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璐
微博,簡稱微型博客,主要是一個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的信息及感想的社交網絡平臺。201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快的應用就是微博,它傳遞信息簡單快捷、真實性也較為可靠,因此2010年也可稱為是“微博元年”。微博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微博月活躍用戶就達到了3.4億,已經超過了Twitter,目前成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獨立社交媒體公司。與此同時,微博的商業化也在日漸增長,2017第一季度微博營收就高達13.7億元,同比增長76%,凈利潤同比增長278%,這是媒介發展前所未有的,而接下來微博營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尤其近幾年來,微博迅速在青年人中火爆發展,受眾借助這個社交平臺關注新聞時事、了解明星八卦、關心親朋好友,不僅可以一對一傳播,更可以一對多進行信息的傳播交流,使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正成為“地球村”,足不出戶便可迅速快捷了解天下事,也基本實現了零時間發布、零時間傳播。
微博發布的內容一般有140字的字數限制,其使用者既可以作為一名受眾在微博上搜索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作為一名信息發布者,隨時隨地發布信息供他人搜索瀏覽。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微博的廣告語——“隨時隨地分享新鮮事”。在微博這個平臺上,發布者沒有年齡、地域、學歷的限制,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信息的傳遞者和接收者,且微博還有網頁版、客戶端版等,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得用戶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便捷,也使輿論擴散傳播得更加廣泛。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難以有大段休閑娛樂的時間,因此這也促使了碎片化信息的誕生。信息接收者可以利用短暫的空閑時間瀏覽微博信息,使人們利用微博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正因為微博的發布有了字數的限制,導致發布者只能發布只言片語,且內容所涉及的話題碎片化,發布者發布的題材不受限制,從政治經濟到文化娛樂都有涉及,無明顯的中心化。
近年來我們不難看出,微博熱搜明星化顯著,尤其是熱門榜單中,幾乎一大半都是娛樂明星。情感、娛樂等話題轉發熱度不斷提升,政治新聞等卻被淡化。微博的定位應該是“分享身邊的事兒”,應該包羅萬象比如社會、政治、明星、娛樂、情感等。
虛假新聞就是發布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欺騙受眾的一種輿論,它未能反映真實情況,其中帶有虛假的成分的報道。
新聞報道的第一要素就是客觀事實。身為新聞工作者,我們首要目的就是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這是對媒體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職業要求。真實性是新聞的第一生命,它要求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合乎客觀實際,其中的要素必須準確無誤,對新聞真實的解釋要呵護客觀事實本身的邏輯。事實性真實、過程性真實、有限度真實、即時性真實是新聞真實性的四個特點。
2017年底一則名為“三名女子赴韓整容后面目改變無法出境”的新聞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三名中國女子頭纏紗布的照片在網上被瘋狂轉發,并配上文字“這張照片中的三名中國女游客在韓國整形醫院整容后面目發生變化,導致滯留機場無法出境”,一時間引來無數熱議。事后北方青年報的記者了解到,其實網絡中所流傳的照片與該事件毫無關聯。而后韓國法務部也表示在韓國機場內從未發生過此類事件,外國人在韓國接受手術后只需及時提供醫院出具的相關證明交給機場核對身份即可。
相比傳統媒體而言,微博的傳播不再容易受到時間、空間、設備的限制,它有電腦端、手機端等方式,實現了人們“隨時隨地”瀏覽、發布微博的需求,這是之前的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且微博的傳播方式也與傳統媒體與眾不同,微博用戶可以通過他人對該微博的轉發瀏覽到該微博,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同的轉發路徑瀏覽該信息,這種信息的傳播方式與報刊等傳統媒體有明顯的差異。
微博開放、便捷、迅速的傳播特點加劇了輿論和信息的傳播速度及范圍,降低了用戶表達自己觀點的門檻?,F如今我們的社會強調“以人為本”“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其中最鮮明的表現就可體現在網絡中,我們的言論更加自由,每個公民都可以注冊微博,可以對某事件進行分享瀏覽、討論評價。在這里,人人都是媒體,可以自由表達觀點看法,人人都可成為“意見領袖”。微博使公民自由空間度更大,將話語權重新交給用戶。
微博營銷一般就是以個人或企業微博作為營銷平臺,通過這一社交媒體向每一個粉絲或潛在客戶發布傳播信息,許多個人的微博營銷其實是由其本身的知名度來得到更多的關注,比如明星、作家等。他們通常會通過微博讓自己的粉絲進一步了解自己,或是進行工作的宣傳等,利用微博的傳播優勢達到營銷目的。主要就是在微博上組織發起一些話題或信息,利用其粉絲多且活躍的優勢,利用微博的傳播優勢,將該話題擴散給民眾并對熱點事件進行討論炒作,這可以直接影響到微博用戶對該事件的關注度,引發輿論熱度。但這種關注度的提升對事件本身的影響也并非都是正面的。
現有許多媒體為取得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新聞本身的真實性,有些有選擇性地放大某部分事件特點只為博人眼球,這也會造成一些社會不良影響,比如會導致文明健康的輿論環境被嚴重擾亂,同時也干擾了部分普通民眾的正常生活環境。某些營銷號為了吸引、迎合受眾,使原本完整的新聞“標簽化”,添加了許多主觀色彩,激發了受眾的表達欲望卻忽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微博是社會輿論的載體,是社會輿論聚集的通道。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幾乎人人擁有智能手機,手機上視頻、語音、拍照等功能給微博受眾提供了隨時拍、隨時發、隨時發布分享的便利,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分享者、接受者和反饋者,因此我們更應該發揚微博的正能量,盡可能破除其負面影響。
有關部門對于微博等網絡媒體的監管還不到位,監管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強制性法律文件,使假新聞失去了有力的約束才有可乘之機,使造假者有僥幸心理從而使假新聞肆無忌憚的傳播。網絡新聞“把關人”角色被弱化,信息發布前不經核實,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出現。
現如今微博的廣泛使用,也使得它成為假新聞滋生的溫床,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網民自身要加強個人素質。公眾是正確引導微博輿論的主力軍,每一個網民都應該為提供一個和諧良好的網絡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輕易被輿論導向所帶動,加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加強網絡自律精神。同時網民還應當擔任監督者的職責,為社會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2.鼓勵網民正確使用微博。政府、學校、社會可以舉辦網絡道德教育宣講會,廣泛普及網絡媒體的相關知識,鼓勵引導網民正確的使用、發布微博,表達自己的觀點、建議,客觀真實地披露問題、反映情況,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媒體道德觀,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形成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互動氛圍。
尤其是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或突發事件時,媒體人應該通過他們的影響來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要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在信息發布之前核實其真實性,有效的從根本上杜絕假新聞的發生,使事件的社會輿論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使其能夠傳遞社會真情,創造良好有益的網絡環境。“九寨溝地震”時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微博“大V”等通過微博轉發最新災情動態,讓沒有辦法到達震中的網民也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災情信息,因此微博也成為了解災情的重要渠道同時還向我們科普了有關地震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1.加強對微博后臺的監管。微博之所以會滋生許多謠言與不良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失了“把關人”這一角色,因此微博媒介管理者更有引導正確輿論的責任,身為媒體人,要為社會、為受眾負責,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媒體工作者。
2.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網絡媒體假新聞這一方面的法律還不是很完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約束其行為,也會導致網絡謠言的滋生,一系列侵權案屢見不鮮。因此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制定有關法律條文對其進行監管約束,在全方位考慮微博適用性的情況下,制定出適合網絡自媒體監管的相關文件,并對不良虛假信息的傳播等惡性行為必須要追究其法律責任,才能營造出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互聯網對大眾而言,是完全開放自由的,每個人都可能是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接受者,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動態、心情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網民的生活習慣。微博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我們這個時代輿論的傳播。微博現在也正處于起步階段,微博上的網絡輿論也會對公眾參與、社會輿論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們要讓微博有助于積極正能量的傳播,嚴禁微博謠言、假新聞等現象的出現,從根本上推進健康和諧網絡環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