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寧夏 銀川 750001)
全媒體采編的“快”“廣”“活”等特點,以及與用戶之間的交互性,決定了其在輿論引導中所起到的突出作用。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完成了廣電、報紙、新媒體的融合,下面就以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的一些具體做法,來簡述一下全媒體如何助推輿論引導。
自實現媒體融合后,每逢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重大活動,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都會以全媒體聯動的方式來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報道,既有整體統籌,也有細化分工,不同的媒體平臺各司其職,各顯其長,將傳統媒體的嚴謹規范和新媒體的速度創意相結合。
比如2017年9月在銀川舉辦的第九屆國際花卉博覽會,除了各平臺大規模滾動式報道以外,新媒體、廣播充分地進行互動式直播,電視、報紙抓住亮點進行多側面的深度報道、專題報道,航拍采訪隊出動對花博園多角度航拍,新媒體還制作了一系列H5、VR,在朋友圈廣為傳播……新媒體的“快”、多平臺的“廣”、傳統媒體的“深”,表現手法的“新”,構成了立體、多維的報道模式,使花博會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再如銀川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報道中,在所有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的基礎上,著重加強政策解讀,運用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的不同特點與不同受眾群體,制定不同的解讀方法,在短時間內使“河長制”成為街頭巷尾談議的熱詞,為大家所熟知和支持。
2016年1月5日,銀川市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突發事件。銀川市委、政府迅速發揮主流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將授權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運營的“銀川發布”作為唯一的官方權威信息發布窗口,在事故發生后率先發出現場和傷亡人數的確切信息,及時避免了網絡謠言。接著,在市領導的直接指揮下,及時、準確、連續地發布權威信息,包括原因調查、傷亡人數變化、善后處置情況等,在新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等平臺統一發布,3天時間內發布信息上百條,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紛紛轉發,促使輿情在短時間內走向平穩。
而這樣直面事件、充分借助主流媒體引導作用的輿情處置模式,也運用在了銀川市多起突發事件中,由銀川市委宣傳部做出指導,與市屬媒體一同快速研判、直面問題,通過“銀川發布”為主的主流媒體平臺第一時間發布事件進展、處置措施。此種做法可有效平息不實猜測,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有力引導事件發展走向。
關注民生,是新聞媒體與生俱來的責任,媒體融合后,必然將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民生話題,助力城市管理,傳遞正能量,服務老百姓。
2017年7月,銀川市開展“機動車斑馬線禮讓行人”整治活動,市民在叫好的同時也不免有所質疑:那么長時間的陋習,能一朝一夕就改變嗎?從活動伊始,全媒體聯動就定下了“快速發布+深入引導+話題探討”的思路,新媒體、廣播最先發布消息,報紙、電視通過全面深入的采訪做政策解讀,之后在網站、客戶端中設置專題專欄,微博設置議題,廣播節目做現場連線,讓司機、行人、交警等各方面加入探討……一時間,各具特色的報道鋪天蓋地,再加上及時曝光,起到了深入引導和警示教育的雙重作用。不到一個月,銀川市的“機動車斑馬線禮讓行人”行動收到了令人驚詫的效果,車讓人、人讓車的舉動蔚然成風。在這其中,除了相關部門的舉措之外,新聞媒體的引導性報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2017年春節期間,銀川市的重點引入項目——濱河如意服裝公司出現招工難問題。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馬上發揮全聯體聯動功能,新媒體首先利用網絡平臺無地域限制、傳播快、覆蓋廣的特點,將招聘廣告改寫成新聞,在客戶端、微信平臺推送。閱讀量迅速突破30萬!求職者紛至沓來,咨詢人數達萬人,紙媒、電視馬上跟進,做出“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深度新聞專題,從企業用人機制探討到招商引資環境,一時間,不僅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如何吸引人才、優化營商環境等問題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
可以說,全媒體聯動式的對外宣傳,對提高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起著加倍的裂變作用,甚至直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銀川最美女孩”“外賣小哥為嬰兒披雨衣”“最美女孩為消防員點餐”等正能量事件中,全媒體聯動傳遞美好、促進社會文明進程的作用倍加彰顯。
在媒體融合越來越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融合絕不僅僅是架構上的融、理念上的融,更重要的是操作模式上的融、優勢互補中的融。每個階段的報道主題,最大化發揮出每個媒體平臺的特點和長處,使之相輔相成,做到動靜結合,深淺有度,通過全媒體聯動使新聞宣傳立體化、多維化,方能使輿論引導的作用事半功倍,也真正達到融合的目的,“融”出最佳傳播力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