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社會面貌。與此同時,高校圖書管理隨著個人電腦普及、互聯網技術發展,需要進行數字化模式改革,建立數字圖書館。當下的高校圖書數字化管理進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高校圖書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加快高校圖書管理的數字化進程。
圖書館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園地,也是人類的文明象征。從1821年,德國人F.A.艾伯特開創圖書管理學以來,至今將近200年的時間里,圖書管理思想仍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如今,21世紀的網絡時代下的高校圖書管理向數字化模式發展,通過引進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數字化圖書管理的這些特點,提高了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圖書的利用率,以及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在校老師與大學生,以輔助教學、學習的順利進行。數字化圖書管理模式相比傳統圖書管理模式,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由于數字化圖書管理模式可以通過網絡將資源大規模聯系起來,并進行智能化檢索,為讀者提供自助導航式、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了讀者個性化的需求,快捷的流程節省了讀者時間。除此之外,數字化圖書管理有著開放的信息結構,通過可靠的高速網絡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使得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人群面變廣,整個高校的圖書資源面向全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數字化圖書管理為個體提供了良好的知識獲取平臺,也為整個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文化發展動力。
高校圖書管理工作人員在綜合素質、管理技能方面不達標,主要體現在計算機基本知識、專業化水平、外語水平等方面的能力欠缺;在工作人員的年齡結構上,中年工作者最多,占整個高校圖書管理行業工作人員的89.1%;在工作人員學歷方面,專科文憑占比較多,本科生、研究生較少。
高校圖書管理中,大多都對古典書籍偏愛有加。因為過于重視古典書籍,資金沒辦法向新版書籍流動,導致書籍更新換代慢。一方面,這使得圖書館落后于時代潮流,重視古典書籍而輕管理,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讀者科學、有系統地進行閱讀,使得圖書館的受眾減少,長此以往對圖書館有不利影響。
當下高校圖書管理中,多數高校只對本校師生開放,禁止其他學校學生進入,導致受眾狹窄。盡管網絡化時代已經開始,但是在高校圖書管理中,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底層員工都有著強大的力量。若一個高校圖書管理數字化意識薄弱,則證明從高層人員到工作人員沒有形成以科技為核心的先進理念。數字化意識的高低決定高校圖書管理的信息開放性程度,以及與受眾互動的程度。
高校圖書管理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圖書管理員的具體實踐工作,提高圖書管理員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圖書管理員的思想品德素質,圖書管理員應該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有一定的外語水平。
高校圖書管理工作其中最基本的一環就是管理館藏。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獨特的背景、特色專業、文化氛圍,根據自己的特色去豐富藏書意在使院校更加專業化,更加富有特色。在這個過程中,高校著力于打造自己的重點學科,不僅有利于學校發展,對學生的學習也大有脾益。
高校圖書管理的重要目標在于提高圖書服務率以及利用率,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學校可根據自身實際狀況進行部分開架或者全開架服務方式,建立網絡咨詢平臺,以便同學們可以自由借閱;將教學用書列于管理與收錄的范圍,注意及時發布新書信息,提高書籍利用率;建立師生間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而增加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高校數學化圖書管理中,高校圖書館通過搭建學校文獻信息中心,發揮服務教學科研的作用,隨著學校文獻中心功能日趨多元化,但是它的根本功能還是為師生提供所需的材料。一方面,學校文獻中心提供學科專家、學者所必備的學科知識,同時也提供相關資料,以便研究者全面了解學科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各個文獻中心的資源共享、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獻信息網絡,帶有數字化、網絡化的圖書館有著傳播知識、傳遞信息、開展社會教育、學術研究的重要功能,同時它也是個體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支撐點。如何針對不同個體、組織的需要提供相應知識是高校數學化圖書管理的一個難點。
建立高校數學化圖書管理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它的優點在于促進信息共享、思想自由發展以及思想交流。作者所擁有的正當權利著作權具有獨占性、地域性、時間性、個人性,并且在作者保護個人合法權利時是阻礙信息自由流動的。這樣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自由流動實際上是與著作權保護相悖的,具體表現為:在網絡環境下因超越時空無法控制時間、地點、支付金額,從而引發了著作權危機。如何規制數字館藏以及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途徑、方式成為難點。
在網絡時代下,新媒體傳播手段日趨成熟,在未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中被廣泛應用與開發。隨之而來的是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大家更多閱讀電腦網絡上的信息。這種閱讀習慣的背后是整個信息時代特征的顯現,如信息大爆炸、快餐閱讀。與此同時在網絡時代,人們尋求個性,有強烈的互動需求。而傳統的實體閱讀方式需要長期獨處,以及保持自身專注力,營造一種美好的孤獨狀態。相比于信息爆炸時代的信息、書本來找你,個體處于被動的狀態,在傳統實體閱讀中,是你去找信息、你去找書本,個體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由此可見,如何營造新時代下的網絡空間、個體對信息的篩選能力成為重點問題所在。
新時代下的網絡世界用戶共享網上圖書館資源,不存在時空上的阻隔以及圍墻阻攔,這些信息的內容包括文字、音頻、視頻,涵蓋的范圍包括網絡、社會、不同國家地區,這意味著我們享有優越的信息服務。我國大學生在網上的活動大多為娛樂消遣,較少有進行學術研究的。新時代的大學生缺乏網絡知識,不了解數據庫檢索策略,不會正確選取檢索網點、路徑、方法標識,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不是缺少信息服務而是其信息素質偏低,即獲取、評價、利用創造信息資源的能力偏低。
高校圖書管理數學化模式已成為當下圖書管理的主流,符合21世紀網絡時代的發展特點。中國目前的高校圖書管理于數學化模式還沒有很好地進行結合,高校圖書管理還存在著諸多待解決的問題,數學化圖書管理還存在著諸多挑戰,但是這些問題似乎也是新的契機,并成為中國高校圖書管理數學化模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