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平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追求。
關鍵詞:教學方法;興趣;訓練模式
現在教育界正刮著一股改革之風,小學數學當然也是改革的重點。如何借著這股改革之風,是小學的數學教育能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徹底跳脫出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小學的數學教育領上一條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正是我輩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的改進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是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課改下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生動活潑。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觀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師的腦海和行動中,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其生命之樹常青。雖然新課改搞了幾年了,但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課程內容是依舊沿用以往的教學思維,對學生進行評價也采用試卷,考得好的學生就是優秀學生,考得不理想的學生就是差生,這種評價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學目標也不十分明確,教學措施也不十分科學,最終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轉變教學觀念,緊跟時代,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水平講解不同層次教學內容,最好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布置作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同時,明確教學目標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怎樣,把自己看得有多高,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或者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建立一種平等的身份,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學習。
二、面向全體學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關于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所以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三、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在課堂上走進學生內心的導入,才能激起其思索的興趣,令教師的課堂如同磁石般吸引受教者的注意力。因此,小學數學授課的環節應當注重課堂導入。精妙的課堂導入,令受教者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地探討學科知識。比方說,講授圓的相關概念環節,可以將問題設計的較為簡單,諸如,為什么籃球是圓的?可以將籃球設計成方形、或者三角形嗎?繼而引領學生進行探討,深入思考,施教者積極進行引導,將受教者的思考點導入和圓的特點想接近的領域。
最佳的授課主體即為興趣。受教者唯有帶著極大的興趣才可以帶著愉悅的心情,巧妙地掌握學習的計策,進而不斷充實知識構成。新課導入環節,筆者借助情景表演、懸念制造、情境創設等進行教學互動。比方說在講授“最小公倍數”章節的時候,可以選取日常中,小學生更易于接受的生活情景,諸如,超市某水果價格的漲幅等,進而將形象化的情景設計出來,令學生參與授課情景,激發其對本章節學習的興趣,提升授課質量。
四、創設不同的課堂訓練模式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創設不同的課堂訓練模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
高效能的課堂教學,是課堂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教師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科學的課堂訓練模式也是高效能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同學生對獲得知識的經歷和經驗是不同的,接受知識的程度也不同,如有的學生解題思路特別清晰,有的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特別強,有的學生記憶力特別好,有的細心,有的粗心等等。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堂訓練模式也要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做好學生的學情分析,做好學生練習題“資料庫”,做好學生實驗分析,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訓練的模式。如對學困生重在教師講明,采用多點撥、多補充的模式;對中等生采用多思考、多練習的模式;對優秀生讓他們自己多講、引領,指導他們多想一想,采用示范的模式。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不管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切實地考慮學生的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想,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個性,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更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一切,加上一系列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