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戰略就是面向工作崗位輸送一線操作人才,最主要的是具有完善的專業知識和實際的工作能力。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任務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在畢業之后,快速的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擺脫學校好課本的束縛。
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對于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安排,頂崗實習時常為一個學期。有的專業根據自身的特點,頂崗實習的時常甚至是一個學年。頂崗實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將課堂搬到了企業,由原來的教師教授知識變成了“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學生從接受和服從學校的規章制度變成了服從接受企業的規章制度。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從考試畢業變成了創造利潤。學生雖然是在企業工作,但是從身份上來講還是一位學生,既要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也要服從學校的安排。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管理還很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不能起到很好的預期的效果,各種問題也比較突出,學校和企業都是需要認識到的。
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任務一般從第三個學年就陸陸續續開始了,很多學生的課堂知識儲備還不夠,并且由于學校學習的環境相對輕松和愉悅,很多學生對頂崗實習有很強的抵觸情緒。還有一些同學在選擇頂崗實習的崗位時過度理想化,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定位,認為這是以后自己工作的方向。在被動的接受了頂崗實習的崗位上時,往往就會消極怠工,不按照企業和學校的管理規定進行實習工作。對自己的頂崗實習計劃也是一知半解,對于頂崗實習最后的效果也是漠不關心,學生只是在工作崗位上虛度光陰,等待畢業。學生對于頂崗實習的認識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頂崗實習的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熱情也將影響著將來在正式崗位的發展。
學校在進行頂崗實習的教育中,沒有強調其重要性,這樣才導致學生的認識不足。學校在學生進入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后,由于缺乏學校的現場監督,就對學生放任不管,對于其在企業的表現也不聞不問。學校應該加大對頂崗實習的宣傳力度,通過專業老師進行切身實際的感受來激發學生對于頂崗實習的熱情,對本專業將來的工作內容和能產生的實際效益做詳細介紹。學校應該指定切實有效的頂崗實習制度,并且用嚴格的執行和管理,使學生能夠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實習效率。
企業在來校宣講時,由于企業的時間安排或是地域限制,導致宣講的時間也較短,沒有對企業的情況和崗位詳細介紹,學生聽的也是一知半解,事后也沒有安排學生和企業單獨溝通和解決疑問的機會,這就導致了學生對所實習企業和崗位的認識不足,缺少進入實習崗位前的心理準備。
在頂崗實習前通常會有一個專業課的老師作為指導老師,一般會由專業的老師進行實習前的指導,給學生做專業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準備,并且留下聯系方式,在頂崗實習的整個過程隨時跟蹤。實際過程中的指導老師一般是發頂崗實習材料、安排頂崗實習任務、和檢查頂崗實習總結,都過這三個書面的材料進行過程控制,進而來掌握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但是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具體工作狀態和心理變化,指導老師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同學對于本專業的指導老師并不是很熟悉,在頂崗實習中遇到一些問題并不會主動去尋求指導老師的幫助。而所在的企業依然認為實習的學生不是正式員工,也不會去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工作。原本接受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管理的實習生活,變成了學校和企業都無法切實管理的現象。這就導致了頂崗實習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無法訴說,只能將問題保留下來,直到頂崗實習的結束。
以上的問題在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過程中廣泛的存在,這使得各專業的頂崗實習工作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學生不僅沒有達到提前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同時也荒廢了基礎理論的學習,耽誤了學業。因此,包括學校和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都應該對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方配合,制定和完善合理的頂崗實習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頂崗實習的外部環境,使高校的頂崗實習任務能夠取得最大的成果,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任曉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頂崗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6.
[2]陶怡.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J].職業教育,2014.12.
[3]何麗輝.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