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筱 田蜜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利用多年來從事成人遠程教育辦學的豐富經驗,吸納融合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辦學優點,經過幾個學期的合作辦學實踐,兩種不同辦學主體間互相滲透,不斷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取得成效的同時,教學運行過程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合作辦學之初,兩校始終堅持教學過程互相獨立,分開管理的模式。兩校均有該試點項目的招生權限,負責招生和組織教學管理。西南大學僅負責對電大招收的合作辦學學生進行畢業審核和發證。電大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自行制定,西南大學給予相應指導和意見,制定完成后交由西大存檔留底。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最終的畢業審核由他們執行。但日常教學,過程性考核,畢業實踐和論文指導等環節,仍由電大自行組織。西南大學招收的合作辦學學生,也執行西大自己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西大負責日常教學管理。若有部分課程,電大由于自身辦學條件限制,缺乏師資的,可以和西大協商,由他們給予幫助和支持,這也是合作之初雙方所達成的協議。
雙方相互合作,但管理也相對獨立。電大主要是想利用這次合作的機會,向西南大學學習開辦該類教育模式的經驗,為適應電大系統的轉型發展和未來創辦開放大學累積經驗,為開辦“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探尋出路。
合作辦學為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多年來的傳統辦學模式開辟了新的篇章。但一些問題也在合作逐步深入的過程中,日漸凸顯。
突出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合作辦學首屆學生畢業預審核的時候。在核對學生畢業學分的時候,發現在西大畢業審核系統中,有個別本應學習的課程無法找到,或者多了幾門不該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之外的課程,造成學生無法通過畢業審核。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具體原因,后來經多方查找,最終發現是因為兩校教學計劃本身課程的差異性所造成,找到原因后,相關部門立即修訂調整,問題順利解決。
由于是首次合作辦學,和以往電大系統自己的操作方法不太一樣。盡管事先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對教學計劃進行檢查比對,核算學分,確認并未遺漏應學課程。但真正審核開始后,問題接踵而來。除了上面遇到的問題,還有畢業論文和綜合實踐環節。以往是直接把成績錄入系統,畢業審核系統會自動認定通過。但是合作辦學,就多了一道程序。電大從一開始,便是利用獨立的教務管理系統對合作辦學項目學生進行統一管理。包括教學計劃的制定,選課注冊,報考,網上學習等,只是最后的畢業審核環節,由于合作條件限制,是需要把所有成績在西大系統中導入,才能通過畢業審核的。前期因為合作辦學經驗的不足,雙方都忽略了一些細節問題,數據的對接上沒有及時跟進完善,導致了畢業審核中各種問題的出現。好在經過雙方各責任部門的溝通協助,問題及時解決。這些實際的問題,在試點工作開始之初,是根本無法預料到的,也只能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才能慢慢發現。
針對合作辦學教學運行中所產生的實際問題,我們自身也進行了總結和思考,找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法。
(一)每學期新生入學,完成了選課注冊后,把每一名學生的教學執行計劃課程在西大教務系統中,進行核查,確認課程是否完整,有無錯選或漏選。
(二)每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學生成績錄入完成,報送西南大學考試中心,進行課程考試成績的對接錄入。這一做法,避免了畢業審核時才出現課程無成績,影響畢業通過的情況。除了課程考核成績,最終的論文和實踐環節的成績,也采用類似的方法。
(三)在學生正式畢業前的一段時間,再次全面核查教學計劃課程是否修完,成績是否全部合格,最主要的是否在西大教務系統中錄入了所有成績,并且在正式審核前,電大從事相關工作的責任人會去西大,實地和西大負責工作的同事進行溝通對接,有問題現場及時解決,確保畢業審核順利。
校際間的合作辦學,無論是普通高校之間,還是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之間,又或者是像我們這種廣播電視大學與普通高校之間。兩者合作更多的是,學習別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吸收對方的先進經驗與方法。電大和西大網絡學院,從原本別人眼中的各自對立,互為競爭,走到現在的相互融合借鑒,這應該算是一次不小的進步和跨越。因為這打破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播電視大學成人遠程教育和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各自為政的緊張局面。
充分認識合作辦學的重要性和資源共享的必要性,思想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對推動合作辦學的發展有著積極而長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