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主流媒體應該如何向前發展是關系到新聞媒體事業的大事。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主流媒體的發展,在報道熱點問題時應該更加注重時效和深度,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眾對重要的事件做出回應,并對進行社會現象進行反思,進而引發民眾的社會責任感。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黨和國家的問題上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并且就重要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新思想、新思路、新理念,特別是關于新聞媒體、思想輿論等就時效性和深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2016年主持召開的新聞輿論工作會議當中指出,新聞媒體事業的發展應該要不斷創新形式、內容、手段、機制以及理念等,提高時政新聞的時效性和深度。利用好現代人們的審美以及輿論標準,滿足不同民眾的差異化新聞需求,加快新聞傳播的速度,迅速構建新聞輿論的新格局。而且要加快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在新的媒體媒介的作用下順勢而上,把握住報道的最好時機,結合適宜的策略,使得熱點問題向著時效性和深度性發向發展。
我們知道,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都有特定的主題思想,所以說主流媒體的熱點問題一定要體現報道的時效性。作為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來說,一定要依托時代發展的大背景,從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最大程度的展現民眾的心聲。廣義的時效性,指的是一定時間段內,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重心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目的是深化整體改革服務和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狹義的時效性指的是,熱點問題的報道是要及時和迅速,要求新聞報道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新聞效果,特別是在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與此同時,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上要做到及時報道,主流媒體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做出最為權威的報道,以免民眾在該新聞上輿論滿天飛。
要想讓主流媒體的熱點問題報道具有深度性,一方面要保證新聞內容真實有效,邏輯清晰,另一方面還要保證新聞手法和寫作的倫理等方面要得當,尺寸尺度把握適宜。就目前的部分新聞熱點問題來看,存在很多虛假報道,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炒作或者吸引民眾的眼球,這樣做的后果是引起不必要的民事糾紛,使得社會秩序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舉例說明,大家熟知的G20峰會在杭州舉行,但是某媒體發出報道說這是政府為了贏得面子的形象工程這一言論,引起社會的軒然大波。為了避免該事件產生的惡劣影響,浙報集團杭州分社特別量身發表了名為《喧囂很近,請把情懷放遠》的報道,并在新浪網、網易網等新聞門戶網站上大量投放,使得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由此得見,主流媒體下的熱點問題報道應該更具有真實性和深度,不能僅僅單純一家之言而在社會上散布一些負面的或者不真實的言論,這樣會對民眾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會對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有惡劣的影響。
在今天,傳播格局的不斷變化會使得我們每個人成為了社會化媒體的中心,朋友和我們都形成了一個關系復雜的網絡,而新聞媒體成為了構成這種關系的重要橋梁。所以說,主流媒體的熱點問題的報道更應該要遵循新聞事件本身的屬性,并且在不斷挖掘的過程中揭示新聞背后的本質和含義。熱點新聞中應該要不斷地創新報道的形式和手段,借助新媒體的手段和途徑,在新的視角下不斷突破原有的新聞觀念,推動新聞報道在真實性的基礎上還原整個事件背后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可以在新聞報道中發現自我、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綜上所述,主流媒體的發展下,熱點問題已經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熱點問題吸引大眾眼球,引發大眾思考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新媒體手段和途徑的不斷推陳出新,讓新聞工作者看到了報道的更多可能性,因此時效性和深度便成為了新時代下主流媒體追求的目標。新聞報道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相互融合的過程,無論是內容、手段以及領域等方面都需要顛覆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在大環境下熱點問題報道的時效性和深度融合,這也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該要時刻謹記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本刊記者.全媒體時代,地方黨報如何改進新聞評論、創新深度報道?——《開封日報》新聞評論改革暨深度報道創新研討會觀點擷英[J].中國記者,2014(12):50-52.
[2]陸峰,田梅,方暉.最典型全媒體,十九大融合傳播如何做“新”[J].傳媒觀察,2017(12):17-19.
[3]呂巖梅.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同頻共振廣電新聞宣傳主題突出創新出彩[J].中國廣播,2018(02):4-8.
[4]李立.后移動互聯時代走向智能媒體的廣播——2017中國廣播媒體融合綜述[J].中國廣播,2018(0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