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
摘 要:《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的學習,讓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源于教師平時課堂教學的過程,而課堂教學又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意識
作為教師,在《新課標》創新性課堂教學中,要時刻牢記: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或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新潛能。
小學數學是基礎階段,教師必須注重發現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夯實基礎。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誘發創新意識,樹立教育價值觀
首先,《新課標》對教育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而教師本身應具備自我完善的主觀能動性和敢于創新的精神。要敢于打破教育常規,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其次,教師還要打破對“創新”一詞的神秘感,讓學生知道“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正如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新之時,人人是創新之人。”教師要努力使每個學生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在自身發展水平上有所創新。再者,教師要改革過去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堅信每個學生都是最棒的。
二、民主和諧的課堂,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
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數學來源于生活,社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要構建寬松、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讓學生感覺不到壓力,在平等的氣氛中敢于設問質疑,發表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充分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始終保持積極思考,敢于創新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
比如,我教學正、反比例的區別時,先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總結出正比例與反比例的不同點,然后打破“教師出題或課本原題讓學生判斷的常規教學模式,讓學生輪流當“小老師”出題,請其他同學來判斷出是正比例還是反比例,并說出理由。(也可以請老師來回答)但有一條規定:每個人出的題目不能重復。就在這節課上,同學們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出現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問題,連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在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由發言,使課堂成為學生獨立創造的空間,同時也體驗到自己創造的樂趣。
三、培養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根本
學習本身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啟動大腦思維的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從中獲取知識,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使他們深刻地理解并有效地運用。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現。教師恰當地利用這種狀態,可以誘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在學生想知道梯形面積計算方法,思維已激發時,教師不是機械地講解,而是引導每個學生剪出兩個梯形紙板(要求兩個紙板是完全一樣的梯形)當學生剪好后,讓同桌同學相互查看準備情況。隨后教師啟發談話:“今天,同學們就發揮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動手用‘割、補、拼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公式。”全班同學精神百倍,情緒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把紙片拼成了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學生一共探索出8種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使學生經歷了“自主創新”的全過程,體驗到自己創新成功的喜悅。教師采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的思維就會越來越活躍,思考問題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創新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創造性。
四、質疑問題、交流討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大膽質疑,探果索因,追根到底是學生創新的開端,鼓勵學生質疑是優化課堂結構、創設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回答有誤。而交流討論則能集思廣益,既能拓寬學生的參與面,又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平等、和諧、民主互助的課堂氣氛,在討論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從而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
例如,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多少天完成?出示題目后,先讓學生根據工程應用題解題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說明算理,再誘導學生:如果路程延長1倍,那么是多少天完成?這時有幾個學生隨口而出12天。這時我并沒有直接否定,而是讓學生根據算理進行驗算,結果令他們出乎意外,也是6天。后來我將路程改成15千米、45千米、60千米等,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發現了規律。都感到奇怪,便迫不及待地提出質疑:“為什么公路的長度無論怎么變,結果總是一樣。“是不是工程應用題中的總量與工作時間無關?”“能不能不用工作總量也能求出工作時間?”……學生從疑問到敢問,從敢問到聯想,是積極的思維和創新求知的表現。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創新意識也大大增強。
總之,時代呼喚創新型人才,創新性人才需要創新教育的有效培養。而數學課堂教學是這一目的的主渠道。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以便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的需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