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清
(雙鴨山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新形勢下,隨著電視媒體行業的變革和發展,社會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電視民生新聞一定要把握重點、要點,明確其核心競爭力,不能為了追求形式化,或者是所謂的“時尚”,而丟失了其內在靈魂。讓民生新聞回歸新聞本質,回歸民生根本,讓節目的內容更加深入基層,對報道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重新的定位,甚至是引入新模式。新時期,面對多元化的媒體平臺和復雜的新聞市場環境,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是快速的,但更期望是高效的,能夠代表中國社會的進步,代表政治的進步,惠及更多民眾,真正反映“民聲”。根據最新媒體行業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的會議指示,新時期民生新聞節目要想擺脫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困境,還需要積極守住“堅持”,將做好民生新聞工作作為重點,反映平民視角和人民態度,體現人文關懷。唯此才能進一步解讀社會問題,讓更多人享受國家發展的“幸?!?。也是電視民生新聞創新和發展的最根本目標。
民生新聞的發展,無論是節目素材還是目標群體,依靠的都是社會百姓。民生新聞的重點就在于實現真正的平民化,否則會南轅北轍,甚至是不倫不類。因此,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要想提升自身在同行業的競爭力,在內容和視角上,電視民生新聞必須要做強“平民化”這個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節目制作理念,能真正反映百姓在生活中所遇、所想和所感及所做,切實反映社會群眾的訴求和心聲,甚至是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為一線的民生新聞工作者就要積極與百姓生活零距離接觸,提升對社會民生新聞素材的敏感度,能從點滴小事中發現新聞熱點,切實解決群眾的問題。所以民生新聞切忌嘩眾取寵,而是要腳踏實地,做到與社會百姓密不可分,越是實在的新聞,在社會上多引起的反響越好。因此新時期,面對空前的發展壓力,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工作心態,樹立科學的節目制作理念,不是為了獲得好的新聞,而是用一種服務的意識來幫助受訪對象解決問題。特別是地方電視臺,在民生節目的制作和采訪環節都要更貼近群眾基礎,對當地人民的生活要更加了解一些。給予社會基層百姓和不同的社會群體更多的關注,因此要放棄傳統的新聞觀念,不一定非要大新聞才是好新聞,這個定義可以有很多。提高自身的社會服務意識,將群眾的問題當作是這篇新聞報道要解決的問題,才能切實把握好電視民生新聞的改革和創新方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就會更有動力得多。
民生新聞的發展要貼近“土地”,不代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來拿來報道。必須是有思想,有傳播價值,有代表性的內容才可以。因此擺脫當前困境的第二步,要注意把握社會生活的命脈,能更多地反映社會熱點問題。不是盲目追風,而是真正普遍表現出來的情況。要讓民生新聞也能有深度和高度,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能夠引起更廣泛社會群體的關注,再者民生新聞更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態度和創新的思維模式來編輯民生新聞。
21世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從過去的發展視角上看,傳統民生可能更加關注人民的“穿衣吃飯”等問題,事項相對簡單?,F在,百姓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無論是消費觀念和文化層次都較過去有了很大改變,精神上的滿足和提升也是民生關注的重點。因此對民生新聞的整理報道不能受傳統觀念的局限,而是要積極擴大報道面,尋求全新的節目視角,堅持正確的思想和理論指導,傳播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優秀思想和作風,關注與時俱進的新需求。
電視民生新聞不僅僅是社會信息的傳遞窗口,同時新聞報道對整個社會的輿論有很大的導向作用,所以每位新聞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能夠理性地進行新聞報道,不要摻雜過多的私人情感,特別是一些不當的言論和情緒。嚴格遵守自身的崗位職業的價值導向,這要求報道人員能夠多方面、全方位地看待問題,同時對于新聞事件的本身也具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以及理性的判斷,深入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內容,能夠切實抓住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應對能力。例如“針對房價上漲”這一社會性問題,不僅要向社會觀眾客觀的闡述和說明這一現狀,更要在我國的經濟、政治發展背景以及發展趨勢上,講明為什么房價會上漲,為此國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等,讓社會群眾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國房價的變化,了解未來行業的變化趨勢,以防引起恐慌或社會上的不當言論。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來說,節目制作的關鍵節點就是新聞的策劃,好新聞是策劃出來的,這句話直接點名了策劃對新聞編輯的重要性。電視民生新聞是地方電臺的支柱產業,決定了電臺發展的好壞及社會地位等。在傳統的行業發展過程中,很多電視臺依靠民生新聞來贏取收視率,效果也還可以。但是從觀眾的層面上看就非常局限,更多人是去看一些新聞熱點,而未從其中獲得美的感受。又或者很多人在換到這個電視臺時,會因為新聞沒有吸引力而換臺。因此面對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以及多元化媒體平臺的競爭壓力,電視民生新聞要想提高競爭力,就必須要擺脫現在的困境,用具有創新性的策劃方式來指導。
融入新的節目制作理念和方式,創新節目的制作思維,如設計一些專題新聞活動,遵循一個主題,來尋找新聞線索,如“媽媽的微笑”,來尋找社會中最美的媽媽們,通過獲得一些他們的感人事跡來傳達社會的新思想和新認知,讓孩子們通過了解最美媽媽的艱苦來激發孝心,以此弘揚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優秀社會精神和風貌;再如按照時間點來選擇恰當的節目主題,比如“備戰高考”的主題推廣和節目策劃讓更多的人關注學生的高考,為學生的高考創造更多的社會有利條件,鼓勵社會群眾能夠服務于他們的高考,關心每一位高考生。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除此之外,對于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來說,也要積極結合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聞主題,提升新形勢下人們對社會的時代感和認同感以及責任感,增加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
總而言之,面對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以及社會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電視民生新聞在新媒體的競爭中要以內容和內涵取勝,在牢牢抓住群眾基礎的同時,更要通過創新性的節目形式、節目內容和有意味的主題活動,擴大觀看的群體,有效吸引社會不同群體百姓的社會關注,以此鼓勵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民生,了解民生,更支持民生,成為民生發展的受益者和推動者。這才是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