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5400)
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電視節目為人們提供了視野拓寬與精神享受,并且使信息傳播更加方便,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區縣電視臺節目的本土化特征不明顯,導致了收視率的下降以及區域特點的不顯著,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對于這種現狀,我們要用一種理性、批判的視角去判斷,對于電視節目來說,這是一種挑戰,同時也不失為一種機遇,如何抓住機遇,逆境求生,成為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問題。
區縣電視臺在電視節目制作中本土化特征的融入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電視節目的未來發展道路與轉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值得學者和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首先,新媒體背景下的社會對電視節目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區縣電視臺的電視節目還是存在一些紕漏,導致觀眾不買賬以及節目影響力低等現象的發生,這樣的現象就使得區縣電視節目開始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而改善這種不足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電視節目的本土化道路。
區縣電視臺如果要提高電視節目的影響和突破局限性,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力定位,注意電視節目選材的來源與挑選標準,盡量選取符合本土觀眾視角的題材和類型。其次,編導也起到一個重要的角色,編導要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和知識水平,加大創新和貼近民生,使得電視節目能夠更具吸引力和地域契合度。例如,區縣電視臺可以結合本地區特色,針對本地群眾選取地方發生的特色事件進行記錄,這樣就能夠準確與本地群眾的需求對接,獲得更大市場,而這樣的類似手段與策略都離不開本土化的植入和應用。
最后,區縣電視臺要更加注重本土化特點?,F如今,本土化是吸引本地觀眾的重要決定性因素,本地觀眾當然更加關心本土化事件與節目,這也是電視節目質量與吸引力的重要評估因素。很大一部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選擇都取決于電視節目的主題和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以及是否能從這個節目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總而言之,本土化是提升區縣電視臺節目質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必須進行重視和關注。
所謂的節目定位,就是一個電視節目的標簽化過程,不同的類別要求是不同的,對于節目的整體構造也不同,因此,區縣電視臺想要辦成一個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電視節目,就要深入探討節目的定位問題,找準定位才能一擊致命,為節目提供更多的平臺參考和比較分析。對于區縣電視臺的節目而言,就是要加強本土化特征植入,對于節目的第一手資料的質量和新鮮度也要減少局限性,多去尋找本土區域內的事件和來源。對于電視節目素材采編人員來說,如何深入群眾,挖掘群眾最關注和最在意的新聞題材,既是一種個人能力,也會對后期的電視節目制作產生決定意義的影響。
因此,在這個最初的環節中,電視臺管理人員要加強對于采編人員的選拔和素質提升,爭取讓每一個節目都能夠合理地與節目主題相契合,結合本土化特征,從而發揮出應有的感染力?!栋傩丈睢肥侵貞c市開州區廣播電視臺每周六晚八點的一檔生活服務類電視節目,欄目開播已15年,曾被評為“重慶市十佳社教欄目”。欄目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本土特色,貼近百姓生活。欄目以平民的視角觀察生活,從貼近百姓的角度,選擇節目內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美食成了欄目表現的主要元素;當地的旅游景點、風土人情,成了欄目關注的內容。外景主持人深入城市農村、大街小巷搜羅本土特色美食,親自品嘗小巷深處的特色小吃、鄉村田野的農家飯;主持人樂于山水之間,走進百姓生活,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游走各旅游景點,為觀眾“現身體驗”。由于很好地利用本土美食旅游資源做節目,觀眾反響特別好,《百姓生活》一直就是開州臺的品牌欄目。
對于已經擁有本土化要素的節目而言,就是要加大創新,改變不合理的本土化因素植入。電視節目想要新穎,有吸引力,就必須迎合大眾的口味,而在這中間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電視節目的負責人或是制片人。一個創新能力強、有想法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甚至可以影響這個節目未來長遠的發展以及決定這個電視頻道的命運。而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電視節目的戰略性創新轉型這個任務成為了重中之重。同時,對待節目中不符合時代的糟粕,我們也要雙管齊下、毫不留情地剔除,破舊立新。
所謂破舊立新,只有先“破舊”,才能“立新”,而所謂地“舊東西”,就是指那些與時代不符,不順應潮流的東西,例如電視節目中的一些老舊的廣告和圖畫,即使結合了本土特征,也帶有一些老舊的東西,也與現階段人們的關注點背道而馳,因此應該重新翻拍,塑造成更加新穎、更加易于被人認可的形式,這樣人們對待電視節目的好感度才會越來越高。
最后在創新轉型中,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區縣電視臺的電視節目與政府的關系處理也應該納入考慮與研究。
在區縣電視臺節目的本土化進程中,電視臺要注重對于本土受眾的心理研究,貼合受眾心理關注點,從而創作符合本土大眾心里的節目形式。實際上,電視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僅僅需要電視編輯知識,也需要其他專業知識,節目制作人員需要和各個專業知識結合運用,更好地提升對于本土化的運用。其中,心理學就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對于心理學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看透受眾心理怎么想的,明白本地群眾心理的特征,才能了解他們的喜好,從而在制作電視節目的時候加入一些符合本地觀眾心理的內容,有效吸引受眾的目光。傳播學家認為,受眾從心理上而言更喜歡本國家和本地區的新聞和案例,因此,只要我們注意觀察本區域內的時事熱點,就不難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摘出一些受眾最感興趣的事件進行電視節目的滲透。
在區縣電視臺打造本土化節目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一味地創造很多個具有本土化特征的電視節目,而不去注重打造精品節目。不求多而求精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精品節目,就是要與普通節目區分開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更好地結合本土化特征去完善節目內容,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大節目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程度,而不是制作一堆收視率平平的普通節目,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而精品節目只需要為數不多的幾個,就可以為整個電視臺帶來流量和知名度,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因此,制作人員在對電視節目本土化的過程里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好取舍工作,合理篩選精品節目,更好地運用本土化的植入。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本文給予區縣電視臺在有關加強本土化節目方面的策略分析,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本土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和簡簡單單就可以實現的,而是十分漫長的,需要不斷地努力,本土化道路的障礙也還存在于方方面面,這就需要相關學者和研究人員不斷去發現和改善。區縣電視臺在對本土化進行創新的同時要緊跟時代特征結合本區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電視節目,在時代的進步下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力量,筆者相信,在電視臺相關方面的各種力量的不斷努力下,節目的本土化水平和內容質量一定會越來越高,為我國電視行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