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玲
世界上最有嚼頭的主任就是班主任。養成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的確辛苦,教育對象是一群或呆萌或機靈的小孩子。但是也可以做得很詩意,很幸福。
國外教育家說:“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我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回憶在我和學生一樣年齡的時候,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那么我就努力成為那樣的老師。有兩種老師常常令人印象深刻:①溫和親切充滿智慧,傳授的知識是終身受用的;②嚴厲刻板,言辭激烈,總是用手對我指指點點,甚至對我拉拉扯扯的。我想成為第一種老師。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時候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低年級的孩子來到小學別提高興,都得意忘形了。記得他們第一天上課坐沒坐相,站沒站相,不停地找同學聊天,下課就往外沖,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們興奮的身影,都有他們打鬧的聲音。自此我就悟出一個道理:這群初來乍到的孩子,是天不怕地不怕。那么如何讓他聽從老師的管教?憑老師的氣質和人品。習總書記說:教師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力量。學生喜愛老師,才能把老師當成朋友,親近老師,與老師多接觸、多談心;學生敬佩老師,才能積極學習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老師的優良品質和淵博學識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和強大的震撼,學生才能聽從老師的教育,才能把老師的教導轉化為自己的日常行為。
第二,關愛學生,拉近師生距離。一方面,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班主任占據學生整個校園生活,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與其每天仇人般相見不如親人般相親。無論多調皮的學生,都無法拒絕別人的關愛。在這種和諧友愛的氛圍中,學生的性情和行為會慢慢有所轉變,會從暴躁轉為溫和,從煩躁轉為快樂,從多動轉為平靜。另一方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才會近距離觀察你,感受你,你的思想、言行、品德才能感化學生。
第三,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老師再多的說教,不如在他面前拾起一個垃圾或者當眾表揚拾起垃圾的孩子來的直接。校園是一個純凈、嚴肅而又充滿朝氣的地方,老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一言一行符合這個場所,身邊就像擺著個監控器,要嚴于律己。
第四,不吝嗇自己的贊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年級的學生更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認可。因此,只要學生有閃光點,哪怕只是螢火蟲之光,教師也要善于捕捉這點光芒,并把它發揚光大。菲菲同學是一個頑皮的四年級小女孩,剛開始一言不合就給同學兩巴掌。在一次美術課上,我發現她和好朋友在一起給一幅漫畫涂顏色。我說:“菲菲和和她的小伙伴合作的這幅畫真美!菲菲還給小伙伴拿蠟筆呢!如果平時菲菲可以這樣幫助其他同學就更棒了!”說罷,還獎勵她一個小紅旗。菲菲心里樂滋滋的。三天后,菲菲又和一個男生發生口角,一巴掌剛想下去,我趕緊飛奔過去抓住她的手,說起了上次美術課上她的光榮事跡。菲菲聽后,慢慢地放下了手;后來菲菲又有兩次這種沖動,我都這樣制止她,并且在平時多發現她樂于助人的小事跡,表揚她。漸漸地,再也不見菲菲抬起的巴掌了。
第五,反復練習,持之以恒。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需要耐心,持之以恒。“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反復抓、抓反復,不斷強化,要求教師勤于督促。平時發現學生表現不好,教師應正確地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學生會化“要我做”為“我要做”,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班上的天天同學因沒帶紅領巾被值日生抓住扣分0.1分。在值日生轉身離開之際,天天在他身后小聲說了一句臟話“他媽的”,結果值日生聽到了并且以“行為不當”扣2分。事后,我找天天談話,他慚愧地低著頭。天天說平時跟同學說多了,那天就脫口而出。我建議天天找到值日生認錯并且道歉,同時寫下檢討書在班朗讀,請全班同學來監督天天改正自己的行為。天天每天還自讀十句文明用語。后來天天不再講臟話,期末還被評為“禮儀之星”!
好習慣成就好的未來。教師雖然腳下只有三尺之土,卻指向學生幸福的一生。班主任責任更加重大。班主任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平和,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作為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