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近年來,新媒體傳播亂象時有發生。虛假信息、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傳播,不僅干擾了社會秩序,還容易誤導人們,甚至引發嚴重的不良后果。如何改善當前新媒體傳播亂象是目前新媒體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分析新媒體傳播亂象與解決途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新媒體傳播亂象進行分析和研究:
(1)謠言滋生方面。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突破傳統的限制,形成具有零起點、零門檻特征的全員準入模式。這一背景的形成為謠言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例如,近期杭州某房地產公司在未核實消息準確性的前提下,于微信群內傳播與杭州房產新限購政策有關的信息,上述不實信息一經發布,快速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廣泛傳播,導致當地房產市場氣氛一度陷入緊張狀態。對此,當地房管部門及時辟謠,并要求原信息發布者限期整改,并將發布謠言者的違規行為記入信用檔案后,將其移交當地公安部門。
(2)傳播內容格調方面。在當前的全民網民時代,信息以海量形式爆發,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為了從大量信息中“脫穎而出”,某些個體或群體故意發布格調低下的不實消息,以博取網民眼球。例如,近日,知名短視頻APP——抖音出現一女童的哭訴視頻:“我媽媽死了,能給我一個贊嗎”。未成年女童的這一行為充分揭示了當前新媒體傳播領域的亂象。事實上,隨著未成年人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多,如未能做好新媒體傳播亂象的管理,很容易誘導未成年人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
此外,為博取關注而以“標題黨”形式命名題目,甚至以色情文字、圖片作為標題或封面等行為也屢見不鮮。因此,加強新媒體傳播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為了促進新媒體的良性發展,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當前新媒體傳播亂象:
(1)完善相關法律體系。除了監管不足外,目前新媒體領域亂象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還包含:傳播不實信息、色情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成本較低,當前針對違法行為實施的懲罰、干預并未起到應有的約束、懲戒作用。相比之下,不法分子通過傳播不良信息可獲得的經濟效益或無形收益則相對較高。因此,為了改善新媒體傳播亂象的管理效果,應充分加強對完善法律體系這一解決途徑的重視,利用法律約束、控制各種傳播亂象的發生。
例如,可結合新媒體傳播監管相關現行法律的實施效果,不斷完善法律體系的內容構成,提高違法成本,以確保法律懲戒作用的發揮。對于惡意傳播不實信息,并引發嚴重后果的,可酌情提高其懲處力度,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此外,為了確保法律體系價值的發揮,還應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以確保民眾能夠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與覺悟,進而為新媒體傳播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2)優化新媒體監管制度。優化新媒體監管工作,建立完善的新媒體監管制度,是遏制各種傳播亂象產生的重要途徑。第一,加強不良信息過濾技術普及與更新。要求各APP全面引入不良信息過濾技術,利用技術手段刪除來自各個渠道的虛假、色情等不良信息,從源頭層面,杜絕傳播亂象的產生。但目前技術手段有限,過濾技術對不良信息的識別主要以關鍵字、關鍵詞為主,而某些擁有較多規避經驗的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色情、虛假信息中添加符號或字母的形式,逃避過濾技術的監管。因此,在后續監管工作中,應進一步提高過濾技術的發展水平,以確保新媒體傳播監管的有效性。第二,全面實施實名制模式。某些個體發布虛假信息、色情信息的心理慰藉為:利用互聯網傳播不實信息的安全風險較小,以網絡賬號發布不實信息基本不會暴露個人真實信息。針對這種狀況,可全面推行實名制模式,即要求用戶以身份證號、真實姓名注冊賬號,加強其在網上所發布言論與其個人信息、信用等級之間的關聯,以此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進而減少不良信息的傳播。
(3)做好辟謠工作及信息宣傳。謠言的傳播不僅會擾亂正常秩序,還容易引發民眾緊張。如傳播內容與健康、飲食等相關,極易造成惡劣的負面影響。因此,及時辟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針對當前新媒體領域中的虛假信息散布狀況,部分公職部門、單位等,應主動承擔起辟謠、宣傳正確信息的責任,以減少謠言造成的不良影響。
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作為一個閱讀量10萬+的新媒體,其以每月1次的頻率,定期針對上月出現的謠言面向公眾進行辟謠。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這一行為有效遏制了不良信息的傳播。
綜上所述,目前新媒體領域傳播亂象頻發,各種不良信息的宣傳對公共秩序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為了改善上述狀況,應積極通過適宜的解決途徑,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全面杜絕傳播色情、虛假等信息行為的發生,恢復新媒體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