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興修一時的鄉土志是中國被列強瓜分局面的特殊歷史產物。鄉土志作為一種講述地方歷史地理的教材,在內容上編排簡略,通俗易懂,是培養蒙童愛鄉愛國思想的啟蒙課本。本文通過對晚清民國山東地區鄉土志先行論著的回顧,總結了目前山東鄉土志的研究情況和存在的不足。
1905年,清政府頒行了一個專門指導鄉土志編纂的文件——《鄉土志例目》,隨后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以編纂鄉土志為急務的熱潮。據不完全統計,自光緒三十一年到宣統三年的七年間(1905-1911年),全國共成書鄉土志合計449種,年均達64種;進入民國后,由于政府的重視,各地鄉土志的修纂從未中斷過。《鄉土志例目》頒行后,作為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縮影的山東,更是積極響應,主政長官予以重視,本地鄉紳賢達亦積極配合,主動加入到修志行列,故大部分州縣都修編了鄉土志。據筆者統計,自《鄉土志例目》誕生至新中國成立前,山東地區共修纂各類鄉土志(含鄉土志性質的鄉土教科書、鄉土地理講義、鄉土調查錄及明清以降曾屬山東而今已劃歸他省的館陶、范縣兩地的鄉土志等)計約80種,高居全國之冠,除9種為民國時期修纂外,其余均系清朝光緒宣統年間所修。如此眾多的志書,是研究近代山東地方社會的重要材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學術界關于鄉土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著錄鄉土志目錄、整理鄉土志書和發表鄉土志研究論著。自20世紀初以來,有關鄉土志的目錄、整理和研究成果陸續出現,至今已是碩果累累,其中涉及山東鄉土志的研究亦不在少數。對百余年來學術成果的再梳理,于今天的進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鄉土志的著錄情況
山東的鄉土志目散見于諸多全國性的方志目錄中。早在1935年6月,著名方志學家朱士嘉的《中國地方志綜錄》就已收錄山東鄉土志29種;之后在該書的增訂本中這一數字增加至63種;日本東洋文獻中心曾于1964年編纂出版過一部《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其中收錄有12種山東鄉土志;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北京天文臺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問世,收錄山東鄉土志凡68種;1989年,中華書局影印出版了朱士嘉于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期間編成的《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方志目錄》,其中錄有8種山東鄉土志;1996年,由金恩輝、胡述兆主編的《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由漢美圖書有限公司出版,該書總共收有山東鄉土志71種,是收錄山東鄉土志數目最多的全國性地方志目錄。
此外,專門的山東方志目錄及提要亦有對鄉土志的收錄。成書于1981年初的《山東地方志書目》就收有73種鄉土志;同年10月,由山東省圖書館主編并出版的《山東省地方志聯合目錄》收錄鄉土志68種;2005年6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又出版了該書的新版本,增錄了光緒《齊河縣鄉土志》《嶧縣鄉土志》、民國《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等3種鄉土志,使新版收錄的鄉土志數量達到71種;1985年3月,由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和吉林省圖書館學會聯合出版發行的由王桂云、魯海編著的《山東地方史志縱橫談》一書,共收錄68種鄉土志;稍后又有《煙臺市地方志藏書目錄》出版,該書以收錄山東地方志為主,兼有全國其他省份的部分方志,其中含有山東鄉土志7種;1989年,由王桂云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東方志匯要》,以提要的形式著錄了山東歷史上曾出現過的方志900余種,并逐一進行考證和糾謬,編纂質量較高。該書共收錄鄉土志77種,是收錄數量最多的一部方志提要。
上述方志目錄,雖然各自收錄的鄉土志數目參差不齊,但通過相互補充,基本能夠將整個山東地區的鄉土志完整呈現出來。需要指出的是,筆者在查閱這些方志目錄(提要)時發現其中記錄的鄉土志信息或多或少都存在錯誤,主要集中在志書作者、成書年代等方面。此外,由于這些方志著錄皆成書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而今山東省內部分縣市的行政區劃已經發生變動。同時,因為種種原因,部分志書的藏地也已不在原處,這些變化是曾經的方志著錄無法反映的,需待更新。目前,全國各地的鄉土志目錄都是包含在地方志目錄中的,無專門的目錄或提要,查閱時頗有不便,晚清至民國全國成書的鄉土志總數在六百種以上,完全具備單獨編訂鄉土志目錄或提要的條件。
二、鄉土志書的整理情況
1968年,臺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國方志叢書》共收錄全國各地的影印本鄉土志合計64種,其中含有光宣時期的《章丘縣鄉土志》《莘縣鄉土志》等16部山東鄉土志;2002年由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和家譜文獻中心編、線裝書局出版社出版的《鄉土志抄稿本選編》一書收錄鄉土志共81種,其中影印了包括光緒《膠州直隸州鄉土志》《平度州鄉土志》《壽光縣鄉土志》等在內的9種山東鄉土志;此外,陜西、新疆、東北地區也都曾影印出版過本地區的鄉土志。
20世紀60年代以來,山東陸續有部分鄉土志的抄本、油印本、重印本、翻印本、影印本和點校本出現。抄本方面,有1960年光緒《新泰縣鄉土志》《惠民縣鄉土志》,光緒《金鄉縣鄉土志》有1984年抄本;油印本方面,1964年有山東省圖書館油印本光緒《蒲臺縣鄉土志》,光緒《平度州鄉土志》有1981年平度縣圖書館油印本;重印本方面,1983年,曹縣史志辦整理重印了光緒《曹縣鄉土志》;翻印本方面,高唐縣地方志辦公室曾翻印了光緒《高唐州鄉土志》;影印本方面,1983年,無棣縣史志辦征得北京大學圖書館同意,影印了北大圖書館藏宣統《海豐縣鄉土志鈔存》,影印本現藏于山東省圖書館。2001年,由故宮博物院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故宮珍本叢刊》中影印有光緒《堂邑縣鄉土志》。2016年3月,由濟南市圖書館選印的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由濟南出版社影印出版;點校本方面,1990年,由劉計南主校、泰安市史志辦公室出版了光緒《新泰縣鄉土志》,2009年12月,該書又由新泰市史志辦重新再版。1992年12月,由費縣史志辦整理出版的《費縣舊志資料匯編》一書對光緒《費縣鄉土志》進行了全文點校。1995年1月,由孔憲堯等點校、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歷代鄒縣志十種》一書點校了光緒《鄒縣鄉土志》全文。1996年8月,由王慶豐、王興琨主校、泰安新聞出版局準印的點校本光緒《肥城縣鄉土志》出版。2005年,由吳紹田等校注的《源遠流長的東萊文明:平度舊志校注》一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的下卷對光緒《平度州鄉土志》進行了點校。2011年8月,由即墨市史志辦公室點校、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光緒《即墨縣鄉土志》面世。由河南省范縣地方史志辦公室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光緒《范縣鄉土志》于2014年5月正式發行。2016年9月,由臨淄區史志辦公室點校、方志出版社出版了光緒《臨淄縣鄉土志》。
總體來說,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山東的部分鄉土志整理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相比于魯地的全部鄉土志而言,現有成果依然偏少,仍有大量的志書需要整理和出版,可謂任重道遠。另外,相比其他省份,已整理出的志書多為單行本或與其他方志一同出版,較為分散,缺乏專門的匯編性成果。
三、鄉土志的相關研究情況
一些方志學的專著有部分提及或引述山東鄉土志內容。許衛平在《中國近代方志學》一書中曾引用光緒《泰安縣鄉土志》序的內容來說明鄉土志愛國愛鄉的編纂目的;巴兆祥在《方志學新論》中亦引用宣統《齊東縣鄉土志》序的內容來強調清末修纂鄉土志意在培養家國意識這一主線。此外,在鄉土志地圖方面,作者以光緒《齊東縣鄉土志》《莘縣鄉土志》為例來說明兩志繪圖方法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另外,張守富在《修志隨筆》一書中亦曾對山東鄉土志做了敘述。論文方面,陳曉曾的《山東鄉土志所見明初移民——兼論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通過列舉光緒《菏澤縣鄉土志》《高唐州鄉土志》等幾部鄉土志中記載的相關史料來探討明初山東移民來源的問題。需要指出的是,鄉土志在該文中僅僅起到了提供史料的作用,作者并未對志書本身進行研究。目前,專門研究山東鄉土志的成果很少,期刊論文僅見吳凱、馬智捷的《根據方志編纂原則分析〈高唐州鄉土志〉編纂的得失》,作者分析了《高唐州鄉土志》的目錄及其編纂原則并在文末指出了該志的不足之處;學位論文僅有2011年北京師范大學張凱軍的《清末山東鄉土志的編纂與鄉土教育的開展》。本文共分為三章,主要圍繞魯志的修纂情況、內容特點及教育功能展開探討。另外,有部分研究鄉土志的文章亦有少量提及山東鄉土志。期刊方面,王興亮在《〈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鄉土志”的兩個問題》一文中曾指出《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所收錄的光緒《嶧縣鄉土志》《泗水縣鄉土志》等5部志書存在成書年代錯誤;他的另一篇文章《清末民初教育類鄉土志編纂群體與社會影響》曾引用光緒《恩縣鄉土志》序中的內容來說明地方官員對修纂鄉土志的重視;巴兆祥在《論近代鄉土志的幾個問題》中引用宣統《齊東縣鄉土志》序的內容來說明鄉土志傳播愛鄉愛國思想的功能;王新環在《鄉土志與鄉土教學》一文中引用光緒《菏澤縣鄉土志》《泰安縣鄉土志》兩志序的內容來說明培養愛國愛鄉的意識是編修鄉土志的主要動因。學位論文方面,復旦大學王興亮的博士學位論文《“愛國之道,始自一鄉”——清末民初鄉土志書的編纂與鄉土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劉玉玉的碩士學位論文《“學必始于鄉土,而后可通于天下”—清末民初的鄉土志書探析》、寧波大學李琳琳的碩士學位論文《西學東漸與地方志演變》、湖南師范大學李新的博士學位論文《固守與革新:百年中國鄉土教材研究》等都或多或少地引用了山東鄉土志的部分內容作為支持其觀點的原始材料。較為可貴的是,王興亮在其論文最后附有鄉土志書目提要,其中收集有山東鄉土志共73種,李新的論文中含有對部分清末鄉土志各細目所占頁數的統計表,其中就有對包括光緒《膠州直隸州鄉土志》《平度州鄉土志》等8種山東鄉土志內容分量的統計數據;山東師范大學劉偉的碩士論文《林修竹研究》第五章專門對民國《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的內容和價值進行了敘述;廣西師范大學付永賢的碩士論文《清末至民初人口結構實證研究——基于鄉土志數據》的最大特色就是以鄉土志中所記載的數據為基礎進行研究,其中就用到光宣及民國年間的《肥城縣鄉土志》《樂陵縣鄉土志》等16部山東鄉土志中所記載的相關數據。
相比于全國其他省份的研究,山東鄉土志的研究力度較為薄弱,很多志書無人問津,也缺乏專門的研究論著。現有的涉魯成果基本僅限于對志書的一般性介紹或是簡單地引用志書內容作為史料以佐證其論文觀點,并未對鄉土志本身進行研究。僅有的兩篇專門性研究論文由于篇幅所限,缺少對魯地志書的系統研究。
四、結語
目前,山東鄉土志的著錄和整理雖已取得較多成果,但仍有繼續完善的空間。當前,對志書本身的研究尚不夠深入且缺乏系統性,對志書中所包含的地方史料的重視和挖掘程度亦不夠,不足以使人形成對整個魯地鄉土志的全面認識,人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專門深入的研究,從而達到窺其全貌的目的。
(西南民族大學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
作者簡介:馬雋(1990-),男,山東威海人,碩士,研究方向: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