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宛
(青島科技大學傳播與動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媒體平臺的數量和內容創作者的數量不斷增加,而且內容創作的領域更加廣泛,形式多樣,涉及行業也更多,目前,自媒體平臺已超過40家。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三大互聯網巨頭和其他互聯網巨頭都參與其中。百家號、企鵝號、頭條號和其他媒體平臺為吸引優質內容創作者而不斷加碼,為創作者賦能。以微信公眾號為例,2013年用戶144萬,到了2016年用戶已超過1200萬,而在最近的三年里多,微信公眾號的用戶增長了10倍。
(1)“洗稿”成侵權新形式。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平臺的洗稿現象越來越嚴重。洗稿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是通過中轉,修改來源。第二是自作主張,篡改標題,隨意變更作品的完整性。第三是偷梁換柱,更改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或刪除材料和案例中的一部分。侵權人利用人工智能的弱點,繞過微信原有的版權保護機制,對原創內容造成侵權。
(2)維權成本高,維權成功率低,促使一些自媒體作者在一定限度里不選擇維護版權。維權的成本太高,維權預期出現兩極分化現象。自媒體的原創作者認為金錢補償是版權保護的最理想結果,也有自媒體原創作者將刪除侵權作品作為最低權利要求。
(1)全面開放“原創”功能。原始功能是內容創作者對于作品保護的一種基本功能。當創建一條圖文信息時,可以聲明一篇文章為原創文章,如果聲明成功后,微信公眾號的系統將自動在文章中添加“原創”標志。但是,如果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嚴重違反了平臺的運營規則,如抄襲、內容低俗等,平臺也會根據情節輕重予以懲處,再根據平臺內容創作的變化,調整運營主體的等級。
微信公眾號的全面開放意味著可以進行更公平地競爭,更好地維護原創作者的權利。全面開放原創功能更有利于增加用戶活躍度,讓作者與讀者更好地互動,不僅漲粉,而且利于建立賬戶矩陣。
2017年5月12日,微信推出了原來的共享模式。公共號碼可以在原始公共號碼中看到,這有助于給原始帳戶和文章帶來更多的流量。
(2)借助法律法規推動建設健康生態的自媒體平臺。除了201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7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微信公眾平臺自身公布了《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這些規定和制度性的文件,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創作者的版權利益。
加強版權保護,是自媒體平臺生存發展的迫切之路。只有加強版權保護,才會吸引更多的優質內容創作者進行創作。
(1)與版權行業加強合作。與版權保護機構合作,使得自媒體平臺的原創作品時刻在監控保護范圍之內。內容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經過了怎樣的處理,都會進行掌握。著作權保護機制的成熟,也是整個產業鏈發展前進的重要一步。讓在版權行業更加專業的公司主體參與版權監控,讓原創作者擁有一片安全的內容耕耘領域。
(2)建立版權自律。網絡著作權保護和尊重知識產權的聲音不能和自媒體平臺的建設分離。首先,“原創”標注應標明在顯眼的位置,以便說明每一作品的版權情況,以減少侵權的發生。第二,網站和自媒體應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要運用相關的技術手段確定文章素材或者案例的來源。第三,版權自律還在于善于使用法律武器維權。知識產權一旦被侵犯,就不能怕煩瑣的維權程序,敢于維護原創作品的權利。如此,才能創造一個有利于自媒體作者版權保護的環境。
(3)鼓勵優質賬號MCN轉型,提高內容質量。多頻道網絡產品MCN(Multi-ChannelNetwork),將優質PGC或UGC聯合起來,以平臺化的運作模式為內容創作者提供運營、商務、營銷等服務,提高其變現能力。在資本扶持下,內容的輸出得以延續,最終獲得較為穩定可觀的商業效益。隨著傳媒業的進一步成熟,每一個環節都必將越來越精細,專業化的分工越來越細致。自2017以來,該模式已成為中國媒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發展趨勢。許多傳統的經紀公司、網紅的經紀人和自媒體已經轉變為MCN。在平臺方面MCN比從一般的媒體平臺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不同于一般的自媒體工作室矩陣,MCN的自媒體矩陣的內容也趨于多元化,更具活力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