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廣播電視臺,遼寧 沈陽 110004)
新聞專題追求真實,但這不代表新聞專題就不能夠追求美感。相反,在新聞專題之中,只要能夠確保新聞真實性,就可以適當地利用各種方法來將美感融入其中。接下來,在文中就如何在新聞專題的寫作中傳遞意境美提出幾點建議。
新聞標題是對新聞事實最為精準簡練的概括,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新聞標題寫的言之有物、唯美、鮮活靈動尤其能展現出新聞別樣的意境美感。
沈陽市通過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眾多外地在打工的人紛紛回家鄉創業。沈陽廣播電視臺生活廣播一篇新聞專題采寫原來在中科院工作的一位沈陽小伙子回家創業的故事,它的標題是:《昔日“孔雀往南飛”,今日“鳳還巢”——“無距”的力量》。其中借用“孔雀東南飛”“鳳還巢”兩個典故,營造出了看似存在沖突的兩種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新聞專題中,新聞導語處于開頭部分,其具有開宗明義的作用。要讓導語具有意境美,首先需要從大量眾多的采訪素材中提煉出獨特而富有新意的新聞事實或論點,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加以修飾和修辭,讓聽眾了解新聞事實同時獲得美感享受。
比如,沈陽廣播電視臺生活廣播為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策劃的專題《記錄時光》的導語:人生是一個過程,韶華白首,不過轉瞬,如果能用檔案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溫暖足跡,便能留下家庭發展歷程里最美的沿途風景。周維烈是沈陽市家庭建檔示范戶的代表之一,他用幾十個賬本,記錄了1961年以來小家到大家的每一筆收支情況。有限的數字丈量不了歲月的悠長,但卻清晰地折射出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請聽記者小萱采制的錄音報道《記錄時光》。這個導語用新聞事實和論點體現出了新聞的意境美。
新聞事實是新聞主體,在表述新聞事實的同時,恰到好處的抒情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新聞事實,從而進一步突出新聞事實的真善美。
初見八十八歲的周維烈,他正和老伴陳淑香一起準備午餐。正午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廚房,兩個滿頭銀發的老人淡淡地聊著柴米油鹽那些事,這一刻仿佛完美詮釋了什么叫作“歲月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錄音1:炒韭菜卷大煎餅,然后做點兒西紅柿湯,現在愿意吃五谷雜糧。在飲食上主要是講營養。搭配著吃。
客廳的茶幾上整齊地擺放著裝幀精美的家庭賬本,里面規整地記錄著這個家庭1961年來的每一筆支出,也記錄著一個家庭的命運軌跡。每一次翻看家庭賬本,就像是打開了歲月的留聲機。如煙的往事在一串串數字中愈發清晰。
錄音2:家里因為當時收入比較低,那時候開始工作的收入就六十二塊錢,我老伴兒是五十六塊錢,家里三個孩子,還有老母親還有老岳母,都需要經濟承擔,所以考慮呢,要勤儉持家,量入為出,想辦法不讓它超支,能夠讓它滿足于家庭的生活,所以就想辦法記賬。
周維烈夫婦有三個兒子,靠著精打細算、量入為出,他們把“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過得井井有條,不僅收支平衡,每月還略有結余。在小兒子周力的回憶里,父母每天在賬本上寫寫算算,每周全家還能吃上一頓紅燒肉改善伙食,在他的眼里,家庭小賬本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記賬讓他們的生活過成了詩的模樣,這本身就是一種美,新聞事實的呈現就是傳遞了意境美。但是,并不是所有新聞事實都能產生意境美,這就需要作者用鮮活生動富有魅力的語言營造出獨特的新聞意境,對新聞事實所涉及的景物、人物抒發感受。
新聞專題的詩情畫意就是把思想寓于新聞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便可以將美具體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哲理閃光點觸類旁通、文思泉涌,從而達到內容美及形式美。比如激發出人們的興趣專題,使新聞美能夠有效獲得宣傳。下面這段專題有種靈動的美。
一部講述“企鵝”的紀錄片讓一位年輕小伙子怦然心動并產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他的公司成立后,發展蒸蒸日上。今年26歲的于濰華是一位高大帥氣的小伙子,年紀輕輕的他把成立不到兩年的沈陽藍之星科技有限公司做得風生水起,作為法人的于濰華說:雖然剛剛起步,收益卻比較可觀。他公司的成立與企鵝有著一點淵源。從小喜歡電腦和天文知識的于濰華在偶然看到央視播的一個紀錄片《企鵝》后,下定決心自己創業。
總之,從新聞美學來說,新聞不僅僅是反映客觀事實,同時還是思想與認識的升華,在描繪事實以及邏輯的基礎之上利用各種手法去寫新聞的美,讓聽眾從中感受出美感并有所思、有所得,這樣才可以說是達到了新聞寫作美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