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 趙婭
摘 要: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引入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醫學生各項能力,為后期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本文中詳細分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教學質量。
關鍵詞: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病理教學
高職院校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學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谀芰ε囵B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最終實現提高醫學生專業素質的目的。
1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傳統病理學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直接給出較為典型的案例,然學生根據教師語言描述對疾病做出診斷和說明。例如,患者張莫某,男,22歲,學生,醉酒后淋雨,于當晚突然發病,出現寒顫、高熱、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繼而引發咳嗽,痰呈鐵銹色,家屬將其送往附近醫院就診。聽診結果發現患者左肺下葉出現大量濕啰音;觸診時發現患者出現語顫增強現象;血常規檢查發現患者體內白細胞含量為17*109/L;X攝線檢查發現患者左肺下葉出現大片致密陰影。
請問:該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是什么?做出這樣診斷有哪些依據?這種案例教學方式學生從其中某一信息就能得出正確診斷,如根據患者“痰呈鐵銹色”就能斷定患者為大葉性肺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要進行深入設計,突出對學生診斷能力和判斷依據的培養。
如上例可以這樣提問:患者血常規檢測中白細胞含量17*109/L,出現高熱、震顫的病例依據是什么?利用生理知識解釋患者為什么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形成鐵銹色痰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問題?患者左肺下葉出現大量濕啰音、語顫現象增強說明患者肺部發生了怎樣的病變?是什么原因引起患者左肺下葉大片致密陰影?如此設計問題將病理學中的患者癥狀、體征變化和病理改變聯系起來,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探究,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疾病特征和引發原因,更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創新教學方法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結合具體病案通過問題的形式展開教學,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活動開展時,充分考慮教學目標與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典型的臨床病例,設計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進而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如,一女性患者,年齡38歲,入院治療時已經連續出現2周的呼吸急促、發熱及心悸癥狀。主治醫生詢問后得知,患者本人4年前勞動時出現心跳氣短的情況,一直并未重視,直到最近半年,癥狀不斷加重,且出現下肢水腫等情況。此外,三周前夜晚層出現夢中驚醒且氣喘不止的情況?;颊?~8歲時曾實施扁桃體摘除術,16歲出現膝關節疼痛,近兩周出現咳嗽情況,檢查中發現痰液帶有血絲,平常出現心悸等加重情況。
教師可以以此病例為出發點,結合診斷結果、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問題,如患者原發疾?。肯群蟪霈F的呼吸困難都是哪種形式的?出現心力衰竭的直接原因?下肢水腫的發病原理?……
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將所有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安排各學習小組討論分析,課后查閱文獻、了解癥狀、與臨床醫生交流等,獲得一首資料,交流與討論分析的結果。最后教師做好評價,總結各小組結論的問題及不足,并詳細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通過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3培養科學思維能力
病理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及職業素養。
依據學習遷移的認知結構學說,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來掌握新知識。因此,復習相關已學內容是學習病理生理學的基礎,如果學生對這些相關內容較生疏或掌握不足,那么在正式教授之前,可以進行簡要的復習。這樣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學的疾病發病機制時,便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有利于不同知識結構的銜接,加強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讓學生逐步形成醫學整體思維模式。
例如,在學習水腫發病機制時,可以引導學生先復習生理學已學過的組織液的生成與回流,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思考組織液增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然后再講解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引起水腫的機制,學生就容易接受了;同時教會學生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增強其學習興趣。通過加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為以后工作、學習夯實基礎,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醫學人才。
4結語
總之,通過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應用,效果顯著,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水平,不斷更新與完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各項專業能力。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病理學教學提供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呂威力,邢雪松,王效杰.C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02):23.
[2]付新寬.融合思維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8):92.
[3]劉潔,劉懷,徐筱紅,彭微.??撇±韺W開展臨床教學的效果探討[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7(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