與教學相融合的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
為了促進產業與教學相互融合和精準對接,我們從產教環境、產教內容、產教方法、產教創新、產教主體、產教機制等六個方面進行改革,改良新時代環境下課程教學改革的滯后現狀;從長遠來看,可以構成“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相匹配的新教學模式。
高等學校課程的產教融合改革,首先是對產教環境的改革,針對《招貼設計》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我們重點放在互聯網教學平臺和課堂教學環境的建設。
1.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和移動端學習
基于《招貼設計》課程的定位和重要性,通過學校立項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將課程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設計案例和設計素材放在互聯網上,讓學生自主學習,以彌補課堂教學時數和講解的不足。針對學生學習狀態我們做過調查問卷,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你會通過什么途徑幫助您進行知識面的擴充?90.38%同學選擇專業學科相關微信訂閱號。因此,開發微信公眾號,打造新媒體互動平臺,開放課程教學新模式,進行移動端學習,既迫切又可行。
2.多媒體和工作室實踐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環境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平臺和保證?!墩匈N設計》課程采取授課學習+實訓組合方式。理論課在多媒體課室進行,課程環境是教師授課、學生以計算機為學習平臺,教師改變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對授課內容進行交流和分享互動,加大學生參與度,師生共同激勵產生出新設計方案的創意火花。實踐課在實驗室和工作室進行,學生通過前期的理論學習、優秀作品賞析,到創意方案以視覺形式展現出來。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加強實踐動手能力,要把方案實施落地,以市場來檢驗作品是否達到品牌形象塑造和銷售的目的。
產教融合作為“產業”與“教育”的結合。合作反映的是在統一架構下,校企齊心協力完成相同的目標和任務,相互融合?!墩匈N設計》課程增加產教內容的融合性、時效性和實踐性,做到系統性、專業性和學科性原則,產教內容可以從行業需求、專業競賽、行業實踐三大要點進行課程改革。
1.行業需求
根據課程的培養定位標和行業對崗位的需要組織教學活動。授課內容除了學科基礎知識和概念的講授外,充分掌握學科前沿知識和捕捉新技術敏銳的觸角,根據行業新技術、新應用,調整教學內容,通過對企業人才需要的調研進行課程設置和更新。
2.專業競賽
將課程內容和項目引入到競賽中來,搭建校外和校內專業。競賽平臺以時報金犢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和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三項賽事為平臺。每學期開展一次專業競賽,結合國家級、省級競賽展開組織和評選工作,校級項目“數碼之星”設計大賽和創意設計大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讓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新思維,創作出優秀作品。很多作品獲各類獎項。
在2016年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169件平面類作品參加比賽,共有49件作品獲獎。其中42件作品獲得廣東賽區獎項。有7件作品在全國競賽中獲獎。
以“創意我挑戰”為主旨的2017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平面類、動畫類共有155件作品參加比賽,有57件作品獲獎。其中有48件作品獲得廣東賽區獎項,有9件作品在全國賽中獲獎。
《招貼設計》授課教師喜獲第八、九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優秀指導教師獎。教學系部榮獲廣東省教育廳頒發的2016年度、2017年度“優秀組織獎”。
3.行業實踐
教育部2012年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第十二條明確提出“推進協同創新”,探索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培養新樣式。《招貼設計》課程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這必然要求學生脫離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跨出校園,邁向社會,到企業中學習。通過搭建企業與學校橋梁,構建項目實戰平臺,讓學生參與一線崗位項目,既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又讓學生了解行業趨勢和需求,更解決《招貼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行業實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是檢驗教學效果和持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
課程依托廣東地區,特別是珠三角豐富的行業資源,分別和廣州市8家科技或創意類企業建立了產教協同育人基地。實習基地均可為同學提供優質的校外實踐學習機會,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完善、穩定,可滿足因材施教的實踐教學要求。產教協同育人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踐內容和真實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實訓平臺,增長了學生見識,增強了學生專業榮譽感,也解決實習實踐類師資不足和師資缺陷問題。
將職務犯罪調查中的技術運用劃分為兩條涇渭分明的路線,并非是將這樣的路線之爭實質化,而是將其中的技術原理予以提煉后,分析國家對職務犯罪調查技術運用的制度安排。從目前來看,國家對于職務犯罪調查的技術安排體現為發展與制約并重。一方面,在技術運用較為薄弱的科學技術方面強化投入與產出,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戰斗力。另一方面,通過制度設計制約人文技術,使其始終保持在穩定可控的范圍內。這樣揚長避短的制度思路或許還將長期存在于職務犯罪調查的技術安排之中。
產教融合課程改革最核心的問題是教法改革,在新媒體背景下《招貼設計》課程改革必須主動適應數字化環境下微課(Microlecture)、在線開放課程(MOOC)、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和創客(Mak-er)的發展方向。從邏輯上說,微課是智慧教學環境的教學資源,慕課是在線教學平臺,翻轉課堂是教學方法,創客是培養目標。
類型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大綱和知識點,教師將對應章節錄制成微課或案例練習操作步驟,放在校內網的在線教學平臺,通過微信訂閱號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完成課前相關內容學習。進行課堂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深入交流,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疑惑,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面和微信公眾號進行課程學習內容補充和討論,通過類型多樣的教學和微視頻及在線學習,提升學生對《招貼設計》課程自主學習能力,對知識鞏固及應用。
創新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創新顯然也是《招貼設計》課程核心競爭力。廣義地說,創新是改變舊事物,創造新事物的方法或手段。
1.創意是原動力
創意是指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思想、見解或表述,一般是個體具有的、原創性的、非重復的想法。對于《招貼設計》課程來說,創意就是對常規的叛逆,是固定思維的奇思妙想,是新與舊的涅槃,是智慧的閃光、靈感的顯現,是炙熱情感與理性思考的產物,是眾多思維的碰撞,是博采眾長、超越自我的升華?!墩匈N設計》課程離開了創意,作品豪無生命力。創意為行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核心競爭力的驅動力。
2.創新與創意的聯系
(1) 創意是創新的思想源泉,創新是創意付諸于實踐的必然形式。換句話說,創意是創新之母。很多創新就是把創意引入其他領域的結果。
(2) 創意如果不能發展到創新的階段,那只能是個人孤芳自賞的智慧花朵,不可能產生真正的社會價值。
(3) 創新與創意都需要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是對人的意義和價值的肯定。
3.創意與創新在《招貼設計》課程實施
對于《招貼設計》課程來說,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創意與創新的能力。因此,該課程中的任何教育教學設計活動,都必須圍繞培養學生創意與創新能力的開展。換句話說,創意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應該貫穿在課程教育教學的主線上。學生的創意和創新能力,既有天賦的條件,更有教育培養的作用。天賦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有了好的苗子,后天的教育培養就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了。后天的教育培養,如果能與專業工作內容、實訓和行業發展結合起來,那就有可能使學生的創意和創新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教師是《招貼設計》課程產教的主體,師資水平和素養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很重要的意義。
1.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協同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不但具備傳統的課堂組織能力,要不斷提升教師學術水平和項目整體設計能力,而且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意思維能力,能駕馭課程的設計和教學資源的開發,適應互聯網+時代,為學生提供更多教育數字化的服務。學校每年都提供相應經費支持專業教師參加企業舉辦的短期專項培訓,讓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和學習企業最新技術和資訊。
2.整合師資隊伍
聘請企業精英和行業骨干任兼職教師,通過對企業導師分類管理,量身定制,將外聘教師分為專家型、骨干型、實踐指導型。專家型外聘導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專業建設,定期開展行業專業講座,指導青年教師頂崗實訓,合作展開科學研究項目申報。骨干型企業教師主要參與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和授課,參與校內實訓基地和實訓室建設。實踐指導型外聘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學生參觀企業、帶學生參加實訓,對一些專業性、技術性的內容授課和實訓指導。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實習環境,為企業培養崗位所需人才,也彌補了學校專任教師師資結構單一、實踐能力不足問題,實現校企人員優勢互補,人才資源共享。
《招貼設計》課程改革和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離不開完善的評價機制。建設公平、公正的在線評價體系是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學生評價督促老師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通過網站平臺記錄學生學習參與度、視頻觀看時間、交流互動、在線作業完成情況,基于數據統計分析進行需求精準學習分析并不斷改進課程教學資源的供給。
產教融合是深化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發揮企業的作用,可以促進人才供給和產業需要全方位的融合,從而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提高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程度,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發展格局。在產教融合視閾下,從產教六個方面著手發力,切合《招貼設計》課程目標和特征,運用現代教學理念,最大限度整合各種有用資源,解決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產生疊加效應,更好地滿足產教融合對行業人才的需求,實現課程精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