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琳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基礎下的網絡廣播是傳播同媒體二者進行融合以及發展之后的產品,是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網絡發展的主要表現方式,它將網絡作為一種傳播的方式,還使用了文字以及圖片還有音頻文件等多類進行信息傳輸的方法。
因特網是早已經被人們所公開認可的第四種媒體,它已經深刻地融入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且還在持續不斷地將它的信息傳播途徑進行展現和擴大。它不僅包含了傳播方面的特點,而且還具備對于媒體進行傳播的能力。針對以前的廣播來說,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對它的各項功能都起到了延伸的作用。目前,從我國大部分的電臺在新媒體形式下都開通了網絡廣播就能看出它的獨特魅力。而對于經過因特網完成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傳輸,我國已經完全具備在這方面的條件。
因為新媒體的出現以及發展,對于以前的廣播媒體形式的壟斷地位有直接沖擊,體現在信息的收集以及發布等方面。目前的社會正處于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民眾都是這些信息的接收人員,與此同時,所有的人員也都能夠成為信息的收集人員以及信息的公布人員。以前的廣播媒體將內容當作核心,而新媒體則不單局限于對信息內容的收集,它最大的沖擊來自于對以前的廣播內容的發布路徑進行沖擊,新媒體更多地向人們展現的是將傳播作為核心內容。在互聯網以及移動網絡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當中,廣播媒體在內容方面的生產盡管十分重要,可是它相較于信息的實時程度以及它的有效性還有便捷性和飛速進行傳播來說,這些才是最大限度地對信息產生績效以及對保證其長時間旺盛的生命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以前的廣播節目內容在制作時普遍使用專業的生產方式,就是節目讓電視臺等專業的團隊進行后期制作,使用“進行內容制作的團隊精良,群眾被迫接受”的模式。以前的廣播節目內容的生產以及制作要有極為復雜的裝置或者是體系提供支撐,其中包括:話筒、錄音機、進行電子編輯的體系、進行電子新聞收集的裝置、進行廣播錄音的辦公室等。而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廣播節目在進行制作期間,只需要一個話筒以及一臺電腦,有的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夠完成廣播節目的制作。還有就是,在新媒體技術的促進作用之下,人們早已經不單是對信息資源進行觀看的人員,已經慢慢轉變成了信息傳播人員以及制作人員。
同以前的廣播節目作比較,現在使用新媒體網絡進行廣播的方式,將專業人員進行生產以及制作節目內容的方式全盤打破,實現了專業生產出來的內容同用戶自己生產出來的內容聯系在一起的廣播方式。
以前的廣播節目使用頻段進行播放,以下以調頻廣播為例進行論述:調頻廣播可以包容210個頻道。它能夠進行的有效的傳播方式是直線以及視距離展開傳播,由于調頻廣播的波長太短,地波會快速衰退,天波在穿透過電離層之后就不可以再一次返回地面。
以前的廣播節目只可以在規定好的頻率以及發射功率之內開展傳播,因此,它的覆蓋率必定會受到限制,還有就是,收聽人員只可以進行單一的連續收聽,而且還不具有將之前的信息重新播放的功能,更是增加了收聽人員在接收期間的被動性。
可是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就不同了,它完美地將以前的廣播節目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彌補。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市場是面向全世界的,因此,所有的網絡用戶全部是它的潛在用戶。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讓接收人員出現了兩個極為明顯的改變,其就是:接收人員從線性的接收轉換成了兩方面互動進行收聽的形式。能夠自行選取收聽的時間段以及收聽的節目內容,還能夠更進一步地展開存儲以及翻閱還有查找。同以前的廣播節目作比較的話,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不會受到來自播放時間以及播放順序這兩個方面的制約,能夠重復的對同一個節目進行點播,可以進行選取的節目范圍十分廣泛。
新媒體形式下的網絡廣播對于以前的廣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而以前的廣播若是要在當今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得到很好的發展,就必須同新媒體相結合,找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使自己不至于因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變遷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