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 100037)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今后出版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處在新時代背景下,出版業需要全面、有效地把握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態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尋找發展新思路,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全方位地挖掘出版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新動能,構建出版精品體制,促進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逐漸提升,出版業需要積極運用合理的方式和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強化和提升出版業的整體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高質量的產品。首先,實現精品力作的持續推出,保證出版物質量穩步提升。對于出版物來說,其總體質量提升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內在質量。出版物的內容和編校質量,涉及語言文字、聲像圖文編排、思想文化傾向等多方面的質量。編校質量都不過關的出版物,意味著連一般質量要求都達不到,更談不上高質量了,所以說編校質量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高質量的出版物說到底是“內容為王”的,現在的讀者對出版物的內容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說是極為挑剔的,要想打造精品力作,內容一定是經得起考驗的高質量。二是外在質量。這主要是指出版物的總體印刷裝訂質量和設計質量,其中還包含紙張的原材料、印裝設計的規范性和讀者的認同度。出版物本身的質量能夠體現出一個出版社的出版理念、人文情懷等內容,是出版社保持永久生命力的重要基礎。國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專門制定了圖書質量建設保障體系,為強化和提升出版物的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持。其次,充分、有效地夯實出版物創造發展基礎,使其更好地轉變為依靠質量效益為主的發展方向。我國每年的出版物數量較多,想要切實、有效地提升出版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需要注重改變以往數量規模發展的方式,注重提升出版物的質量效益。在出版物的實際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以增強自身經濟效益為目標,更多的還需要服務于社會進步和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
出版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較多因素會影響其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首先,外在因素方面。一是新媒體時代到來后,人們的閱讀習慣更追求速度,出版業也朝著短、平、快的方向發展。某些出版機構為在較短時間內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通常會選擇加快自身的出版速度,沒有充分控制出版物的質量,對稿件內容的加工不夠細致。二是中小型出版機構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和生存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無法憑借其科學管理提升出版物的總體質量。三是行業監管工作不夠到位。出版物的行業監控和管理工作還不夠到位,多是按照類別的不同檢查出版物的質量,行業和單位內部的總體監管體系不夠健全。
其次,內在因素方面。一是出版機構沒有致力于有效提升出版物的質量,而是過于注重擴展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忽略了出版物的質量監控工作。傳統出版機構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沒有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編輯工作量較大,無法保證自身的持續學習,影響到了具體出版物的產品質量控制效果。二是編輯自身的業務能力無法良好地適應當前的出版需求,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經驗無法適應實際工作,影響到了出版物的質量。
社會公眾的知識素養水平的逐漸提升,使得對出版物的總體要求有所上升。新時代背景下,出版業想要獲取持續健康的高質量發展,需要能把握時代發展的特點,采用合理性的方式和手段,全面控制和管理出版的各個環節,進而提升出版物的質量。
結合國家《出版物管理條例》中的各項規定,全方位監督和控制好出版物的各項生產和流通環節,主要是控制好出版物的內容設計、編校質量、印刷情況、裝幀設計質量,保證這些環節中均沒有缺漏或者不合規的情況。具體來看,一是構建行業監督管理制度。在出版行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建立專門性的行業監督委員會,或者憑借現有機構監督和管理各個出版機構的產品。建立起全流程覆蓋的質量監管體系,做好細致的審校加工工作,從選題策劃直到最終的出版,都需要處在行業的監控之下。二是切實推進專題質量檢查工作。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需要擔負起保證出版物高質量的責任,發揮自身的專業職能,及時懲處一些不合格的單位,同時需要對一些質量優秀的機構和個人給予充分獎勵,促進全行業范圍內都意識到高質量的重要性。三是完善出版機構內部的質量制度。出版機構需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管理規范,制定較為全面的質量監管體系,全方位把控自身運行管理工作的各個細節。
國家需要合理扶持中小型出版機構的發展,給中小型出版機構創建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通過提供一些管理技術支持,加大資金投資比例,促進中小型出版機構能保持穩定的發展。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出版機構座談會,促進各個出版機構負責人充分交流管理經驗和經營策略,提升各個出版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中小型出版機構也需要始終將高質量發展作為自身良性發展的根本,切實提升自身的出版物監管工作,強化選題策劃工作,使出版物能夠真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方向。
企業或者個體想要實現長遠的發展,需要尋求合適的成長機制,其主要是通過設計內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能和價值。出版機構需要意識到動力機制的應用積極性,并合理設計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提升內在發展動力,增強競爭實力。出版物想要保持高質量的發展態勢,需要能夠在經營體系中融入關于高質量的意識和內容,使其成為出版機構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員上下營造出高質量發展的氛圍,促進全體人員都朝著生產高質量出版物方向努力。
編輯工作的專業素養和業務經驗,將會較為直接影響到出版物的最終質量。面對編輯工作職業化的發展,編輯人員需要切實、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素養,要求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能夠熟練運用知識版權方面的法律武器,始終保持著一顆學習的心。首先,加大編輯出版專業人才的培育工作,高校需要合理設置課程內容,擴大招生范圍,吸引更多的新生報考。其次,出版行業需要注重加強人員培訓工作,采用系統性、完整性的教育體系,以面授和培訓的形式,培訓編輯人員。結合編輯人員知識掌握情況,選擇一些具有實踐性的培訓方式,盡可能地從日常的編輯工作出發,實現新老編輯之間的充分交流。
在新時代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較多因素的存在,影響到了總體的發展效果。想要全面、有效提升出版業的總體發展水平,使其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需要注重全方位監管出版物質量,切實增強中小型出版機構的綜合實力,同時還要構建出版物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并全面提升編輯人員的綜合素養。人們在獲取各類知識的過程中,多是借助于出版作品,出版業的建設工作,對于社會公眾的思想認識、文化素養提升具有重要影響。推進出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可以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