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麗娜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在新媒體這一概念被提及后的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且正在深刻改變著大眾對于信息的消化和接收以及媒體工作者的未來就業前景,同時當前的信息傳播環境也在不斷流變中。我國著名學者劉建明先生認為: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生發現的、對公眾有知悉意義的事實的報道。新聞報道或傳播的最終環節指向是公眾。眾所周知,在新聞工作中要貫徹“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從事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并牢固占領輿論陣地的法寶。做到“三貼近”,就能使新聞從實際出發,使我們的編輯記者以及主持人扎根現實生活。在這種形勢下,就呼吁著電視民生新聞的到來。
民生新聞的興起與我國近年來大規模的城市化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城市化是經濟迅猛發展是我國邁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社會經濟形態轉型與結構變遷的過程中,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不可避免地會對此有所反映,民生新聞正是這一反映在傳媒業務層面的體現。電視民生新聞,從2002年元旦江蘇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的開播,到兩年后在全國各地形成的燎原之勢,這種帶有新聞改革性質的電視欄目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央關于新聞改革的新思路,國家的社會發展政策,電視界的競爭以及群眾對知情權與話語權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電視民生新聞誕生伊始,因其本土化的新聞內容和人本化的播報風格便帶給受眾全新的印象。內容上主要以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為報道重點;形式上則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和手段,十分注重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交互性,以此拉近新聞媒介與社會大眾的距離。
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政治素養是保證新聞節目質量的前提。因為電視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起到了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而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除了扮演主體的角色之外,還扮演著更為重要的“把關人”角色,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傳播者和代言人。因此,要求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修養,來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這就充分體現了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在當下內容為王的時代,民生新聞中所充斥的大量低俗內容、低級趣味的新聞嚴重扭曲了人們的審美觀,電視新聞的健康發展首先對新聞傳播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由于新聞制造主體、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接受者參與了一檔新聞節目成功播出的整個環節,因而較高的政治素質對于一個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來說是基礎且至關重要的職業素養。
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和靈魂,主持人專業素質的高低和專業知識水平的好壞是衡量其能否成為一名合格主持人的前提條件,是電視新聞主持人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之一。一檔電視新聞節目的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除了新聞事件本身要具有較高新聞價值以外,電視新聞主持人更要有極高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及時掌握國家最新政策和動態,具有強烈的新聞敏感、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及主持人的專業理論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廣泛應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能夠準確判斷新聞價值的大小。尤其是電視民生新聞,由于民生新聞涉及的內容繁雜,包括民生熱點、時事政策等很多方面,需要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深入了解所要報道事實的全過程和全部細節,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廣博的學識和深厚的文化知識儲備是優秀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必備素養之一,尤其是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一個主持人的文化知識是否豐富是通過其行為舉止和語言表達能夠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的,它是主持人綜合素質的外在和直接體現。由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在日常主持工作中所接觸的領域比較廣,因而需要涉獵甚至精通很多方面的知識,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新聞播報工作,同時對于新聞播報過程中偶遇的突發事件也能做出及時有效處理。由此可見,主持人文化素養的高低對于一檔民生新聞節目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對于提升節目的深度和收視率以及確立主持人的個性化風格也有重要作用。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關注時事,培養新聞敏感,認真研讀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貼近群眾,遵循新聞報道的三貼近原則,從群眾角度出發并遵循黨性原則去看待新聞價值的大小,并以解決問題作為新聞工作的目標,傳播百姓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探尋新聞背后的真相。
要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養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加強自身的新聞理論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兼備記者的素養,牢記新聞選題的標準,掌握新聞的發現與選擇標準,對實時信息進行過濾與嚴格把關,對電視新聞節目節奏掌控精準,用新聞工作者的思維去探尋新聞真相。第二,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一個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成功的關鍵因素。面對民生新聞中的突發事件,主持人尤其是記者型主持人要能夠具備一種應對突發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能力,要深入新聞事件現場,努力克服各種心理壓力,臨危不懼,以應對突發事件中可能出現的邏輯混亂、緊張、語言表述不清晰等問題,因而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一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的技能。第三,深厚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優秀的電視新聞主持人的基本功。作為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所講語言必須發音準確,表達的節奏感要和新聞畫面保持高度一致,既不能過于松散也不能過于緊湊。如《都市報道》的主持人語言流暢且語音清晰,給觀眾能夠帶來一種審美愉悅。
民生新聞主持人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外,主持人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知識結構也至關重要。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在知識結構上至少應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基礎知識。主要指的是文、史、哲等基本知識。二是百科知識。主要是指包羅萬象的不僅限于一兩個領域內的知識。三是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作為新聞傳播者所應具備的新聞傳播學領域的理論知識,另一部分則是報道或主持領域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要其傳播內容進行整合,因而深厚的知識和文化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電視頻道和節目專業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對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其《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曾指出,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讓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更是呼喚國際化優質主持人的到來。因此,職業素養不僅是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所具備整體素養的表現,而且對該類節目的發展作用重大。所以,民生新聞主持人要多深入群眾和生活,才能真正報道出民眾更需要的新聞,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但就現階段民生新聞的發展現狀來看,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的職業素質的培養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