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力 常文碩 包學敏 黑河學院
高?!皞髅綄I”是隨著大眾傳媒發展衍生出的傳媒人才培養方式,目前主要的就業方向為:社會各類傳媒公司、獨立工作室的策劃、采集、制作、媒體運營工作;各電臺、電視臺的采、編、播、報工作;事業單位相關的宣傳工作;遠程教育產品制作公司及相關培訓學校專業教師工作等。這些工作都更多的依賴傳媒產業的發展變化,而隨著科學技術幾何數級的變化發展,未來的傳媒產業發展形勢也必將瞬息萬變。要求在最基礎的培養領域加強人才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要求我們探索有前瞻性、發展性的人才培養方案。
本校自2008年起開設傳媒相關專業,根據用人單位、畢業生和在校生的調研結果分析,當前傳媒專業人才需求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適應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適應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處事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是反饋一個人能否融入社會并被社會接納的直接標準。從學校到社會是一個跨度很大的過程,“社會適應能力”是畢業生在這個過程中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對傳媒專業人才來說,社會各類的宣傳、策劃活動都離不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它是專業人才培養首要考慮的問題。
(2)溝通能力。社會生活離不開人際間的有效溝通,恰如其分的進行溝通是人們判斷溝通能力的基本尺度。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將人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進行有效而充分的發揮。對傳媒專業人才來說,一個成功的作品的信息采集過程,需要負責人員與溝通對象提前做好相關工作的布置,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在新聞采訪、專題制作等過程中的必備素質。
傳媒專業就業職位離不開廣播電視新聞的策劃、編寫和影視作品創作的過程,新聞寫作能力和影視相關基礎知識都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素質。
(1)新聞寫作基礎。在各級各類電視傳播機構中,新聞寫作是從業人員最基礎的專業能力,能快速、清晰的抓住新聞要點,編輯寫作及時有效的新聞稿件,是新聞播報最本質的特征,也是新聞機構安身立命之源。
(2)影視基礎理論。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大眾化的進程,各類傳媒機構和自媒體平臺推出大量的碎片化視頻以娛樂大眾,此類視頻以畫面和聲音的美感和刺激性在市場化競爭中取勝,專業人員需要掌握影視相關的理論常識。
近年,傳媒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更多的傾向于社會各類私有的傳媒企業及機構,這些就業的崗位大多需要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如媒體運營部門,產品的宣傳策劃、信息采集、媒體發布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思路完整統一,這樣能夠縮短作品完成時間并節省人才資源,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是強大的考驗。
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傳媒大眾化方式的快速演化,傳媒專業人才素質需求將不斷發生變化,我們要時刻關注最前沿的信息,動態調整相關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社會調研結果分析,本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問題如下:
本校傳媒專業學生基數大,因學校的地域性特征,適合學生開展實踐的時空對專業的實踐過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除了課內實踐和部分校內外的定向實踐外,沒有大范圍的足夠學生應用的實習實踐基地,假期開展的社會實踐過程又有及時反饋的難度,所以開展有效的課外實踐是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
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中,實踐課程學時等同學分只是理論學分的一半,需要加大實踐學時數量來充抵足夠的學分,而傳媒專業的特點則需要設置足夠的實踐時間,這樣便使學生大量的時間用于各種不同的實踐課程/課時的學習,更增加了教師對實踐效果的價值判定難度,實踐課程的系統化也有待加強。
本校傳媒專業屬于比較新興的應用型專業,社會傳媒相關機構相對零散,不能像傳統專業那樣形成一套完整的實習就業渠道鏈,如訂單式培養方式;沒有與本地區的相關公司單位形成良好的資源共享,地域性資源的缺乏使學生第二課堂的展開難度大,除了通過網絡參加社會各類比賽外,很難將課程內容延伸到社會實踐中,不能大面積的實時的通過社會實踐檢驗課程學習的效果。
以上種種,說明我們在專業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在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外延中不斷的加深研究與實踐。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實踐技能培養是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需依靠課程學習和課外訓練共同完成,構建適合本校傳媒專業課內外綜合實踐技能培養模式,是培養適合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傳媒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本校傳媒專業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專業意識是對傳媒專業的知識內涵、社會責任和價值有比較系統的把握,是深入學習一個專業所有知識技能的前提。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深入研究“國標”內容,如對編導專業增加了《廣播電視導論》,《傳媒專業導論》課程,大力增加對學生的專業意識的培養。并且,在“畢業要求分解指標點”部分,進一步明確了專業意識的重要性,并鼓勵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大綱制訂中突出專業意識的培養項目和內容。這樣,能夠循序漸進的讓學生認識到傳媒專業所對應的社會職業“是什么”,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打下意識基礎。
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中,明確指出當代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還需要加強素質建設,形成在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下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本次方案修訂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傳媒專業學生在“熱愛祖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要“掌握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具有良好的時代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等相關方面的基本素質,并在“專業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支撐關系矩陣”中將各個具體課程嚴格的劃分了相關素質需求及程度。同時,增加了“新媒體”相關的課程,為輸出適應媒體發展的專業人才提供相應的培養平臺。
根據本校和傳媒專業學生特點,應社會和地域發展需求,相關專業形成了“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和“播音主持”兩個專業發展方向,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形成基本的人才培養框架體系。為適應國家創新創業人才的大環境和用人單位對綜合性人才培養的需求,對具體的課程進行了再一次系統化的梳理,按學期對同類能力實行漸近式培養,如“廣播電視導論——廣播電視編導概論——廣播電視節目形態研究——電視節目策劃”系列,“攝影——圖像處理——畫面造型——商業攝影”系列等,從理論到實踐,從基礎能力到專項培養,都一整套的具體課程及培養計劃。
高校傳媒專業是隨著傳媒產業發展而產生的高校傳媒人才專業培養方式,能夠快速而系統地為社會輸送適應性人才。應學?!皯眯汀比瞬排囵B需求,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傳媒專業人是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強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于為社會輸出更適合的專門人才,也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相關人才培養策略的探析,能夠成為地域性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