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雨
(重慶市巴南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0055)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思路與內容創新要求更高,基層廣電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與技能培養更受重視。廣播電視節目創優是廣播電視臺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綜合廣播電視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創優創新的發展困境,分析加強對基層廣電工作者的培養,把握廣電節目制作的正確方向,使基層廣電工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與精品意識,提升廣電從業人員的新聞敏感性,熟練掌握新聞創作技能,對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創優、創造出精品節目具有重要意義。
創優是廣播電視精品節目的基礎,廣受各級主流媒體的重視。但激烈的媒體競爭環境并未對廣播電視節目創優做出貢獻,當前廣播電視節目的對比與競爭普遍是重效率輕質量,不僅受媒體競爭大環境及新媒體沖擊的影響,而且基層廣電工作者的能力與素質對廣播電視節目創優也造成一定束縛。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數字信息技術等科學技術在廣電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而新媒體的互動傳播特性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對受眾更具吸引力,使過去由傳統媒體主導的廣告市場遭到新媒體的瓜分,新媒體占據的廣告市場份額不斷增大,導致傳統媒體逐漸忽視節目創優而對創收越來越關注。特別是基層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視節目創收一直主導節目的創作。基層臺相較于實力雄厚的中央臺與省市臺不具優勢,為了達到節目創收的目的,不關注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與創新,逐漸由品質節目的創作向創收見效快且制作周期短的節目轉變。部分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策略不斷迎合廣告市場,為廣播電視臺的創收,拿掉創收效益小的節目,過度追求節目的經濟效益,不符合廣播電視節目評優的相關要求與規定,造成市場上高質量廣播電視節目不斷減少,突出廣播電視節目創作中的精品與質量意識匱乏。
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廣播電視業的信息化發展,給新媒體帶來發展機遇,而對廣電從業者、特別是基層廣電工作者的能力與素質的要求更高。當前基層廣電工作者的學習培訓不受重視,從業人員考核指標體系以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數量與收視率為主,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導致廣電從業人員逐漸忽視了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對節目創作缺乏精品意識,過度關注收視率與節目創收,節目創優成果的研究匱乏,造成廣播電視節目的畸形發展,以及節目的社會效益降低,容易產生廣播電視臺公信力與權威性下降等嚴重后果。
基層廣電工作者的能力與素質對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成果具有很大影響,而廣播電視節目的創優以及精品節目的創作,要求基層廣播電工作者具備一定的精品意識,包括個性思維、本土化思維與創造性思維,重視廣播電視節目創作的質量,對節目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加強對廣電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基層廣電工作者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創新節目創作思路,創辦出更具吸引力的精品節目,深入研究節目創優成果,確保廣播電視節目能夠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層廣播電視臺與中央臺和省市臺在發展條件與實力等方面的較大差距,促使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節目缺乏創新,普遍是模仿或轉播中央臺與省市臺的電視節目,節目創收與創優效果偏低,對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造成限制。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環境以及人們對高質量電視節目的追求,要求基層廣播電視臺重視對基層廣電工作者的培訓,讓基層廣電工作者在熟練掌握廣電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備個性化思維,找準受眾對不同類型廣播電視節目的關注點,在廣播電視節目創作中突出節目的興奮點與閃光點,準確把握基層廣播電視臺節目創作的個性特征,增強基層電視臺的節目創優。
從新聞類節目來看,中央臺與省市臺的新聞節目偏重于大型題材的報道,普遍是從宏觀角度報道新聞,細化的新聞信息往往是用一句或幾句話概括,主導社會輿論向正確方向引導?;鶎訌V播電視臺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轉播中央臺部分節目的同時,應當創作個性化的新聞節目,從新聞題材選擇與報道等各方面追求與中央臺和省市臺的反差,在堅持社會輿論正確引導的基礎上,深入基層報道新聞。重視基層廣播電視臺與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有機結合,關注我們身邊的熱點話題與鮮活的新聞事件,從微觀角度報道新聞,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基層廣播電視節目準確了解與自身切實相關的事件或信息。
基層廣電工作者具備個性思維,促使廣電工作者在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作中更加追求質量高、吸引力大且內容鮮活的精品節目。依托基層廣播電視臺的微信公眾號、APP等新媒體平臺的開發,吸納廣大人民群眾對電視節目提出的積極性、建設性意見,把握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核心要點,創造出反映問題與互動評價等不同類型的基層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注重地方特色語言在新聞基層報道中的融入,打造基層廣播電視臺的個性化特色節目,正向引導社會輿論,促進基層廣播電視節目效益性的提升。
與大臺的實力差距,需要基層廣播電視臺從本土化、特色化等方面考慮電視節目的創新,考慮讓基層廣播電視節目融合本土化語言與地方民俗文化,以實現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創優?;鶎訌V播電視臺在節目創作方面的本土化發展,要求基層廣電工作者具備本土化思維,從內容與形式等方面考慮在廣播電視節目打造中體現當地的民風與文化等本土特色,優化創新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利用本土文化的趣味性與接近性增強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吸引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電視節目,推動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人情化。
從受眾群來看,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主要觀眾是當地的人民群眾。特別是計算機與互聯網廣泛普及的“今天”,青少年的目光被新媒體等網絡平臺及中央臺與各大省級衛視所吸引,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群以當地中老年人群為主,而為了增強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對青少年群體的吸引力,需要基層廣電工作者學習大臺的優點,融合本土特色,讓基層廣播電視節目更加貼近當地的民生與生活,重塑基層廣播電視臺的本土化形象,創造基層廣播電視臺的本土化精品節目,融入本土化故事與技術,擴大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
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在學習大臺的電視節目創作的同時,需要對本土電視節目打造做出突破,達到創造基層廣播電視臺精品節目的目的。要求基層廣電工作者具備創造性與創新性思維,重視新設備與新技術在電視節目創作中的運用,創新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思路,挖掘體驗式或調查性等節目新樣式,對基層廣播電視節目進行準確定位,創新節目內容與互動形式,優化節目采編技術,從現實生活中提煉節目素材,讓基層廣播電視節目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正確把握輿論導向。革新廣電從業人員的考核指標體系,通過基層廣播電視臺政策與制度的創新,大力扶持基層廣播電視臺的精品節目,倡導基層廣電工作者樹立創造性思維與質量觀念,嚴格把關電視節目質量,降低快餐式生產理念對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造的不利影響,重視廣播電視節目的創優,推動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精品化發展。
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環境下,需要基層廣電工作者具備個性化思維、本土化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等精品意識,創新基層廣播電視節目的打造,樹立打造廣電節目的質量精品觀念,研究本土特色文化與節目的融合,創造出個性化、本土化的創新型節目,提升基層廣播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