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伊犁日報社,新疆 伊寧 835000)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當前報紙行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原有受眾群體大量縮減,紙媒行業人才也呈現出逐漸流失的態勢,加之管理不善、廣告滑坡、定位失焦等問題,對于報紙行業的轉型與創新提出了要求。
在進行報紙版面編輯時,應當著重強化報紙帶給讀者直觀的視覺體驗,以科學、和諧的比例將各個版面構成要素進行排布,處理好內容上的主次關系,達到視覺均衡效果,將黃金分割與視覺中心的相關理論進行有機結合,強化版面帶給受眾的視覺沖擊。
當前報紙行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極為顯著,要想確保占據有利地位,報紙要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彰顯其獨特的個性。如報紙內容的標題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標題,利用黑白相間的照片處理,對整個報紙的版面的編排要做到錯落有致、簡潔明快,形成其獨特的風格,更能吸引讀者。
報紙的版面編輯應當著重為內容服務,面對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應在最短時間與有限版面范圍內使讀者獲取到最全面、細致的內容信息。因此,在版面編輯時要注重簡潔設計,突出易讀性,盡量避免運用過多復雜元素造成版面擁擠混亂、主次不清,以減輕讀者的視覺壓力,強化傳播效果。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新媒體平臺日益崛起,傳統紙媒面臨著嚴峻的生存競爭危機,要想切實推動以報紙為代表的紙媒行業繼續發展,必然要從其本身出發面向市場、遵循時代規律,進行版面的改革創新。
1.立足于文化理論創新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擁有厚重歷史積淀與深遠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而作為傳播媒介的報紙行業更應當從文化角度尋根溯源,堅持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為報紙行業樹立正確的文化導向與鮮明的特色標識。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賦予其特殊的時代內涵與政治功用。身為新聞傳播領域領軍者與發起人的報紙行業更應當以此作為報紙版面編輯的主要依據,重視報紙在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基礎,深度解讀社會現實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現象,進而拓展受眾的思維視野,深化報紙所傳遞出的文化內涵與教育意義,進一步拓展報紙行業的受眾群體。
2.立足于美學觀念創新
報紙作為一種傳播介質,應當體現出其蘊含的美學要素,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進一步提升報紙對于受眾的吸引力。首先,版面編輯應當以外在形式傳遞出其中所蘊含的獨特風韻,運用多種不同的版面排列組合形式凸顯出報紙的風格,打造專屬招牌以擴展報紙對于讀者的吸引力。其次,版面編輯應當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進行報紙版面編輯的時候正確運用形險的技巧來設計編排版面,在版面上造險并且進行巧妙地破險。借助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滿足讀者的審美期待,帶給讀者視覺上的滿足與震撼,還可以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增強報紙對于讀者的吸引力。最后,報紙版面編輯應當運用合理的藝術設計。報紙版面編輯不僅僅需要將各類稿件進行排列組合,還應當注重稿件組合上的藝術性與創新色彩,應當運用合理正確的色彩搭配與格式安排,確保在版面中強化視覺中心,進而在最短時間內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做到有效激趣,從視覺角度給人以強烈的舒適感與愉悅感,深化讀者對報紙的情感寄托。
3.立足于服務意識創新
當今社會無處不體現出市場競爭的重要導向作用,報紙作為一種傳媒行業,在進行版面編輯時一定要樹立明確的品牌意識,擁有良好的前瞻性思維,遵循以人為本的質量管控意識。
首先,要樹立明確的品牌意識。當今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強調品牌意識,報紙行業要想保持其獨有的競爭優勢,務必要明確其整體風格與定位認知。讀者把握報紙內容的第一途徑就是從版面入手,版面能夠帶給讀者直觀的第一印象,因此在進行版面編輯時一定要注重突出特色,塑造獨立、鮮明的風格,進而打造獨具個性的版面品牌,獲取到更多受眾的認同。
其次,要擁有良好的前瞻性思維。究其行業性質角度出發,報紙應當切實關注到國內外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熱點問題,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與敏感度,能夠精準把控、預測市場發展的動向。因此,在進行版面編輯時應當注重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新,準確把握市場上讀者的審美喜好與閱讀要求,關注熱點事件與流行語錄,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最后,報紙行業要面向市場,為受眾提供服務,因此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質量管控意識。在進行版面編輯時,應當面向作為消費者的讀者群體并為其服務,切實考慮到不同教育背景、文化水平讀者的理解能力與閱讀習慣,最大限度提升報紙內容的可讀性與易讀性,提升信息的質量與真實性,從而進一步拓展消費者群體,尋求市場競爭中的有利捷徑。
面對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字化媒體飛速發展的現代信息社會,各種信息借助網絡渠道呈現出井噴態勢,伴隨人們接收信息量與閱讀速度的不斷提高,相應對于信息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紙版面編輯應當以此為依據進行內容創新,切實加強與互聯網傳播媒介的信息互動,借助互聯網的便捷優勢為傳統紙媒注入全新活力。例如《伊犁日報》2018年7月20日5版一篇稿件標題為《兩百余畝草場“失蹤”22年后被找回》,該報道講述了一位普通牧民的219畝草場在“失蹤”22年后,在下沉干部的幫助下找了回來。用“失蹤”這種擬人化的寫法增添了新聞報道的創新色彩,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與閱讀興趣,體現出融媒體時代傳統紙媒的思維創新性。同時,還可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的流行元素,將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中的熱門信息呈現在報紙的版面編輯中,豐富報紙內容的可讀性,在吸引年輕一代群體閱讀的同時也能夠為原有讀者群體帶來新鮮的認知,進一步鞏固目標受眾。例如華商報(2018-5)其中一板的標題為《“抖友”助陣長安“道民俗體驗季”》,該新聞中借助當下流行的“抖音”社交平臺,為長安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出品牌效應,吸引了更多年輕群體的關注,也為固有讀者群體擴展新的認知,進一步加強了傳統紙媒與新興媒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內容的有效創新。
以往報紙的版面主要利用文字傳遞出新聞內容,缺乏鮮明的構圖要素、創意性設計與色彩運用等,導致在視覺上無法給人以強大的吸引力,難以滿足互聯網信息背景下大眾的審美需求。基于此,應在報紙版面編輯上進行創新,報紙版面編輯要明確版面的中心,并運用多樣化的專欄和線條呈現出創新的視覺效果。一方面,應當強化版面的重心設計,綜合考慮到版面中的內容排布以及素材設計,例如將重點內容運用黑體字加粗表示,深化文字的視覺效果,最短時間內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還應注重版面的美觀性與合理性設計,將其中帶有創新性的重要素材予以突出,迎合讀者的欣賞習慣,使報紙版面呈現出整體大方簡潔、細節重點突出的視覺效果。此外,還應綜合運用多種樣式的欄目針對版面內容進行區分設計,可利用線條圈集等形式針對不同欄目進行編輯、排列、組合,同時注重運用與內容相對應的插圖進一步強化視覺效果,增強報紙版面的活力與躍動性,賦予版面靈動性與亮點。
總而言之,伴隨當今數字化媒體的日益繁榮發展,傳統紙媒更應立足于時代特點進行自我審視,針對報紙版面編輯進行合理創新,將網絡資源與其固有的紙媒優勢有機結合,促進報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