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廣播電視臺,四川 成都 61183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審美追求不斷提升,這就對電視節目的剪輯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從美學藝術視角出發,綜合運用現代剪輯技術,努力提升電視節目質量,充分體現電視節目蘊含的思想價值和藝術美感,滿足和契合新時代社會大眾的審美趨向。
電視節目剪輯中的美學藝術集中表現為影片剪輯的效果規律,即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組合影片細節,把色彩、畫面、質感、內容、思想等不同層次的影片資源高度融合,淋漓盡致地表現空間層次、體現節奏張力、豐富主旨主題。隨著社會大眾精神追求的提高,運用美學藝術對電視節目進行剪輯組合,對于提升節目剪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但人們對于信息的認知能力不盡相同。如何才能向觀眾準確傳達電視節目的思想內涵,幫助觀眾深刻理解和品悟節目內容?針對這一難題,我們可以借助美學藝術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電視節目的節點、時間、鏡頭、內容等元素進行排列組合和刪減編輯,在提升畫質體驗的同時,增強節目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促使觀眾在逼真暢快的情感體驗中領略到節目內容的藝術美感與深刻內涵,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產生情感共鳴。
構思和創意是電視節目的靈魂所在,決定著電視節目的質量層級和價值指向,對電視節目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立足美學藝術的理論方法,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電視剪輯技術,能夠向觀眾充分展現電視節目的類型類別、主要內容、敘事方式、基本旨趣等元素,有效、完整、全面、迅捷地傳遞節目編導的精神追求和藝術構思,幫助觀眾在觀看節目之際,體會到一場獨特、豐富、雅致的視聽盛宴,增加和深化對電視節目思想價值與藝術魅力的認知理解。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電視節目只有經常而持續地為觀眾提供精致入微的觀感體驗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喜愛、信任與支持。結合美學藝術視角,運用電視剪輯技術,才能不斷優化和努力呈現電視節目的良好視效,才能發掘和定位節目素材同觀眾情感理念、審美追求相吻合的共鳴點、契合處,才能實現節目內容旨趣與受眾審美情感的融合共通,從而拉近電視節目與廣大觀眾的心理距離,促使觀眾在強烈的情感共鳴體驗中增加節目黏性,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受眾面。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電視節目剪輯制作過程中運用美學藝術,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合理規劃電視節目的畫面拼接、鏡頭組合,有效烘托電視節目的整體節奏,提升節目的藝術效果和觀眾的視聽感受。
統一性原則即剪輯節奏必須圍繞和服務于節目主題,做到剪輯節奏和節目主旨相統一、節奏美感和主題取向相一致。譬如,針對新聞類節目主題,就更多強調真實性和時效性,多采用直擊新聞現場的形式,盡快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針對愉悅清新的寓教類節目主題,可以采用歡快明亮的剪輯節奏,甚至加入一些調侃悠閑的橋段;針對厚重嚴肅的紀實類節目主題,就要采用緩慢深沉的剪輯節奏,喚起觀眾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社會的思考。在剪輯和編輯具體畫面時,要根據快進相宜、動靜相合的美學原理,實現快鏡頭和慢鏡頭、長鏡頭和短鏡頭的結合,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促使觀眾的情緒隨同節目節奏而變化。
靈活性原則即靈活變換剪輯節奏。“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電視節目的剪輯制作既要根據既定主題確定整體節奏,還要根據內容的變化和鏡頭的銜接而靈活變換。單一的節奏會令觀眾感到沉悶和困乏,只有適當的起伏跌宕才能調節觀眾的情緒,激發求知的渴望,保持觀賞的興趣。因而,在需要變換節奏的地方必須適時插入片花短片、切換場景等多種方式,果斷更換節奏,防止視覺疲勞,鋪設若干懸念,進而將節目情節推向高潮,調動觀眾的注意力。
整體性原則即把握和調適剪輯節奏的整體畫面感。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節奏明顯加快,對豐富、高品質影視作品的需求也有了更高要求,有節奏明快、畫面清新的娛樂綜藝節目,有節奏舒緩、畫面古樸的文化藝術電視節目,有挑戰極限、真人互動的益智科普節目等等,從各大衛視頻道的創新節目調整和改版,不難發現當今社會人們審美標準和精神追求的新變化,對電視節目的選擇會更藝術化、更個性化。因此電視節目的當今時代背景下,通過創新的表現形式培養審美習慣,合理調控節目剪輯的節奏感,保持整體節奏的鮮明基調,科學設計剪輯的鏡頭長度,既要有序推進情節的發展,也要形象刻畫節目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綜合性原則即注意剪輯手法的交互配合與相得益彰。在電視節目剪輯制作過程中,需要綜合使用多種藝術手法和表現方式。一是變速,針對一些節奏較慢的場景運用場景加速的編輯技巧,通過速度的快慢轉變來調節觀眾的情感體驗;二是疊化,以不同的疊化方式表現空間的轉換和時間的過渡,營造流動的氛圍,刻畫柔和協調的畫面,減少節目場景的突兀,保持觀眾心理和情感的合理有序;三是摳像,根據電視節目的內容而替換背景顏色,保持節目人物與周邊環境的明顯差異,突顯人物的性格和節目的內容;四是合成,協調節目畫面中的光線和色溫,保持節目素材在光線強度和對比度等方面的同一與協調,增加和烘托畫面氛圍的協調感與親切感。
剪輯是電視節目的深度創作,是制作電視節目的重要環節。我們要以美學藝術的手法和原則對拍攝的影像片段進行新的組合銜接,編輯制成電視節目。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運用以下美學剪輯技巧。
剪輯風格體現著形式結構、主旨內容和創作思想,具體表現為剪輯提綱。電視節目類型多樣,電視劇、紀錄片、綜藝片、專題片、文藝片都是常見的節目體裁,而編導的創作風格亦各有千秋,這就要求不同形式和主旨的電視節目必須適用不同風格的剪輯方式。我們要根據節目體裁與主題內容而確定剪輯風格,依據相應的審美規律而應用美學剪輯技巧,理順節目結構層次,做到段落銜接自然,實現剪輯風格、主題內容、形式結構的一致和整合。譬如,在抒情敘述之處就要運用舒緩有致的鏡頭突顯情感的凝聚,在緊張激烈之處就要運用緊湊簡短的鏡頭突出動感的強烈。
電視節目的剪輯制作是一項系統化的煩瑣工程,需要在每個細節當中運用美學技巧進行處理和優化。鏡頭組接必須符合邏輯,特別是符合事物規律、生活體驗、思維習慣;鏡頭調度要遵循軸線規律,保持畫面當中人物位置和運動方向的一致,符合人們的觀察體驗;鏡頭場景要合理切換,通過以動接動、以靜接靜的方式保持相鄰鏡頭的銜接順暢,防止畫面的跳躍和視效的突兀;鏡頭光線要自然過渡,盡量保持相鄰鏡頭的光感、影調與色彩的一致,明暗對比過于強烈的鏡頭往往會顯得生硬不合,破壞畫面美感與情節銜接。
電視節目的節奏包括攝拍速度、剪輯速率、音效體驗等外部節奏與情節發展、人物心緒等內部節奏,而內外節奏要保持整體性的基調和統一性的節律。也就是說,在后期的剪輯制作中,我們要根據前期拍攝過程中確定的總體基調,結合節目當中的情節沖突、人物心理變化等內部節奏,形成起落有序、張弛有度的剪輯節奏。在剪輯制作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和保持節目內部構造的完整,維護和體現情節的層次關系與內容的先后順序,做到結構連貫、形式統一、整體和諧、搭配適當,防止前后割裂和風格落差的情況。
電視節目的剪輯制作是一項技術性與藝術性并重的工作。我們必須結合美學藝術的視角、原則和技巧,完整把握節目內容結構,確定剪輯風格,控制剪輯節奏,才能制作出自然流暢、為人喜愛的優秀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