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昕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英國廣播公司(BBC)作為20世紀20年代就誕生的世界上第一家公共廣播公司,因其高質量的節目制作和公信力贏得了大批受眾的認可,直到今天它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并被認為是世界范圍內同時具有權威和實力的國際一流媒體。作為國際一流媒體,BBC擁有主導新聞傳播、引導國際輿論、影響主流受眾、管理方式現代化、得到國際社會公認和綜合實力強大六個特征。并且在傳播能力、運營能力、內部運營能力和新媒體發展能力等關鍵發展指標方面都有不俗表現和獨到經驗。因此,關注BBC年度報告中體現出的媒體發展方向和策略,可以為我國媒體逐步走向世界舞臺,在面臨更加復雜的傳媒競爭環境和全球化的過程中提供范本和靈感來源。
在2014年英國觀眾接受的關于電視節目質量和喜愛度的調查中,有76%的受訪者表示BBC可以為他們提供讓他們滿意的節目。在內容為王的媒介競爭環境下,不管是私營制還是公營制,對于優質內容的執著追求才能在收視率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有73.3%的受眾表示他們認為BBC提供的內容是“新鮮時新”的,這個數據相較于2012年的70.6%是增長的。盡管BBC在收視率方面連續三年面臨著多方競爭的挑戰,但是在內容方面的創新意識和嘗試卻從未停止過。
BBC在節目內容制作方面奉行以高質量和有特色取勝。對高質量的追求體現在BBC對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可信度的高度重視中,“說實話”是BBC提供媒介信息服務時不變的前提。人們希望BBC可以設置最高標準的公平、獨立以及公正性和準確性。在2014年進行的關于英國受眾對眾多新聞類節目的評價的調查中,有53%的受眾選擇BBC作為他們獲取新聞的主要來源,而BBC的主要競爭對手Sky News只獲得了8%的支持率。由此可見,BBC在節目質量方面長久以來的努力是得到受眾認可的。
BBC的特色可以從設置的不同頻道看出其打造全球媒體、擴大針對不同受眾影響力的決心。多樣化的頻道用于針對不同層次、年齡段的觀眾,可謂是世界其他電視媒體學習頻道劃分的楷模。比如BBC擁有著75%平均收視率的綜合BBC電視1臺,擁有關注流行、飲食和國際事務的BBC電視2臺以及受到大批年輕人歡迎的BBC電視3臺。BBC同時還有關注文化和藝術傳播的BBC精英4臺和專門為孩子設立的BBC兒童頻道。
BBC提出“我們(英國BBC觀眾)都在為BBC提供資金,因此我們(BBC員工)應該最大限度地用好這筆錢”。作為獨立法人的BBC,在政治和經濟上都獨立于政府,其資金來源是國內的收視執照費。那么所有接收BBC頻道的家庭就都是BBC運營資金的提供者,因此BBC提出要對受眾負責,讓這筆錢發揮最大的作用。除了一直以來提倡的對受眾負責理念,目前BBC面臨的英國乃至全球傳媒行業的競爭大局也給BBC提出了更大的挑戰:2010年英國政府宣布將凍結BBC六年的執照費,這將使BBC每年減少大約三億四千萬英鎊的收入。面對英國政府的決策,BBC不得不做出七年成本控制計劃,根據2014年財政收支報告數據顯示,BBC計劃到2017年底完成七億英鎊的成本削減的總目標,2014年全年已經完成了四億八千四百萬英鎊的削減總額。但為了避免大量裁員和成本限制會造成節目質量下降,BBC在推出成本控制計劃的同時也執行了DQF(Delivering Quality First)計劃。DQF計劃重在推行有效率的財政控制策略,包括削減不必要的服務,對總公司各類機構進行整合調整和從BBC商業子公司處節省開支。例如,BBC在2014年將之前將位于蘭達夫的威爾士新聞傳播總部遷到了卡迪夫的市中心。之所以淘汰老總部是因為蘭達夫中心的過時設備不僅開銷巨大而且可靠性很低。
除了在機構設置上面做到節省開支,BBC還減少了人力資源方面的開銷。從2011年開始削減高級經理和管理者們的薪資,并一直持續到2015年底。在此期間BBC雇傭的高級管理人員工作席位會有15%的削減,與之相伴的是高管們13%的薪資下調。目前這項舉措已經在BBC總體開源節流計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BBC仍強調削減效果雖然明顯,仍有兩個既定目標沒有完成,即年薪超過15萬英鎊的高級管理職位完成20%的削減以及高級管理者人數只占到總雇員的1%。2011年BBC宣布裁員2000名,將裁員節省下來的資金全部用于節目制作,僅新聞頻道的裁員就有五六百人,裁員后的新聞頻道將重點關注突發新聞,減少對于文化、藝術、科技內容的報道。BBC在節省開支方面做出的努力也受到了受眾的認可,56%的英國受眾表示他們相信BBC可以做到公開透明,物盡其用。隨著受眾信任度的上升,帶來的就是BBC穩定的收視率和在更長遠范圍內發展的原動力。
根據2014年年度報告顯示,在英國有超過97%的成年人每周都觀看BBC的節目。而對于BBC這個主要依靠觀眾收視執照費進行日常運營的媒體來說,為所有觀眾提供服務一直以來就是他們的中心任務和奮斗方向。然而英國以及國際環境都在飛速變化,BBC針對的受眾是一個政治以及文化觀點日益變化的人群,不同播放平臺及不同接收形式也為BBC提供的內容來帶了難題。對于那些很少看電視,幾乎不聽廣播的年輕觀眾來說,BBC需要的不僅僅是高質量的節目,還有創新和突破。
為了保持BBC節目的高訂閱率,BBC在節目內容制作方面提出的理念是在節目中代表并服務最大范圍內的觀眾,制作能夠代表觀眾心聲的節目。在針對BBC內容的調查中,有64%的觀眾表示BBC播放的節目讓他們覺得“就是為他們這樣的人量身訂制的”。BBC提出自身的定位是在新聞、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內容和制作方面代表英國和英國觀眾,這就說明BBC追求的是最大范圍內被英國受眾接受并歡迎的節目規格,這種規格雖然看上去是普適的,但卻是一種高要求的普適,畢竟它同時也代表了在國際范圍上講英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內容的品位和追求。在服務觀眾方面,BBC提出了要多關注變化中的受眾構成,除了對于主流群體的關注,對于弱勢群體、國際觀眾也要給予相應的服務。在2012年BBC就設定了截止到2017年增加節目多樣性的目標,其中針對殘疾人群體的節目數量要從之前的1.2%增加到5%,針對亞裔和少數族裔的節目則要從10.4%增加到15%。
在面臨當下年輕一代不同的信息獲取習慣時,BBC提出眼下是轉向線上傳播的良好機遇。目前為止,線上內容的建設和推廣已經取得了不錯進展,有超過50%的英國成年人表示會瀏覽BBC網站上的內容。但是BBC也強調自身為全體受眾服務的理念導致了目前最大的挑戰,那就是不是百分之百的受眾擁有支持新傳播手段的設備,因此仍有很多英國家庭選擇的是最傳統的傳播方式,無論是寬帶還是高清電視的普及率都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對于兩種不同的受眾選擇,BBC沒有放棄任何一種,而是盡最大可能做到權衡。
新媒體技術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于廣電技術的數字化。針對這一方面的建設,BBC一直履行其英國最大公共媒體機構的服務大眾理念,在推動英國光電技術數字化方面不遺余力。并且借此掌握了光電技術發展的先機,奠定了BBC光電技術的領先地位。再比如BBC制訂了相關計劃,截止到2017年4月,每年提供一億五千萬英鎊用于部分地區的寬帶鋪設。從這項舉措就不難看出,BBC所踐行的公共服務理念是全方位的,不僅關注有關自身節目內容的把關,而且關注到了有關電視傳媒的基礎設施建設。
BBC經歷近百年發展,走過變化莫測的各個歷史時期,如今也迎來了和中國媒體一樣的全新挑戰和機遇。盡管基于公共服務理念的BBC運營方針和媒體理想因國情和環境不同并不能全部照搬到中國媒體走向國際的道路中來。但是其一直以來對內容的不懈追求,對不利環境的有效應對和面臨新媒體沖擊的積極轉變都是值得我國媒體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