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或是播音員,應該有自己的一套風格,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有自己高效的解決方法,播音主持屬于藝術類,藝術上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練習的多并不代表自己對專業的方面了解的多,所以,推出“以賽代練”的培養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接近生活,熟悉環境,也讓學生能夠在對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多的是尋求那種靈感上的突現。
播音主持專業有著藝術類的特殊性,不像音樂類或是美術類,有著技巧類的反復練習,播音主持專業可以說是與個人自身的性格特點密切相關的,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他傳達理念時所用的方式就不同[1]。運用“以賽代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理解主題所想要表達內涵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來突出主題,在比賽中測試自己的臨場反應能力,冷靜能力,在與對手的競爭條件下,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都是這種培養模式的有益之處。
專業教學的方式一般有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和教室外開設的第二課堂,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在本專業的基礎上開創專業比賽,以尋求學生們在比賽中提升自我,共同進步。但是,由于學校經費的不足,師資水平有限,對于比賽的規則模式認識不夠具體,開展大型比賽活動還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專業內開設比賽時,可以開設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一些技能比賽,比如說以學習的課程為主,圍繞各階段課程專項開設比賽;一些基本功練習競賽;還有一些專業技能類型的競賽。
在現在的大學高校中,播音主持專業也包括了許多不同方向的小分支專業,學校就會根據這些專業的不同細分成不同的領域,例如,有播音與主持方向的;有影視表演方面的;有影視配音方面的;還有戲劇表演如相聲小品方面的等等。因為所學習的方向不同,那么其專業的主干課程肯定會有所不同,所以,學校就要以其所學的主干課程不同,劃分為不同的領域,開展不同的專項比賽,這樣才能在對比中看到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差距,尋求更大的進步[2]。
任何一項嫻熟的技藝,都離不開基本功的扎實練習。播音主持專業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普通話語音基礎和播音發聲學。在競賽的時候可以這樣體現:讓學生通過自我介紹來體現自己的特色,說話風格;通過對文學作品、新聞稿件的朗讀來判斷普通話說的是否標準合格;還可以通過繞口令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說話速度以及吐字清晰程度。以上這些類型的比賽,可以在課堂學習中開設,不時地在理論教學中穿插一段小比賽,讓本只有理論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有趣,提高學生上課聽講的熱情。
播音員與主持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底蘊,卓越的表達能力,突出的臨場反應能力以及遇事沉著冷靜的態度。由于新聞中會不時的有一些突發狀況,這就需要主持人或是解說員有極其敏捷的洞察力以及反應能力,從而更好地控制局面。汪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一期《天天向上》中,有期說到太極的推手,汪涵說他看到公園有的老頭能把小伙子推好遠,然后就開始搞笑。汪涵說:“家在哪?東三環是吧,走你。”然后歐弟問:“老先生,我是臺灣來的。”田源問了一句:“那要推幾次啊”,這里估計田源只想到了距離,沒有別的意思。這時汪涵拉住歐弟說:“臺灣不推,拉回來。”政治問題一直比較敏感,汪涵的這個救場已經不是臨場反應的問題了,而是思想深度,有些真的是需要有深邃的思想才抖得出來的[3]。開展各類專業技能的比賽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在教室外的第二課堂開設。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一個主題和大綱,利用教室外的環境或是學校里的大禮堂,讓學生進行即興主持,即興口語表達,在主持的過程中,教師可扮演導演這個角色,制定一些突發狀況讓學生解決,每個學生表演完后就作為觀眾繼續觀察別人的表演,在所有學生表演完之后,讓學生提出自己所認為表現最好的作品,并說出自己的看法,每個學生都擁有給別人提出建議的權利,在所有學生表達完自己的看法之后,由老師進行總結,然后學生之間各取所長,并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反思,爭取下次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學校應該更多的組織本專業的學生多參加一些廣播電視媒體活動或是社會舉辦的一些禮儀活動,讓學生更早的走入社會,通過各類比賽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最近幾年,中國播音主持界舉辦了很多這種類型的比賽,引發了許多高校的關注,例如“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是比較有權威性的比賽,參加一些這種類型的比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些正式的場合中,通過自己的臨場發揮,通過觀察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為以后走入社會后所要面臨的問題積累經驗。
學生在學校的視野往往是片面的,主要存在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一些演習鍛煉,通過“以賽代練”的模式,讓學生多參加一些比賽,多參加一些正式的場合,使他們更早的了解本專業比賽的規則,盡快適應社會實踐的工作環境,這種模式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廣闊,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通過觀察不同領域不同的人,使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更加片面,面對突發情況時有迅速的反應能力,能夠更快更高效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以賽代練”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舊例,把純粹的理論教學改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而實踐就是人實現自我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實踐中,通過各個小組不同成員的比賽,聽過老師的點評,仔細回顧下自己的表現,就能很好的做出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讓下次的自己做的更好[4]。另外,在比賽中,還能看到除自己學校之外的其他高校學生的表現情況,感覺不同教學理念所帶來的不同效果,那些在本校表現杰出的人,能夠不再局限于自己周圍的一些成績,可以看到別人的優秀,樹立起競爭意識,在競爭意識中尋求自己更大的進步。
歷年來,播音主持專業一直是較為熱門的專業之一,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教育當然也不能落后,在時代發展迅速的同時,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發展型人才,所以,教育界應當拋棄往常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育,更多的需要創新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賽代練”是賦予播音主持專業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改革,也是一種創新。它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結合了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人文教學,我相信,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會對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廣亮.“以賽代練”培養模式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革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5(19):74-74.
[2]喬鴻雁,楚天.導師制下“以賽代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 (7):00022-00023.
[3]李楠.大眾傳媒發展趨勢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 (5):134-135.
[4]譚力,沈豆子.播音主持專業“以賽促教”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視聽,2017(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