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隨著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機等移動閱讀終端,人們更容易獲取文本、音頻等媒體信息。讀者所處的閱讀環境資源更加豐富。數字媒體因為便捷性和時效性的特點,對傳統出版帶來了巨大沖擊,以紙質出版為核心的傳統出版單位,將面臨著生存挑戰。如何在富媒體時代求得生存和發展,是傳統出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傳統出版業在富媒體時代,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為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我國已經有7億網民,同時有超過5億的手機網民,隨著與日俱增的網絡傳播技術含量,互聯網閱讀成為一種常規化的閱讀方式。由此為傳統出版業轉型為數字出版業提供了契機。
另一方面,中國出版業在互聯網+戰略的大環境下,發展的必然要求就是走出去。在我國文化產業中,出版業是重要的主力軍。為此只有對傳統出版業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不斷創新,建設完善的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才能使傳統的出版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數字媒體將以紙媒載體為核心的傳統出版業的壟斷地位打破。立足于受眾的需求,重組和細分信息傳播方式。憑借數字媒體的強大優勢,俘獲那些淺層次、碎片化的內容,而以紙媒為中心的傳統出版依然保持著那些需要深度閱讀的、注重品質的閱讀內容。出版的數字化進程表現為:表達形式的富媒體化和信息傳播的全媒體化。
信息傳播的全媒體化就是通過整合那些快速的、有深度的內容,對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最大程度地提供滿足,并將其作為一個聚集受眾的策略。所以,紙質媒體是新的媒介發展的基礎,新媒體通過對紙質媒體中有深度內容進行充分吸收和借鑒,促進二者的融合與發展。表達方式的富媒體化是指在表達方式多樣,有一定的交互性,使讀者獲得的體驗更加豐富。
傳統出版業走出困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觀念的創新:一是從出版方式上分析,富媒體時代,傳統出版業如何真正融合出版流程和互聯網技術,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是傳統出版業轉型的關鍵。在出版領域中介入互聯網,關鍵是轉變思維方式,將傳統思維模式形成的壁壘打破,通過對互聯網資源的充分運用,對出版方式進行創新,以進一步增強傳統出版業的競爭實力,提高出版效能。二是從行業標準分析。富媒體時代,傳統出版業應培養服務意識。將舊有觀念的束縛打破,制定新的行業標準,最大化滿足讀者的需求。個性化需求涵蓋多種因素,如傳播范圍、價值引導,讀者對出版物內容關注程度和依賴程度。三是從運營策略上分析。傳統出版業應將互聯網+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真正與時俱進,使傳統出版業運營模式的單一化得到徹底扭轉。遵循合作化創新理念,對新的運營策略不斷探索。通過采用社群營銷、網路線上營銷等多種多樣的銷售模式,促進傳統出版的轉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權。
富媒體時代到來,數字化的出版對傳統出版業帶來了技術上顛覆。它利用數字化形式存儲各類信息,傳統紙媒被磁盤、光盤所取代,利用計算機終端設備來處理和接收信息。應用與革新數字化技術,是數字出版的實質。強調從產品內容到出版流程的全程數字化。如今,在我國的新聞出版業中,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日益完善的技術,也對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進行著重塑。例如,通過出版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運用,向特定讀者推送個性化的內容,使讀者篩選的精準度進一步提高;通過概念關聯、語義查詢等相關功能的運用,完善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使閱讀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另外,隨著日漸增多的富媒體圖書出版,網絡存儲的富媒體元素也隨之增多了。在積累到一定的量時,出版社可以二次開發富媒體元素,并進行多次運用。
舊的業態模式,是傳統出版業發展的瓶頸。所以,在富媒體時代,為了真正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必須對傳統出版業進行業態創新。通過各個出版主體的共同努力,以形成規模化效應。例如,建立大數據庫,利用云出版平臺,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延伸服務,在管理、經營、平臺、渠道等各個方面,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這也是傳統出版業在富媒體時代,進行革命性業態改造的關鍵。中國傳統出版業的出路,就是對新業態、新機制的規?;l展不斷探尋,以促進新的規范產業鏈的形成。
富媒體時代,為傳統出版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使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型成為一種必然。傳統出版必須加強觀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和業態的創新。只有從深度融合創新數字媒體技術和傳統紙媒技術,才能使傳統出版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