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 襄陽 441000)
長期以來,視頻以解讀方法豐富、形式有吸引力、易懂等優點被視作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做出了重要判斷。主流媒體利用短視頻展示了近年來中國的新變化和新發展,特別是大型項目、網絡經濟和技術創新,展示了聚焦重大事件的制度優勢和人們追求幸福的積極狀態。
一個小型的視頻短片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短視頻,是互聯網上發布內容的一種方式,通常在新的互聯網媒體上傳播時長不到一分鐘。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網絡的加速,短、平、高流量的視頻內容逐漸受到各大平臺和粉絲的青睞。
網紅經濟的快速涌現,視頻行業逐漸發展出一批高質量的UGC內容制作商,他們的發展非常迅速,在2017年今日頭條都進入了短片視頻行業,并招收了一批優秀的內容制作商,視頻競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網絡通信環境中,新的應用程序有可能還沒有被嚴格定義就變得很流行。但是在視頻的時間長度之上并沒有標準的定義來形容“短視頻”,但是以移動短視頻平臺為中心,短視頻主要由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播放,形成了下面幾種的傳輸特征。
1.復雜的運作
雖然短視頻制作和傳輸速度更快,但整個操作變得愈加繁復。內容生成器在表面上是松散的以及自發的。但是,在利潤和宣傳需求的驅動下,整個視頻平臺組織了商業和政治意圖,形成了復雜的運營模式,產生了許多渠道。由此出現了許多像抖音等整合短視頻的APP。
2.分發智能
短視頻是基于移動通信的,特別強調場景和分割。短視頻平臺一般采用智能推薦、跟蹤賬戶的方式,它們將特定的內容推送給移動客戶端的用戶,個性化和垂直內容對每個用戶都是可見的。因此,短片的內容和形式必須滿足用戶的個人興趣,才能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1.產出更方便
為用戶生成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和通信通道,這僅僅是短視頻APP平臺內容的一個部分,他們還給用戶提供了視頻處理以及制作工具,從而極大地拉低了用戶制作與參與視頻內容的門檻。多樣性的視頻內容也更容易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欣賞視頻內容。普通用戶在同一平臺上生成內容,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到制作全球傳播內容的隊伍之中。其中一些還沒有準備傳播出去的視頻內容最后會受到外部傳播的影響。
2.更直觀的內容
人類的自然交流是接收和傳遞綜合信息的過程,人工合成使短視頻更容易進行跨文化傳播。雖然有的不懂外國觀眾的語言,但是他們可以通過看圖片看到視頻了解主要內容。因此,短視頻不需要太過復雜的解釋,甚至不需要字幕。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仍能理解,并且在全世界流行。
中國在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當今世界,從而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同時,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中國的許多作為國外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判與誤解。針對這種情況,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和思想工作會議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做好宣傳工作,創新宣傳方法,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努力樹立新觀念。適應中外新類別、新表達,擅長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新聲音,增強有力的國際聲音。2016年2月19日,在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進行現場調查后,他在黨的新聞輿論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再次指出,要加我國的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優化戰略布局,聚焦中國故事,增強國際話語權,努力建設更加強大的國際社會,加強主流媒體的宣傳影響力。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外宣傳工作的新要求,必須深刻認識講中國故事的意義,認清講中國故事的實際困難,系統做好講中國故事的準備。
今天的中國應該發展成為一個模范文化體系,而不是一個霸權性質的文化體系。西方國家經常會把他們自身的霸權主義的價值體系強加給其他國家。我們從易經傳統到儒家和道家,中國一直強調與展示給他人的是一種極高的修養以及素質。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見,任何將霸權主義價值體系強加于人的行為,基本上都無法恢復人性所追求的正義與公平,最終都是失敗的。
講好中國故事的這是一個原則問題。中國文化的推廣不單單是為了我國文化的推廣與宣傳,而是面向全世界樹立一個文化榜樣。中國文化、民族、社會和個人既是精神的又是理想的,我認為這些都是中國故事的例子。無論是學生本身還是出國留學,除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他們還扮演著中國文化的推動者和傳播者的角色。我們若要鋪開,就必須先對其自身進行傳承,把我們所有的文化精神傳承好。然后,我們可以創新,吸收他人的精華,實現更好的自我發展。
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信息獲取不再是單向的、不平等的“一對多”的傳輸,而是“多對多”的傳輸,使讀者能夠更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主題。因此,在短視頻制作中,除了運用創新的主題設置和簡單的編輯技巧外,還要運用多樣化的短視頻傳播形式講述中國故事。
1.對于“硬題材”應該進行“軟化”處理,從而來達到提高閱讀量的目的
一些節目組在一系列高端的訪談節目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但平均點擊率并不是十分理想。對此進行了讀者的訪談調查,發現其中最為主要的兩個原因:首先,高端采訪與普通的觀眾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其次,高端訪談節目一般都五分鐘以上,這不符合當前社會媒體閱讀的特點。因此,在新的環境下,我們應該通過拍攝短視頻來軟化硬主題。例如,愛立信集團CEO在2015年12月底召開的廣東經濟發展國際會議上就5G技術的推廣問題受到廣東英文網的采訪。這家網站將他們收集來的視頻材料制作成小視頻,并在其中靈活地運用了衛翰思豐富的面部表情。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軟化”5G推廣技術這樣一個硬主題。視頻發布后,它接收大量的點擊以形成有效的二次傳輸。
2.嘗試將短視頻添加到新媒體的線下活動之中
比如說,在2016年12月初,一個名為“邀請外國人在廣東過年”的新媒體線下活動通過公眾號的宣傳然后舉行。經過精心挑選和組織,外國讀者從小吃店老板那里學會了如何制作中國古典茶“蝦餃”和“天鵝土豆片”。在這部短視頻中,外國參與者熱情參與制作,以及“賣快餐”的快樂和喜悅,生動地傳達了外國人體驗中國文化的興奮。從側面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外國觀眾還將這個短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轉載獲得了大量的點擊率,以實現多渠道、多層次的交流。“短、快、精、趣”的短視頻功能與社交平臺的交互功能重疊,并被廣泛點擊和轉發。
一方面,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短視頻來觸發熱門話題,然后再聚合多個短視頻平臺共同發布熱門話題。在熱門話題和人物出現之前、之后,對發布的每部短視頻都進行再次改編,從而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另一方面,可以創造性地為每個故事和人物創建獨特的二維代碼。在每個故事的結尾,短片制作人邀請觀眾在屏幕上掃描二維代碼并轉發,并親自參與優秀中國故事的傳播。二維代碼包含豐富的元素,如文本、圖像、演示文稿包等。有趣的是,它擴大了短視頻中不存在的信息量,增加了交互式共享和評論功能,并充分利用了短視頻的優勢和特點。
在當今的傳播時代,傳播環境和媒介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流動性、分權、娛樂性、戲劇性已經成為影響傳播活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牢牢把握受眾和網民的傳播習慣,利用大屏幕和小屏幕來更廣泛地傳播中國故事。
在人們的信息接收行為中,能夠充分調動人們的各個感官,越容易吸引受眾的注意。尤其是,聲音和圖像的結合比單一的聲音更有吸引力,動態的表現比靜態的敘述更持久。充分考慮這種溝通功能,戲劇元素可以被納入到短片的內容中。在講故事時,每個故事由短視頻制作者對其進行簡要介紹,然后以戲劇形式進行表演。超過90%的故事實際上是由參演人員通過戲劇化執行的,這種戲劇性的處理將大大增強觀眾對故事介紹的興趣度,充分調動觀眾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感知,并將故事傳播到大腦、心靈和靈魂。同時,喜劇元素的融合也可以傳播中國故事,我們還特別關注喜劇元素在短視頻中的整合。在許多故事場景中,我們看到了小品、情景喜劇和舞臺喜劇的影子。觀眾可以用喜劇元素來宣泄悲傷、壓力和煩惱的感覺,并找到發泄情緒的方法。通過喜劇的幽默和喜悅,激發了觀眾的積極性和分享意識,使中國故事嚴肅的主題和宏大的敘事與歡笑和淚點無形地融為一體。
1.靈活運用短視頻手段,創新內容制作
在對外宣傳報道中,以短、快、精、趣、娛的特點,創新的內容表達和多元化展現中國故事的魅力。同時,結合短視頻和微信的流行元素,以及貼近外國群體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的運用,才能真正讓觀眾去聽、去理解,讓外國人更好地理解中國故事。
2.樹立全球視野,主題設置要立足傳統,尋求中外語言的共同點,與文化和情感產生共鳴
在所有的媒體時代,宣傳的基礎都是為了提高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我們堅持“講中國故事”的主流媒體價值,大膽地走在外國人的前面,努力站在觀眾的視野中,提高宣傳報道的針對性和感染力,激發讀者共鳴,建立共識。
3.利用國內外社交媒體平臺拓展傳播渠道
隨著新媒體社交平臺的互動和時效性,短視頻直接進入海外群體,實現快速準確的傳播,突破了傳統宣傳的困境。能夠做到互動的有效性,突破語言壁壘,實現良性互動推廣中國故事。
我們黨在新時期的偉大目標便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樣,滿足人們對更高質量的精神需求也是新時期媒體傳播者的責任。高質量的短視頻應該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新穎的交流方式。為了更好地講述中國的故事,傳播中國的力量,我們需要彎腰,挖掘更多的真實故事,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手段的優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先進性使中國故事的傳播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