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廣播電視臺高壓由雙電源提供,運行方式為單母線分段,分列運行方式。低壓運行方式為單母線運行方式。一路10kV電源由石灣站10kV石財甲線供電,另一路10kV電源由陽江站10kV馬南線供電。近年來電視臺因業務發展用電負荷在逐年增加,而原有的供配電系統經過多年的運行,部分設施已有老化損壞現象。為此,需要對原有的供配電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兩臺變壓器型號均為S7-400kVA,98年投運,變壓器絕緣老化,損耗大,性能低。高壓跳線為鋁導線且線徑偏小,導線連接處嚴重氧化,連接處易發生火花,嚴重時燒毀導線,發生事故。臺架處角鋼橫擔、螺栓全部生銹,臺架受力不均,可能導致變壓器下滑、傾斜。接地引下線生銹,原接地網已被破壞,現設備無可靠接地,存在安全隱患。
如圖1所示,變壓器的臺架處無保護開關,檢修時,操作人員需要在配電房內分斷高壓開關,且需派專人看守,其余的檢修人員才能到臺變處檢修。如遇雷雨臺風天氣,臺變發生故障時,將無法對設備進行檢修。

圖1 臺變現場安裝圖
高壓柜積灰,絕緣性能下降,指示儀表大部分均不工作,柜體一次主接線不明顯。高壓柜為負荷開關柜,高壓聯絡柜需手動分合開關,當一路高壓進線出線故障時,不能自動投入備用電源,需人工手動閉合開關達到投切目的,供電可靠性低。
根據陽江廣播電視臺的資金使用安排,本期擬安排改造高壓柜和配電變壓器。基于現場實情,改造方案如下:
第一,油變改為干變,安置在現有配電房的高壓柜位置。配置兩臺戶內型干式變壓器,由于干式變壓器不存在漏油的可能。且防火性能優于油變,運行的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變壓器從室外搬至室內后,也沒有了臺風的威脅。
第二,將原2臺400kVA變壓器改為2臺630kVA干式變壓器。通過增容,確保一臺變壓器故障搶修,另一臺變壓器能滿足電視臺的全部用電需求,同時也為以后的發展預留負荷空間。
第三,更換高壓柜,配電房內高壓柜負荷開關柜更換為斷路器柜,由于電房空間有限,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置室外的預裝式高壓室,新的高壓柜集中安置于內。當系統短路時設備不會出現爆炸事故,快速隔斷故障,有效防止故障擴大。
第四,改造低壓柜,恢復低壓聯絡的功能,為發電機配備獨立的輸出開關。擬定增加一臺發電機輸出開關,并將原發電機輸出開關改造為低壓聯絡開關,完成此改造后,運行方式更加靈活,操作更加簡便,降低了誤操作的機率。
第五,新高壓柜配置備自投裝置,具備自動投切功能,確保一路進線電源發生故障時,另一路電源快速投切,給另一路電源供電,提高用電可靠性。
本工程10kV主結線采用單母線接線方案,兩路進線電源,一路10kV電源由石灣站10kV石財甲線供電,另一路10kV電源由陽江站10kV馬南線供電。根據此主結線方案,10kV備自投擬采用進線備投方案。為提高供電可靠性,減少頻繁投切對我臺設備的沖擊,我臺要求兩路電源互為備用不投入自復功能。備自投裝置的動作邏輯是:1、首先備自投裝置在兩路10kV進線均有壓且進線開關一分一合,保持15S裝置即充電,具備動作條件;2、當主供進線柜失壓,備自投即先行切開失壓的主供進線開關,然后合上備供進線開關,負荷由備供電源供電;3、主供進線電壓復電有壓,備自投不會動作將負荷轉換回主供電源供電。又經15S后備自投裝置再次充電;4、裝置充電后如備供進線柜失壓,備自投即先行切開失壓的備供進線開關,然后合上主供進線開關,負荷由主供電源供電;5、設計手跳閉鎖備自投回路,即在正常操作斷開進線開關時,備自投不會誤動作;6、要求備自投裝置具備有流閉鎖功能,正常供電時出現PT斷線的現象,因備自投裝置采集的電壓電流處于無壓有流狀態,備自投裝置判斷是PT斷線,自動放電,不會動作,并報備自投裝置異常。
陽江廣播電視臺是陽江市的供電二級重要用戶,對供電可靠性要求高,而10kV配電系統又是廣播電視臺的供電樞紐,一旦停電將影響全臺的生產業務正常開展。因此設計方案應首先考慮安全性、可靠性,本工程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一、二次設備的技術優化,基本達到預定功能要求。本文列舉的陽江廣播電視臺高壓配電系統改造工程實施后,能夠實現安全、穩定供電,確保廣播電視臺配電系統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何根想,林丙榮.和平廣播電視臺發射中心機房供配電系統的設計[J].西部廣播電視,2017(08):242-243.
[2]石越,王艷.電視臺播控中心的機房供配電系統設計與實現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